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類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時間:2022-09-08 10:47:40

導語:高校音樂類專業教學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音樂類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在教育改革浪潮下,高校音樂教育面臨著教學模式的轉變,從教學主體而言,“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被不斷重視。然而傳統面授教學中,教師依然不可避免成為教學主導,不論學生學習意愿如何,都必須在特定時間坐在教室中學習。而線上教育模式的靈活性打破了這一僵局,影響學習進程和效果的因素不再是老師,而是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態度。從學習環境而言,線上教育自由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脫離長期特定的學習氛圍,脫離與老師和同學面對面的交互,學生對學習方式的選擇更加多樣化,也直接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策略與方式。

一、高校音樂教育模式變革的理論概述

(一)線上音樂教育模式變革。當下,教育部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互聯網+教育,敦促教育改革面向信息化發展,標志著我國音樂教育朝著信息化邁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ヂ摼W應用帶來的大數據和極強的知識關聯網,沖擊、重構教育面向數字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互聯網音樂教育產業也應運而生。音樂教育資源重新配置整合,慕課平臺(MOOC)、遠程教育、公眾號教育中蘊含的豐富的音樂文化知識,極大提升了教育組織和學習場所的靈活性。(二)新時代互聯網+音樂教育模式變革。傳統的線下高校音樂教育中,通常是由音樂教師負責對學生講解音樂作品中的相關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相關的音樂技能,讓學生掌握到音樂藝術語言和意境的表達以及曲調等方面,而這種傳統音樂教育都是以線下教學的課堂模式進行傳授的,學生主要是以聽覺、聯想等實現學習音樂的目標,但是這種學習模式不利于音樂想象能力的拓展。在現代音樂教學中,通過利用互聯網進行媒介傳播,實現了線上觀看音樂教師課件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音樂課件的圖片和視頻解說等,這就對音樂教學起到了深化理解的作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的線上教育模式“互聯網+教育”開始盛行,進而影響到了線上音樂教育教學,從此線上音樂教學不但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而且可以利用在線公開的網絡課程來學到更為廣泛的音樂知識,這些宣告了“互聯網+音樂教育”時代的到來。在這種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線上音樂教學的模式下,互聯網中ICT技術、AI技術等被廣泛應用,從而出現了智慧教室、微格應用、慕課應用等多樣化的線上互聯網技術音樂教學新模式。

二、高校音樂教育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

(一)線上音樂教育改革的實例分析。2020年2月15日,北京市私立樹人瑞貝學校,積極響應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號召,開展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多學科線上教學課程。該所高校音樂教授的音樂素養基礎課程,也作為校本課程參與錄制直播。在課程錄制過程中,線上音樂教育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基于線上教學模式的特殊性,學生與老師交互性減少,又如線上音樂教育難以幫助學生實現根據學習進度掌握到匹配的音樂教學資源,進而導致教師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缺少參考指標。(二)互聯網+音樂教育模式實例分析。隨著互聯網+教育模式在我國不斷發展壯大,音樂教育行業的先鋒人士對于傳統音樂教育現狀產生了極大的不滿,于是應運而生了大批的互聯網+音樂教育模式和商業產業化運營,也宣告了我國音樂教育的創新變革和商業模式到來,據《2017年音樂產業發展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我國線上音樂教育產品呈現爆發式增長勢頭。由此可見“互聯網+音樂教育”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先驅引導,也代表了我國高校音樂教育走向了互聯網數字技術引領時代。以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樂教育模式改革來看,該學院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了線上音樂教育的先進教學技術和廣泛音樂教育資源,把線下高校音樂教師的傳統授課模式相結合,探索出新時代高校音樂教育的新型綜合模式,也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模式變革樹立了標榜。在中央音樂學院采取的新型音樂教學模式中,通過采用線上教育的“雅馬哈”遠程技術手段,可以將正在彈奏的鋼琴曲進行現場演奏,再以音頻、視頻、表演MIDI格式數據進行整合采編,從而利用互聯網信息傳送技術,與世界上另一臺同款鋼琴進行聯網并現場直播,從而讓演奏的一方能夠通過遠程再現的方式,把演奏的動作、觸鍵等精準無誤的播放出來。

三、高校音樂教育模式變革的評價

(一)線上音樂教育模式評價。第一,具有靈活性的教學特點。從目前我國已經上線并擁有廣泛學員的線上音樂教育產品來看,可以時常看到一些專業的高校音樂教師,這些具有專業音樂知識能力的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課程、在線銷售等網絡音樂教學模式,讓不同音樂愛好、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音樂愛好者和音樂系學生進行針對式的音樂知識學習。比如“中音在線”里,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所掌握的音樂等級、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自主選擇符合自身學習的階段課程和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音樂授課教師。第二,具有引導式的逐層深入教學特點。一些主要針對音樂學習課程輔助的平臺,往往通過游戲、模擬引導等方式讓學員進行相關音樂知識和樂器的了解,從而激發出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以赭石教育的“妙士農場”這款軟件來看,雖然這類引導式音樂教育的軟件目前只是程序研發的市場試行階段,很多最初接觸到此類音樂教學軟件的用戶都不太明確如何操作,但這種引導式線上音樂教學的大膽嘗試,也為我國線上音樂教育引導式教學模式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雛形,相信隨著APP的不斷深入研究,該類軟件一定會更加完善。第三,具有融合線上線下教學聯系的特點。這種以線上音樂教學兼顧線下教師資源交流的模式,能夠促進音樂系師生資源共享,并能夠提供給音樂系學生相同城市中的教師資源。比如“為藝網絡平臺”的創設宗旨,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線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教師,然后再以線下授課的形式進行隨時的音樂學習,這類線上音樂教學平臺不但提供了一般線上教育擁有的功能,也具有將線上和線下結合的中介教育服務功能。(二)互聯網+音樂教育模式評價。以Finger的創始人張桐而言,他在阿里工作十年來一直致力于音樂創業項目,在“互聯網+音樂教育”的商業產業化發展中,他創立了Finger這款培養音樂興趣為主旨的線上音樂教育APP軟件,截止2018年已經下載量超過了千萬次,聚集活躍用戶200多萬。這種線上音樂教育模式,主要針對市場上琴行線上教育收費太高、教師難保專業化、自學難以找尋方向的痛點切入,從而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提供了短期學會一門樂器的線上專業輔導訓練教學模式,用以滿足不同階段音樂學習用戶進行樂器練習、專項訓練和觀看專業陪練視頻的要求。本文通過相關內容闡述,充分了解和掌握互聯網+音樂教育的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和平臺優勢等,用以不斷擴大線上音樂教育的教學成果和發展規模,繼而通過分析線上音樂教學模式的疏漏和弊端,提出必要的音樂學界的思考,即為線上音樂教育是否可以完全替代傳統的線下音樂教育,再分析音樂教育是否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的結合模式,旨在把高校音樂教育推向更為完整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琿:《高校以音樂教育實踐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路徑研究》,《北方音樂》,2020年第四期。

[2]黃小歡:《高校音樂教育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西部素質教育》,2019年第五期。

作者:李曉迪 葛美言 單位:1.東北大學藝術學院 2.渾南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