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音樂教育的發展構思
時間:2022-06-14 10:13:38
導語:社區音樂教育的發展構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社區”。“社區”就是指“由聚焦在特定地域內,具有某種互動關系和共同文化物質和心理歸屬感的人群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1]?!薄吧鐓^”是特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之內的、社會屬性相一致的社會群體。其次,社區教育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在20世紀初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形式,但在我國,這種社區音樂教育的開展時間卻并不長,大概是從改革開放后慢慢形成、發展起來的,這時的社區音樂教育的模式探索才開始步入初級階段。不過,這種大眾化、人們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卻很好地提升了國民音樂素養,迅速占有了音樂教育的一席之地。最后,從內容和形式上看,社區音樂教育具有多樣式發展的特點,這種多樣式的音樂教育包含了形式、內容以及方法等形式,對受教育的一方進行了較為全方面的培養。社區音樂教育的教育對象包括了所有熱愛音樂的人,所以,只要熱愛音樂,想從音樂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身心健康的發展的人群都可以融入其中,使音樂教育不受到階層和年齡的束縛,使社區音樂教育成為了一種普及性的音樂教育方式。(二)在幾十年間的社區音樂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這種音樂教育方式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是社區音樂教育對象很廣泛,使其具有了一種大眾性和廣泛性的特征,這種廣泛就會造成受教育的群體多樣化和多層次化的結果。由于它的這種大眾性質,我們可以把這種音樂教育的對象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授課對象來分別制定課程的內容,這樣就會產生豐富多彩的內容,也符合不同人群的音樂學習的需要。其次是充分利用社區的公共藝術資源,對社區內的人群進行藝術普及教育,這種教育手段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的特征。也正是由于社區音樂教育的這種普遍性讓社區內的民眾更多地獲得了音樂教育的機會,提升了他們的音樂修養。最后,我們在進行社區音樂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將傳統的文化融入其中,使其具有民族性的教育特征。音樂文化的發展是受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制約的,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文化都有著不盡相同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各個方面,如民族文化的差異、風俗習慣的差異等等,這種差異的形成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地理環境因素、人文社會因素、民族發展等。我們在發展社區音樂教育的同時,也要將我們的民族性發展起來,社區音樂教育不僅是我們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還要借助社區音樂教育這一重要領地對我們的傳統民族音樂進行繼承性學習,為民族音樂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社區音樂教育的這幾個特征對廣大群眾的音樂素質的提升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正如曹理老師所說的:“音樂對人們有著極強的凝聚力和感染力,特別是當人們作為音樂活動的參加者而不僅僅作為聽眾時,這種作用則表現得更為強烈,這是任何其他藝術所難以比擬的。”[2]我們在進行社區音樂教育的同時結合民族音樂的特點,可以更好地傳承幾千年來的文化,使得社區音樂活動更加具有教育意義。
二、對社區音樂教育發展的一些構思
(一)首先,我們要明確社區音樂教育資源包括了音樂教育人才的資源、社區文化藝術機構、文化藝術場館、社區文娛演出活動以及社區文化藝術環境等內容。其次,社區音樂教育的場所有各地區的文化藝術館、文化宮、青少年宮、老年大學以及以社會為主辦單位的藝術(音樂)教育機構等。最后,社區音樂教育在社區是以社區社團、藝術團或各種活動的比賽等形式開展起來的,不僅可以讓群眾相互學習、交流,還可以讓自己的音樂才能得到公眾的認可,這是對音樂愛好者最好的鼓勵。(二)音樂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們的音樂審美能力,而社區音樂教育的開展為人民群眾的這種音樂文化的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空間。社區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對整個的音樂教育的傳播具有積極的作用。雖然,目前我國的社區音樂教育的開展時間并不是太長,而且很多的資源也并未很完善,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社區音樂教育的發展是飛速的,而且就目前來說,它的音樂影響力也是空前的,這對我國的社區音樂發展是積極的一面,特別是我們欣喜地發現目前有很多的政府機關也對社區音樂教育建立起了長效機制來進行保障,推動了我國的社區音樂教育的建設和發展。(三)社區音樂教育對學校音樂教育和家庭音樂教育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我們應當關注如果將這三種有效的音樂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使音樂教育資源能夠得到更為合理和充分的運用,使有限的社會資源能夠發揮其最大的作用。這種資源的整合包括場所、教學設施、教學手段以及音樂教學的軟、硬件設備,都可以進行有效的資源共享。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學術交流、研討,可以將實踐中的一些問題和經驗通過研究的方式,進行交流,以加強社區音樂教育的實踐性,這也是對社區音樂教育的一種指導,對其教育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四)完善社區音樂教育的基礎設施,加強社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社區音樂教育活動的開展不能只讓政府單方面地進行和完成,如何帶動社會資源,更是完善社區音樂教育基礎設施的重要途徑,如社會上有很多的琴行、演出團體、藝術館以及藝術教室等都可以作為我們發展社區音樂教育資源的條件,發展多渠道、多途徑的教育基礎設施,才能增加社區音樂教育的功能,培養和提高社區民眾的音樂素養。(五)師資隊伍的建立。在社區音樂教育體系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師資力量不足,這表現在教師水平不均衡、教師流動性較大以及人數不多等問題。所以我們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師資隊伍的建立:首先,聘請一些有經驗和責任心的專家,定期在社區舉辦教育、交流活動,提高音樂教學水平,提升社區民眾的音樂修養。其次,可以培養一批專職的音樂教師,讓這些專業教師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區音樂教育事業中來,不僅增強了社區音樂教育水平的穩定性,還可以解決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最后,還可以征集社區音樂教育的志愿者,鼓勵社區內的、有一定工作或專業的人才來做志愿者,為培養社區民眾的音樂素養作貢獻,這主要是要招募一些離退休的文藝工作者或社區中的音樂專業的大學生或教師,讓他們在業余時間發揮才能,為社區音樂教育事業作出一定的貢獻。
我國目前的音樂教育以學校音樂教育為主要教育主體,社區音樂教育是對學校音樂教育的有效補充,當個性化、多樣化的社區音樂活動開展起來,就會讓不同階段、不同階層的人們參與到這種藝術活動中,充分調動人們的音樂表現愿望,激發人們學習音樂的熱情,讓人們在社區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主人”地位,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感,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人們的音樂修養。
作者:李朋峻 張雅琳 單位:渤海大學
- 上一篇:音樂對人生的影響
- 下一篇:語文教學美育教育論文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