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流行音樂教育策略分析
時間:2022-12-09 11:34:03
導語:高職流行音樂教育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市場經濟轉型發展的背景下,高職教育理應以培養全面發展,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核心目標,由此保證高職音樂專業畢業生與就業需求保持高度一致。以高職流行音樂教育為主題展開分析,先是簡要分析了現階段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隨后基于就業需求視角,探討了高職流行音樂教育與就業需求相結合的有效策略,旨在促進高職畢業生就業率的提升。
關鍵詞:就業需求;高職;流行音樂教育;策略
流行音樂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創新性等特點,流行音樂的學習相比傳統音樂等的學習,需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技能與理論知識,例如:曲式分析結構能力、鋼琴彈奏能力等。基于客觀層面而言,上述技能的掌握與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效果息息相關。因此,高職音樂教師需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夯實基礎。基于此,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有必要立足于就業需求,探討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分析
伴隨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高職流行音樂教育重要性隨之突出,大部分高等院校對此進行了深層次研究,但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依舊存在一系列問題,致使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教學工作難以取得良好成效。總結起來,集中體現如下三個方面。1.對高職流行音樂教育工作認識不足。流行音樂在大眾娛樂市場中占有較大比重,致使大部分人將流行音樂視為一種娛樂方式,正因這種錯誤思想認識,致使流行音樂難以備受關注。流行音樂作為文娛市場的重要構成部分,適合市場化操作,然而高職院校尚未意識到此方面的重要性,僅關注流行音樂通俗層次的內容,從而在音樂教育教學實踐中,側重傳統音樂與古典音樂的教學,忽視流行音樂的教學[1]。除此之外,部分音樂教育工作者對流行音樂教育較為排斥。正是這些錯誤認識,致使高職流行音樂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受到巨大負面影響。2.缺乏統一考評標準與體系。首先,高職院校雖大部分開設了流行音樂課程,但是由于教師隊伍建設及考評標準等尚未完善,致使院校在學生流行音樂教育方面的考評難以保證其規范性。例如針對學生流行音樂學習效果的考評,在缺乏統一標準的前提下,難以全面、客觀評價學生流行音樂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2]。除此之外,流行音樂發展時間較短,與之相關的內容,例如評價標準等,尚未完善。同時,流行音樂涉及范圍廣泛,不同區域的流行音樂在演唱技巧、表演方式等多方面,具有顯著差異,從而難以給流行音樂制定統一的考評標準。相比形成體系的古典音樂、傳統音樂教學體系而言,考評標準的不統一,對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產生巨大負面影響[3]。3.流行音樂教學設備及師資力量不足?,F階段,高職音樂教師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有古典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教育,尚未涉及流行音樂,由此所掌握的教學技能與教學知識,也僅限于古典音樂與傳統音樂兩個方面的內容。同時,流行音樂具有時代氣息、獨特特征,大部分高職音樂教師尚未接受專業的系統教育,致使其個人素養難以滿足流行音樂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4]。除此之外,高職流行音樂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需大量現代基礎性硬件設備的支持。然而流行音樂其所應用的硬件設備通常價格昂貴,大部分高職院校難以投入大量資金購入硬件設備,致使高職流行音樂教學工作難以有序開展[5]。
二、高職流行音樂教育與就業需求相結合的有效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現階段的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教學實踐中,依舊存在一系列問題,不利于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效果的提升。接下來,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工作經驗,基于就業需求視角,圍繞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教學工作實施策略,提出了自身幾點拙見。1.增強對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思想的認識。流行音樂作為群眾思想觀念轉變、社會經濟發展而快速興起的一種現代音樂形式,具有較為深厚的群眾基礎。因此,高職流行音樂教育工作者自身需要高度認識到流行音樂本身所具備的作用,并深刻認識到高職院校開展流行音樂課程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摒棄傳統音樂教學觀念與思想,與時俱進,轉變對流行音樂的看法及思想認識,將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傳統音樂擺放在同一位置,同等對待流行音樂教學工作。除此之外,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教學實踐中,需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同時配備完善的教學基礎性設備,以此保證高職流行音樂教學工作有序進行。2.完善教學體系。首先,明確高職流行音樂教學目標。高職流行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完善的教學體系是基礎保障。同時,流行音樂涉及范圍較為廣泛,有著多種不同的風格。所以,教學實踐中,教師除了培養學生流行音樂基本的演唱能力之外,還需要注重教授學生不同的演奏風格,讓學生全面掌握不同的流行音樂特征,促使其能夠跟隨不同流行音樂,自由轉換表演方式。其次,選擇合理教學內容。無論是流行音樂,還是古典音樂、傳統音樂,在創作過程中,均需要融入情感,才能讓此種音樂富有靈魂力量。因此,高職流行音樂教學中,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在流行音樂選擇時,需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選擇與之相符的流行音樂,由此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流行音樂的情感變化。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完全可以適當提升流行音樂難度,重點關注學生演唱技巧、舞臺表現能力等的培養,以此有效培養學生流行音樂素養。教師也可以將舞蹈、鋼琴、流行音樂結合起來,在培養學生樂感的同時,有效增強學生的身體協調性,進而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最后,優化考評標準與體系。一是轉變傳統的評價方式,重視學生流行音樂學習全過程的綜合性評價,例如課堂參與度、課堂出勤率等。二是重點關注學生課堂目標實際完成進度,綜合考慮學生考試成績。如此一來,對學生進行全方面、客觀的系統評價。同時,學生可結合教師的客觀評價,明確與改進自身不足,有效提高音樂素養。3.完善高職流行音樂教學資源。流行音樂的興起與推廣,與現代電子樂器及傳媒技術息息相關?,F代教育技術的推廣應用,例如多媒體,在高職流行音樂教學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有助于流行音樂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尤其是流行音樂的教學,側重學生視覺、聽覺的刺激,多媒體技術集合聲、影像等為一體,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流行音樂教學內容。首先,高職院校需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高職流行音樂教學工作購置完善的教學設備,并實時更新先進的教學設備,同時,關注教學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確保教學設備能夠正常使用。其次,高職院校需重視現有教師的教育培訓,促使其能夠掌握系統的流行音樂知識與技能,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促使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開展教學活動,為流行音樂教學效果的提升夯實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流行音樂相比古典音樂、傳統音樂而言,顯著特征在于其涉及范圍廣泛,內容、風格等更加復雜,對于學生能力水平等具有較高的要求。為了滿足高職學生未來就業需求,高職教師在流行音樂教學實踐中,應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特點,選擇與之相符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流行音樂素養,以就業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增強流行音樂教學針對性,有效提高高職流行音樂教育的實效性,進而為提高學生市場就業能力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旭.基于就業需求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自主創業意識養成研究[J].戲劇之家,2019(18):178.
[2]王嵐林.基于就業需求探究音樂教育教學的改革路徑[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9):74-76.
[3]張艷,劉暢,陳偉.基于就業需求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自主創業意識培養[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3):49-51.
[4]陸周平.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院校流行音樂教育探析[J].亞太教育,2015(29):192-193.
[5]何巍.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高校流行音樂學科教育研究[J].北方音樂,2015,35(3):186.
作者:楊琳 單位:江蘇財會職業學院
- 上一篇:藝術設計專業微課教學分析
- 下一篇:職業教育發展應對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