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音樂教育制度的研究與批評

時間:2022-03-04 10:56:50

導語:學校音樂教育制度的研究與批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音樂教育制度的研究與批評

近年來,學術屆在研究偽滿時期音樂教育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從學術研究角度出發,我們應該正視這段歷史,重新看待這段歷史給中國所造成的深重災難,無論是在經濟、政治,還是音樂文化等方面,都造成了及其深遠的影響,要從中吸取教訓。

一、偽滿洲國時期的歷史與社會制度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建立了所謂的“滿洲國”,當時,對中國進行了放肆的侵略和占領,并對中國人民在精神上進行摧殘和控制。當時滿洲國的首都建立在吉林省長春市,并被大肆地稱為“:新京”,成為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我國東北部實行殖民帝國主義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在東北實行殖民統治,除了政治、經濟、軍事的控制與侵略,尤為重要的還有文化藝術的侵襲,在東北推行日本帝國主義的文化教育,歪曲社會歷史,控制中國人民的思想與行為,將文化教育牢牢地控制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者的掌中,并肆無忌憚地謊稱為“官制文化”。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對我國東北地區的文化侵略歷史應追溯到1932年,當時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首先建立了資政局弘法處,這是一個真正的思想統治機構,將歷史與當時社會進行偽裝,并謊稱是新成立的獨立的國家,對中國人民進行精神上的洗腦,從思想統治上來抵制中國人民的反抗,最終目的企圖侵略中國東北。在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建立了一個規模巨大的政治、思想、文化統治中心,稱為:“弘報處”,其目的是為宣傳文化教育政治統治,在我國對人民推行法西斯思想文化的控制。1937年以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對新聞、出版、文藝等方面進行全新的控制,特別是偽弘報處發表的《藝文指導綱要》,內容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文學創作等多個領域,其中心實質就是進一步推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精神,破壞中國歷史文化,對中國人民進行精神文化上的侵略。

二、偽滿洲國時期的學校音樂教育體制

偽滿時期,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占領了中國東北,全國人民并不是一味地順從和軟弱,一些愛國人士成立了各種反抗組織和隊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決定要從思想上抵制中國的反抗勢力,企圖在文化精神上控制中國人民的思想,抹殺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和文化教育,于是,他們破壞了原來傳統的教學體系,建立了“新學制”。也就預示著奴化教育在中國東北地區真正地推行起來了,其內容包括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大肆推行“教育體制改革”,建立了《學制要綱》。在這個綱領中提到了德育教育的目標民族協和精神,實際上就是讓中國學生相信和接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存在,并信奉日偽政府。除此之外,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偽滿洲國還獨立地列出了“師道教育”,類似于我們當代的師范學校教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要想大肆推行奴化教育,就必須訓練一批順從的老師,從根本上對中國人民進行思想的侵略。音樂教學內容體現了所謂的建國精神,大肆贊揚為日本侵略者的功績?!靶聦W制”成為了我國教育史上最長、最大的一個教育學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從根本上并不想讓中國人民接受和掌握太多的先進的思想和文化,讓中國人順從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統治,使中國人的思想變得麻痹、癡呆。同時,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還強迫推行日本語的學習與訓練,稱“國語課”為日語,在音樂課上,由音樂教師教唱日本歌曲,這些都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卑劣手段。

