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6 05:31:00
導語: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職業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職業分工及社會職業領域的不斷拓展,職業教育已經從其內涵形成自己獨有的完整體系?,F代職業教育包括技術教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等范疇。職業教育既是就業教育、也是創業教育、更是終生教育。職業教育的內涵和體系將隨著人類社會的而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并貫穿整個人類始終。
關鍵詞:職業教育技術教育內涵探析
作者簡介:李繼坤(1963-),男,廣東潮洲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政工師,從事高校管理與思想教育。
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F代教育體系是相對于傳統普通教育而言的。傳統普通教育體系的本質特點是知識本位、學科導向,按照知識體系的形成過程和發展方向來系統設計各個層次的教育,而忽視行業、職業等社會需求,忽視各類社會成員個性發展的不同需要。①而職業教育則是在現代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中應運而生、蓬勃成長起來的新的教育類型,它的本質特征是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社會上有什么樣的職業,職業教育領域中就應該有什么樣的教育內容;社會職業結構的復雜性、多樣性決定了職業教育內容的系統性、廣泛性。
首先什么是“職業”?職業是指從業人員為獲取主要生活來源所從事的社會工作類別的總和。
再說“教育”的含義。由顧名遠主編的《教育大辭曲》中對教育的解釋,是國內最具有權威性的解釋。他首先明確了教育屬于社會現象,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實踐活動;其次,規范了這種社會活動是通過傳遞社會生活經驗和培養人來完成的;然后,他把教育劃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教育,泛指人們的意識、內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的各種活動。狹義的教育,主要指等級教育。教育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人類社會共始終。
關于“職業教育”的概念,并沒有取得一致的看法,連名稱都有多種不同的叫法。
在我國各種叫法中,影響最大、正規化程度最高的有兩種,一是“職業技術教育”,二是“職業教育”。前者是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的,后者是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確定的,而后者最終成為我國關于這種教育類型的法定名稱。但是前者仍然在許多領域繼續發生重大影響,如:我國大陸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院?,F在均稱為“職業技術學院”;我國有兩家級別很高、影響很大的職教雜志,一家叫“職業技術教育”,一家叫“職業技術教育”。
其實,我國最后以形式確定的“職業教育”的名稱是一個悠久、包容性很強、非常嚴謹準確的名稱。它發端于“五四”運動前夕我國教育界、實業界知名人士黃炎培、蔡元培、陶行知等人創立的“中華職業教育社”,歷經近80年的發展歷程,到1996年,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被確定下來。它包括了“技術教育”的全部內涵:在傳統的職業體系中,有些職業(如技術員、技術工人等)本來就有明顯的技術性,其職業教育相應地也具有明顯的技術內涵。不過,這些職業崗位多屬于第一、第二產業領域,屬于“大理科”范疇。而隨著教育的普及,社會職業的發展、進化和職業技術的擴展、延伸,傳統的無技術或非技術職業正日益減少,具有技術性的社會職業日益增多,而其領域又大大超出了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的范圍,許多是屬于第三產業領域的(如管理性職業、服務性職業),屬于“大文科”范疇。②相應地,其職業教育也同樣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只是已經不局限在傳統的狹義的“技術”概念之中而已??梢灶A言,隨著職業和技術的發展,職業教育將普遍具有一定的技術性,而簡單的生產勞動教育將不再能代表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所以,這種教育的名稱應當按照《職業教育法》的規定確定為“職業教育”,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不應該再有什么非議?!奥殬I技術教育”與“職業教育”名稱雖然不同,但其內涵卻是基本一致的。
那么,職業教育的完整內涵,應該包括技術教育、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等方面的范疇。20世紀90年代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勞工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越來越普遍采用這個廣義的詞語,共意義在于:一方面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突出了技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強調了從抽象到實踐過程的“教育與訓練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兩者不能替代”。
,國際上對職業的內涵基本已經達成共識: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一是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滿足對合格勞動力的需求,降低青年就業的門檻,解決社會就業,是職業教育最主要的目標。二是即面向地區建設和社會,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三是職教法中規定的“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因此,職業教育應當是思想教育、文化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等幾方面的有機結合,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靈魂,基本的文化教育是基礎,職業技能訓練是特色。
職業教育就是創業教育。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的“第三本護照”,③加強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世界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創業教育專家張竹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創業所要做的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因而創業教育必然離不開創新,必然具有探索性與開創性,這是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中的特性。一些發展家,如印度、泰國及印度尼西亞,近年來特別重視在職業教育中實施以開辦小為目標的創業教育,建立“小企業創業機構”,開發符合職教特點的創業課程。以澳大利亞的創業教育為例,采用模塊化課程,通過大量的案例啟發學生,教會學生市場,設計創業方案,開展考核評估,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一是培養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另一方面,創業教育可以幫助高校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的就業。
職業教育就是貫穿終身教育。國際職業教育發展趨勢表明,現代職業教育已經并正在從“終結性”轉向“階段性”和“終生性”,從單純滿足“就業需求”走向“就業和創業并舉”,職業教育內涵從“職業預備教育”延伸拓展為“職業預備教育和升學預備教育”或“人生預備教育”。現代職業教育正在日益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成為人類發展的重要手段和人生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據研究表明,就教育所傳授知識的適用期來看,基礎教育的知識可用15年,高等教育可用10年,而職業教育則只能用5年。所以,加強職業教育與職后教育的銜接,在職業教育基礎之上構建一個職業繼續教育體系,已成為新世紀教育促進全面小康社會發展的關鍵。由此可見,建立一個全面的終身化職教體系的重要性。形成職前培訓、再就業培訓等一系列培訓體系。以促進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的開展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促進勞動者知識的更新、技術的創新、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勞動部副部長林用三曾經召開的加快提高勞動者素質座談會上也曾提到要按照終身教育的要求加強在職職工培訓工作,并提出了造就高素質勞動者的四項保障措施,為人才的終身制培養提供了保障。
職業教育它具有雙重屬性,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它既相同又相異,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從對它們的比較中,我們可以從職業教育的內涵得到更明確的認識。前者是一種“依賴性強”和“變化周期短”、與社會經濟發展更為密切的教育,而后者則是—種具有相對獨立性、較為穩定的教育。縱觀職業教育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勞動市場“睛雨表”的和技術的“助推器功能”,在職業教育中表現得尤為突出。④
:
①張震中、職業教育體系研究導論[J].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職業與教育.
②辜勝阻.高等教育的結構失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J]。中國高等教育,2001-7.
③楊晨光.創業教育:該怎樣引導大學生創業[Z].中國教育報2006,6,14.
④馬慶發發著《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8,(16).
- 上一篇: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意見
- 下一篇:當代職業教育自身人文價值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