多媒體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04 03:43:13

導語:多媒體小學音樂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媒體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一、搭建音樂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就是注意力很難集中,對于不感興趣的問題,他們很難給予關注,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偏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興趣是吸引他們學習的東西。至于興趣主要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感興趣。多媒體以圖像、動畫、聲音等優勢,全方位的給予學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可以在音樂的教學中創造既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多媒體技術輔助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扭轉了以往那種依賴教師口述、黑板和粉筆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得更加靈動、生動和直觀,也使得課堂由靜態變成動態,優化了教學過程,提升了教學效果。在學習《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做好情緒的醞釀和情感的鋪墊。多媒體的使用,可以讓老師輕松自如,首先選擇一些關于“鳥語花香”,“春色滿園”的錄音或者是視頻,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和聯想,讓他們置身于“碧綠的田野,爛漫的山花,濃郁的花香”等情境體驗之中,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強化小學生對歌曲意境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提高對歌曲的認知和情感的領會。在情境體驗之后,教師在講授此歌曲的時候,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和把握它的情感和韻味了,這樣自然就會提升音樂教學與學習的效果了。

二、完美轉化知識,呈現知識的直觀化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由于受到年齡和閱讀的限制,對于抽象性的或者復雜化的問題還不能很好的給予全面正確的理解,所以在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對于抽象性的音樂樂理知識和理論知識要細心的講授,最好采取有效的方法,實現教學內容的轉化。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把靜態的授課動態化,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輕而易舉的理解那些較為繁瑣抽象的學習內容了。如,在學習《愉快的夢》這首兩聲部的合唱歌曲時,小學生一般還沒有接觸和了解分聲部歌曲,對于其中的技巧也沒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如果采取理論的講授,很多的學生是不可能掌握和理解的,本身就很抽象的知識,再加上教學方法的滯后,那么學生只能是一知半解。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拓展了教學的路徑,優化了教學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在演唱時做到聲部和諧、音高、節奏準確,教師可以將高低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頻解霸”分別錄制兩個聲部的伴奏,這樣學生就能一清二楚地了解整個演唱的過程及存在的問題,方便教師開展針對性的指導。為了針對性地學唱歌曲,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在學唱時輪到哪個聲部就播放那個聲部的伴奏,并且將歌曲中的漸強、漸弱等速度記號設置成“移動播放”從而提醒和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唱歌曲。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提升歌唱的水準,教師也可以配上歌唱的畫面或者MV之類的視頻,讓學生有感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一方面簡化了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通過直觀的授課,大大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優化教學結構,擴充教學容量

音樂教學確實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以往的教學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錄音機,這種設備的使用在那個時期確實給音樂教學帶來了一定活力,但是在當下,相對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來說,就顯得黯然無色了,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非常的麻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讓課堂變得簡單,易掌控,實現了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的創新,優化了教學過程,提升了教學質量。在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我先給學生按照原速進行播放,學生聽起來有些悲傷,心情變得沉重。然后我就加快播放速度,學生就沒有了原來的那種情感體驗,貌似變了一首歌曲似的,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音樂節拍的變化也會導致作品的韻味變化,讓學生多角度的認知音樂。多媒體教學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只要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都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適當的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直觀的體驗與教學內容相似或者相關聯的知識,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多媒體技術以其自身的優勢贏得了一線教學老師的青睞,極大的方便的教學,優化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體驗和感悟知識,實現知識的完美轉化,提升學生的接受能力,這都是傳統的常規課堂達不到的教學效果。至于如何讓多媒體發揮更大的優勢,還需要教師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創新。

作者:周菲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永安洲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