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學觀念創新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26 05:37:00

導語:新教學觀念創新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教學觀念創新教育論文

【摘要】培養創新能力是素質的靈魂,實施創新教育應根據學科特點和知識體系進行。文章主要論述了作者對化學創新教育模式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創新教育;化學創新教育;素質教育

同志在1995年全國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睂τ诮逃ぷ髡邅碚f,培養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實施創新教育應根據學科特點和知識體系進行。就化學創新教育來說,就是根據義務教育教材、學生的認識水平,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從事創新性活動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善于聯想、主動掌握、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及解決實際的能力。我在近幾年來對化學創新教育模式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創新教育的基礎

現在許多教師為了維護自己在學生中的威望,總難擺脫師道尊嚴的陰影,師生之間未能體現民主與平等關系,學生怕老師,上課不敢回答問題,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不利于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只有建立了尊重教師,教師熱愛學生的氛圍,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熱愛學生、信任學生,教師的愛要灑向全體學生,其中包括對他們的期望,讓每個學生都感受教師是真心實意地希望他們成才,從而引起師生情感的共鳴,才能激發學生對教師的更加尊重和熱愛,以起到尊重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師要力求創設寬松和諧的情境,如果教師總是板緊臉孔,學生心理就會受到壓力,從而增加精神,面帶笑容,不責備學生,耐心引導。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學生會感到輕松愉快,能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興趣,覺得該教師可親可敬,這樣師生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深了師生的情感。

我上課時注意常面帶微笑,風趣幽默的語言能讓學生放松心情,并經常鼓勵學生。誠懇的提問態度也可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當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時不能取笑與挖苦學生,這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要及時表揚學生,這樣會鼓勵其他同學大膽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新世紀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向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使命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幫助學生形成探索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使其能創造地應付環境的變化。

二、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育的關鍵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最根本問題是如何確立教育的基本目標。傳統的教學觀只把課本知識的記憶和重復記憶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把掌握知識的本身作為教學目的,致使教師只是對教材負責,老師傳授課本知識,學生則是死背知識,只是滿足于完成和獲取標準答案,這一傳統教學模式顯然不利于當今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創新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多方探討、聯系實際、有所發明和創造。在教學過程中,這就得改變老師在課上單獨表演這一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例如我在上《金屬鈉》這一節時,大膽改革教學,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演示實驗中,在做鈉與水反應時,我叫兩個自告奮勇的學生上講臺做實驗,通過實驗與觀察,兩個同學向大家分別描述在實驗過程中自己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細致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上習題課時,我改變以往教師全堂包的教學方法,把解題過程一遍,并板出解題過程與結果,學生則拼命地抄寫結果這一教學模式,而是根據不同的習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有些習題課先讓同學們相互討論,經過熱烈的討論后,再叫一些同學表達自己的分析與解題過程。有些叫些同學上黑板當一回小老師,把自己的分析過程與結果與大家分享,這可以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當課堂的主人,這樣一來,打破了平常沉悶的課堂氣氛,又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改革課本實驗是創新的示范

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中一個重要,它在培養學生實驗中的認識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態度、科學的思維方式等起著重要的育人作用?;瘜W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演示實驗,應該大膽改革實驗方案與儀器設備,尋求達到某一實驗目標的最佳途徑。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生動機,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讓學生萌發創新意識,感受創新的成就。因此,我在教學中對許多演示實驗進行了優化設計。優化設計實驗應向:實驗簡便而且現象明顯、無毒、無污染的方向。如我在上《金屬鈉》一節時,在收集氫氣這一實驗,課本采用的是鋁薄包好鈉放入水槽中與水反應收集氣體,這樣納很容易跑掉,難以收集氣體,造成實驗失敗,而我做這實驗時改用帶支管的試管,收集氣體方便,而且不但可以做氫氣的爆鳴實驗,還可做點燃氫氣實驗,一舉兩得。在Fe(OH)3沉淀的觀察實驗中,按課本做的實驗觀察到的白色沉淀不是很理想,白色沉淀瞬間變暗,而我做這實驗時,在試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備的Fe(OH)4溶液,并加入少量的鐵粉,再注入0.3ml左右的苯,然后用長膠頭滴管吸NaOH溶液,將滴管尖端抽入試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擠出NaOH溶液,這樣觀察到的白色沉淀清楚又持久。另外在苯酚與溴水反應這一實驗,(下轉第160頁)(上接第152頁)若按照課本所述,把溴水滴入苯酚中,很難觀察到白色的沉淀。即使有沉淀,也很快就消失,因為三溴苯酚易溶解掉。尋求最佳實驗方案不但可以優化課堂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減輕學生負擔的創新教育的保障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有的老師提出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打題海戰,試圖通過反復練習,強化記憶所學知識,形成答題應試的技能。結果學生在課堂內外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根本沒有時間去主動積極地發現,在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因此,只有減輕學生沉重的作業負擔,才能形成精講、精練、勤學、善思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讓學生有時間去思考最感興趣的問題,萌發探索真理、更新真理的創新意識。

五、加強學生的動手實驗是教育創新的延伸

真正的學科是從觀察實驗開始的,沒有實驗就沒有發明創造。重視實驗,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是創新教育成功的催化劑。也只有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才能感受到創新的樂趣。有些化學定律概念、原理、空間結構比較抽象,學生直接接受困難有困難,但學生通過作模型,通過自己動手實驗,觀察與思考,很容易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進而牢固地掌握,同時鍛煉了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更重要的促進了大腦的思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競爭激烈的當今,創新能力是最主要的競爭力,沒有創新能力,勢必在競爭中落伍。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要注重:“教人以漁”的教學法,注重教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充分體現教師的“導演”,學生是“演員”的角色。社會需要創新,呼喚創新,的騰飛,也離不開具有創新能力的開拓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