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音樂教育與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時間:2022-11-06 09:26:36
導語:學前音樂教育與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民族傳統音樂的現狀
(一)嚴峻的發展形勢
我國傳統音樂存在上千年,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由于其自身不可隔斷的傳承性,導致我國傳統音樂一直處于在社會變遷中求發展,在社會進步中求傳承的發展情況。近幾年來西方流行音樂的闖入對我國傳統音樂的傳承產生了一定的沖擊,西方流行音樂在人們生活中占據了絕對優勢,這對于我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根據調查數據顯示,針對學齡前兒童的音樂培訓機構也幾乎沒有關于傳統音樂的培訓學習課程和資料。種種現象表明我國的傳統音樂目前處于一種極其尷尬的處境,必須要想辦法將傳統音樂傳承發展下去。
學前音樂教育是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學前音樂教育這個課程,能夠使得更多兒童提高對傳統音樂進行系統性的接觸和學習,并逐步在社會上擴散開來。此外學前階段是人們最易接受新事物的時期,在此期間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傳統音樂文化的音樂培養,有利于他們接受民族音樂語言的熏陶伴隨著音樂成長;傳統音樂的教育是學前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還沒有一本適合對幼兒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標準題材,西方音樂的闖入也讓人們對于民族音樂進入一個冷淡期。為了能讓我國的傳統音樂得到良好的發展,我們在吸收西方音樂的同時更要注重我國傳統音樂的交流與發展,從幼兒時期開始便努力培養其民族審美觀、民族精神等,讓民族傳統音樂教育成為學前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族傳統音樂對于學前音樂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前音樂教育要想發揮傳統音樂的重要性,就必須要考慮到民族傳統音樂的特點和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育特點,在學前音樂教育中認真推選出符合學齡前兒童的民族音樂來進行教學,才能確保民族傳統音樂能在這里得到良好的傳承與發展。
(一)分析民族傳統音樂的特點,對應的融入學前音樂教育
民族傳統音樂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在我國音樂發展類別中屬于音樂的集大成者,對于學前音樂的教學具有指點性的作用。因而在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中,教師要做好對民族傳統的特點分析工作,確保兩者能在大部分地方相融合,同時保證學前音樂教育能夠在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中取得成效。針對此現狀,對民族傳統音樂的特點有著充分獨到的分析見解很重要,這是保證民族音樂能夠得到有效傳承的保證。
(二)合理選擇民族傳統音樂的教學內容
關于學前音樂教育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性要求是既要保證民族傳統音樂的特點有所保留,還要保證民族傳統音樂能夠滿足學齡前兒童身心所需,做到合理選擇民族傳統音樂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融入音樂,為實現學前音樂教育的有效性做好準備。
(三)重視對民族傳統音樂的總結
我國的民族傳統音樂一直處于不斷的發展之中,因而對民族傳統音樂進行不定期的總結有利于掌握住民族傳統音樂發展的進度,從而及時對學前音樂教學內容加以調整和改進。這不僅是提高學前音樂教學水平的措施,更是延續民族傳統音樂的繼承辦法,讓民族傳統音樂仍然活躍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
(四)優化學前音樂教育的課程
1.學校里要開設民族傳統音樂的鑒賞課,這是對幼兒進行最基本的民族音樂學習,不僅能培養出幼兒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增強其民族精神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更能幫助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逐步把握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為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做好基礎工作。
2.學校里要開設民族傳統音樂的演唱課程。在進行完最基礎的鑒賞課之后,教師要逐步引導幼兒進行相關民族傳統音樂的部分演唱。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選擇一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或者是將部分歌曲進行改變,在教幼兒進行演唱的過程中要通過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感受到歌曲中所蘊含的思想與感情,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與力量,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繼承。
3.學校盡可能提供民族民間樂器。在進行學前音樂教學時,可以引導幼兒對笛子、葫蘆絲等民族民間樂器進行初步的探索與研究,幼兒正處于身心發育期,這類實操教學很容易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各種樂器音色、音調、旋律等方面的不同會促進幼兒對發音原理的理解,讓其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有利于從小培養幼兒對于民族音樂的興趣。
三、結語
近幾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西方流行音樂的沖擊和我國民族傳統音樂的消沉,對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滯后性,但是社會各界仍然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呼聲不減,音樂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因而我國要重視學前音樂教育,將民族傳統音樂與學前教育進行融合,以學前教育為載體來培養幼兒的民族意識,做好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工作。
作者:馮春霞 單位:長春光華學院音樂學院
- 上一篇:單位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 下一篇: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