三、偽滿洲國時期的學校音樂課程體系

偽滿時期中國的學校教育大致上可以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當時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十分重視初等教育,他們認為教育要從小抓起,小孩接受日本奴化教育會起到一種最根深蒂固的效果。初等教育的實施是為了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中國人民的反日意識,當時的課程內容主要有國語、數學、音樂、體操、圖畫等。到了在1943年以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取消了音樂課的設置,將圖畫、書法和音樂統一改名,稱為“藝能”。對于中等教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在“新學制”出現之前,中等教育是以前的六年制度,教育主要傾向于教育實踐,培養男同學的職業技能,對于女同學的教育則是側重于做家務的能力。當時音樂課程和圖畫課程被統一為“藝術課程”。當今我們大學的課程修訂年限是四年———五年學制,但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的大學除了理工科和醫學院校的學制為四年之外,其他院校的學制年限統一被減縮為三年,??茖W校學制為兩年。關于音樂課程的設置,各個學校不一致,有的學校開設,而有的學校卻沒有設置。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在大學課程上主要培養目標是培養國語教師、培養歷史教師、藝能教師。師范教育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在整個偽滿洲國的教育體制中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期望培養一些能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傳播奴化教育的接班人。在“新學制”時期,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將師范教育稱為“師道教育”,特別重視師范教育的培養。特別是藝術修養,在所有的師范學校,都有開設音樂課程。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還專門設置了一些專業的音樂學校和樂團,以及在師道大學中設置了專業的音樂特長班。其中宮內府樂隊是溥儀時期,在偽皇宮內建立的一支大型西洋管弦樂隊,后來,由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開始管理,并且開始招收青少年學生進行專業音樂訓練。“協和會中央音樂指導者訓練所”主要招生的對象也是各地青年團和少年團。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對青少年進行短期的音樂訓練,主要曲目也是日本傳統的音樂,宣揚日本帝國主義的音樂作品。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在偽滿時期學校的分級課程標準中,關于音樂課程的設置始終都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音樂的傳播與交流,來麻痹中國人的思想,目的不純、行為卑劣。同時,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上,也留下了濃厚的烙印,對我國當代的音樂教育體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偽滿洲國時期的學校音樂課程的教學大綱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在偽滿洲國政府推行奴化教育體制,灌輸日本政治、文化,從精神上給中國人民進行大肆地洗腦,在學校教育方面,出臺了一些方針、政策,加大對中國人民思想上的控制,使中國傳統文化與教育機制得到了嚴重的破壞。從音樂課程方面來看,教科書的修訂是最直接、重要的破壞手段之一。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在偽滿洲國所有的教科書都必須經過重新的修訂,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文明和愛國主義思想的言論都必須刪除,有關音樂課程所使用的教科書也在修訂范圍內。特別是初等教育當中的音樂教育尤為重要,當時,音樂課程的培養重點就是努力培養學生心情愉悅,因此教科書中所選用的歌曲也是以兒童歌曲為主,例如《小學聯絡唱歌教材》一書中,共有58首歌曲,像《叮鈴鈴》、《不倒翁》、《滿洲帝國真快樂》、《國歌》、《希望》、等,還有二部輪唱《燕子》、《山歌》、《天象四詠》等?!缎伦W唱歌教材》上冊的教科書中,第一課的歌曲就是《滿洲帝國國歌》,第二課的歌曲是《日本帝國國歌》,第三課的歌曲是《日滿交歡歌》,另外還有《滿洲好國民》、《民族協和》、《春日謠》等歌曲。另外,當時初等學校音樂教材還有《滿洲唱歌集》。從音樂課程所設置的內容上來看,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政府正在日日夜夜的對中國學生灌輸奴化教育,從思想上麻痹中國人民。

五、偽滿洲國時期的學??谷找魳坊顒?/p>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雖在我國大肆地進行奴化宣傳,但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不會被吹垮的,當時東北的一些愛國師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了一系列抗日救國的活動,學生們也自發地交流傳播愛國的思想,傳唱愛國歌曲。當時讀書會中的學生傳唱愛國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等。1940年5月,軍校學生呂殿元、崔立夫等七人秘密地組建了抗日“恢復會”逐漸成長,成員就達到了36人,他們在學員當中秘密傳閱一些中國傳統文化書籍,并且還創作詩歌、編寫歌詞、演出劇本等,通過這些活動來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其中恢復會的會長呂殿元還寫作了《恢復會會歌》,這首歌在當時是用日本國歌《君之代》的曲調來唱的,原因就是偷偷地傳唱,不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注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府在偽滿時期侵略中國東北的行為是十分卑劣的。本論文對于當時學校音樂教育體制進行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夠使大家認清這段歷史以及其產生的深遠影響。

作者:李超 單位: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黃勝權.中國音樂家辭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2]王達.簡述東北淪陷時期的國策音樂.大眾文藝,2009,(10)

[3]姜念東.偽滿洲國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4]呂金藻,馮伯陽.溥儀的宮內府樂隊.吉林藝術學院學報,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