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會計學專業學生實務能力培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3 05:20:00

導語:高校會計學專業學生實務能力培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會計學專業學生實務能力培養研究論文

【摘要】高校會計教育如何培養實務能力強的高層次會計專業畢業生,以適應社會的大量需求是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實踐,就其現狀及解決思路談了一點看法,希望對高校會計教育提供一個合理的認識基礎。

【關鍵詞】高校;會計教育;實踐教學;實務能力

新華網2004年2月24日發表一篇題為:“會計專業為何遭遇‘寒冬’?沒有經驗被拒門外”的文章,感悟頗深。這一現象從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會計專業學生的需求方向:實踐能力要強。從有關的招聘信息中也不難發現:用人單位比較喜歡那些具備一定實踐經驗,能夠合理運用稅務法規、財務技術、會計準則的會計人才??梢?,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實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就這種需求而言,目前的高校會計教育仍很難滿足。這對高校會計教育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實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專業的指導思想

在會計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上,仍沒有脫離應試教育模式,單方面強調會計知識的理論性、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對專業能力培養的思考;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的體系基本沒有形成。結果導致會計實踐教學缺乏實驗場地、設備和教師,實踐內容單一,影響教學質量與效果。

(二)缺乏完整的實驗教學體系

1.實踐教學的內容和范圍狹窄。目前高校開設的實踐課程大多是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而涉及財務管理、審計、稅收等課程的實習項目很少。即便是針對操作層面,也多以虛擬企業為主(如某某企業),其涵蓋面及難度遠低于現實企業,所以學生在校期間要掌握會計的較深理論是可行的,但獲得豐富的操作經驗或職業判斷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

2.會計模擬實驗的層次較低。目前的會計模擬實驗僅能完成從憑證填制、賬簿登記、成本計算、報表編制的過程,而且業務無任何的復雜與不規范。這樣就只能培養學生一定程度的賬務處理能力,但在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明顯不足。

(三)會計實驗教材不夠完善

會計實驗教材一般內容陳舊、狹窄,不具有超前性,跟不上相關法規、制度和準則的變化。2006年我國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會計準則改革,2006、2007年的會計教學(無論理論和實驗教學)已受到了影響。

另外,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也是一個問題。實驗教材列示的業務一般以常見業務為主,會計理論中涉及的高、深、難知識很難見到。故實驗內容不能全面反映企業會計業務中遇到的各種復雜的經濟問題。

(四)教師的實踐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會計專業教師中,很多人缺乏實踐經驗,他們有較嫻熟、豐富的會計理論知識,但很多人對企業實踐了解甚少,實踐能力匱乏。大多數會計教師教學僅局限于教材知識,無法結合會計工作的實際案例來生動的講授,因此會計專業教師的實務能力和處理問題的水平,是影響學生實務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實務能力的思路

(一)轉變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其實踐地位

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立足于企業實踐,培養企業急需的人才。具體做法如下:

1.在現有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大實驗、課程實習的比例。如在開始講授與實踐關系比較密切的課程前,首先帶學生去實習基地或合適的企業進行課程實習,對專業術語有先入為主的認識。如《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實習,對了解會計對象、會計要素、會計科目或賬戶等的認識會很清晰,對原材料、在產品、固定資產等的了解一目了然,對后續的學習提供了實際基礎。同時可了解目前企業或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生學習就會有針對性。時間可為一周或兩周。2.將會計學專業實習時間延長為一學期,可在第七學期進行頂崗實習。如同師范類專業學生一學期的扶貧支教頂崗實習??梢员苊舛唐趯嵙暳饔谛问?、走過場、不務實的弊端,增強單位信任感和崗位的穩定性,學生也可以接觸更多的實際業務和資料,提升實務能力。

3.在會計學專業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的模塊中另辟一“機動”模塊。社會經濟環境變化都會引發會計的變化,新增內容層出不窮,變化情況可在機動模塊中解決,如增加一些新知識、新業務、新軟件的學習。保證會計學專業“通才+專才”的培養目標。

(二)完善會計學專業實驗室建設

1.不僅完善實驗室所需的硬件設施,更要完善相關的軟件實施,即構建完善的實驗教學和管理體系,培養既懂理論又懂實驗技能的實驗教師師資。

2.充分發揮實驗室的多功能作用。比如可利用實驗室進行案例教學、多媒體演示、實物展示、模擬股市等。

3.發揮實驗室的仿真功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照現代公司財務部門崗位的設置,引入公司財務活動的外部環境,進行現實模擬。如企業經營實戰模擬,讓學生有一種親臨其境、置身其中的感覺,當完成效果不錯時,學生會充滿成就感。

(三)自編會計實驗教材或資料,完善教材體系

通過自編會計實驗教材資料,滿足實驗教材不足和不配套的問題??蛇x定某一有代表性的、經濟業務內容較完整、基本可涵蓋制造性企業日常業務的企業作為樣本,組織本專業的專業課教師以及實驗教師去做實地調研,搜集資料(包括復印原始憑證),獲得較完整的現實資料編寫形成實驗教材,用于學生實驗,會增加現實感和可操作性。不僅進行實務操作,還要對產生的會計信息進行相關的財務分析,若能為企業提供決策建議,將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有極大的幫助??紤]到教材的適時性,可配合搜集實驗資料來滿足相應的需求。

(四)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首先要鼓勵教師產、學、研結合,定期深入企業參與實踐或培訓,結合專業完成實踐報告,作為實驗教學素材,成為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雙精通的復合型教師;其次,教師要學會跟蹤企業的成長歷程,特別是會計資料的積累和分析匯總。做成會計或財務案例,以提高教師和學生了解、分析案例的能力,即便不能解決問題,至少可以接受教訓、增加經驗。

【參考文獻】

[1]魏亞平等﹒實驗室教學建設思路的探討與實踐[J]﹒會計之友,2006,(9)下:73-74﹒

[2]潘上永等﹒如何構建會計專業“三化”主導型實驗課程體系[J]﹒會計之友,2006,(9)上: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