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教學探討論文

時間:2022-10-03 06:05:00

導語:樂理教學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樂理教學探討論文

摘要: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非??菰铩⒎ξ?,甚至苦澀難懂。如何將樂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如何把雜亂無序:的各種常用記號系統化,如何把抽象的樂理概念形象化,如何運用音樂創作實踐進一步掌握樂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下文進行了詳細地描述。

關鍵詞:直觀形象;創作實踐;調式;音程;坐標圖;排序

樂理及音樂的理論,廣義的說,樂理包括音樂技術理論與音樂學理論?;緲防硎撬欣碚摰幕A知識,應為所有音樂理論與技巧打基礎的知識。樂理是從事音樂教育必備的修養,也是實際教學需要的技能,更是個人自學提高的基礎。作為普通中小學音樂教師,無論從素質、修養技能,還是全面教學活動、科研試驗和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的需要上看。在整體知識結構水平上都不應有太大的層次差距。相反,越是從事低年級音樂教學的教師,越是要具有廣泛的知識和技能,扎實的理論基本功,良好的音樂修養和教學技巧,兒童才容易得益。作為培養中小學教師的菏澤學院初等教育系,對中小學音樂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鑒于我系生源基礎差、底子薄。大部分來自農村,根本沒有音樂基礎,他們音樂語言的積累較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所以,我在樂理教學過程中,進行形象的語言描繪,找準知識的切入點。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把很多樂理概念、記號等,根據直觀性教學原則把它們變成口訣、繪成圖表、制成多媒體軟件,使雜亂的記號系統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各種練習由原來的枯燥變為有趣,由靜止變為動態,由無聲變為有聲,使樂理的抽象概念化,內容實例化、具體化、形象化,而且,樂理教學內容與唱歌、鍵盤、視唱練耳等音樂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掌握基礎樂理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到淺顯易懂、深入淺出。

一、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靜”為“動”,使“無聲”變“有聲”

樂理中的五線譜、音名與唱名等知識。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因為他們沒接觸過鋼琴,更不認識五線譜。所以,我把各音組與大譜表的對照圖運用Encore軟件制成有聲音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讓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處于大譜表的不同線和間的位置,當學生用鼠標單擊不同線間的不同音符時,就會發出該線、間音符準確的音高和時值,同時出現該線、間的名稱與音符的音名與唱名。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熟悉鋼琴、風琴的鍵盤位置和五線譜的有關知識。為今后的視唱、唱歌、琴法、欣賞等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生動的語育描述和瑯瑯上口的口訣。使樂理知識形象化、生動化。

零亂的常用記號,抽象的音程概念等,學生接觸它們就像讀天書一樣。我就用以下語言和口訣來描述他們,以便于同學記憶。

(一)常用記號。

1、段落反復記號:II::II一個大門兩扇板,兩對門眼遙相見,音樂家們到這里,都得來回跑兩遍。

2、連線:(⌒一拱一拱象小橋,有長有短有大小,上面不能車馬過,只有歌聲飛過橋i同等音高來過橋,歌聲連續余音繞,不同音高來過橋,聲音圓滑多美妙。

3、延音記號:一個小孩生來俊,彎彎眉毛圓眼睛,生在頭頂歌延長,長在雙音音就停。

4、倚音:一個姑娘愛打扮,頭上總有花來攀。前倚、后倚、復倚音,唱時音值輕、快、短。

5、波音:頭上生有波浪發,相鄰兄弟來回快。

(二)自然音程口訣表:

音程種類好記憶。

大小三六和二七。

純五四和八一,

增四減五莫忘記。在自然音程中,三、六度,二、七度都是大小之分,同度的大音程比小音程多一個半音,一、四、五、八度以純音程為主,只有增四度和減五度例外。上述口訣規律性強,十四種自然音程很快就能記住。三、運用圖像、列表,使抽象的概念知識具體形象化

(一)調式的概念:樂理教學中,學生很難透徹理解、掌握調式的概念,即“按照一定音程關系連結在一起的七個音,組成一個體系,并以一個音為中心(主音),這個體系就叫調式。”我們可以把這個概念化內容實例化,并配以坐標圖,形象地表示個例中的調式概念,在通過很多個例的展示來理解、掌握調式的概念。例如:德沃夏克的《念故鄉》中的片段:

1=C4/4抒情的

非主音圍繞主音上下波動,形成旋律線條,這個旋律線條就是非主音圍繞主音進行而形成的體系,即調式。有些旋律的主音不在一個八度上,可采用雙橫軸坐標來表示。橫坐標軸表示主音,縱坐標軸表示非主音。雙橫坐標中上面的橫坐標表示高八度的主音,下面的橫坐標表示低八度的主音。如《河北民歌》:

1=C2/4中速

這樣,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得具體而深刻。

(二)基本力度與變化力度圖示:

1、基本力度(由弱到強)pppmpmfffffff

變化力度Cres很弱弱中弱中強強很強極強

2、基本力度ffffffmppppPPP

變化力度dim極強很強強很強中弱弱很弱極弱

各種記號有規律地排序。有利于同學短時間記住它們。另外,常用記號、音程、調式、調號等樂理知識會在唱歌、鍵盤、視唱練耳等課程中多次出現。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掌握它們在樂曲中的用法和意義,即注意復習和應用。

四、運用樂理知識進行音樂創作實踐活動。

為鞏固和應用樂理基礎知識,豐富學生的音樂語匯,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樂理知識、應用樂理知識,必須讓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實踐活動。大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調式感,具備了一定的視唱能力,積累了一定的音樂語匯,如果再重復樂理知識概念,他們會感到乏味,因此,進行有趣的音樂創作實踐活動是高層次學習樂理知識的境界。

創作實踐活動作為音樂教育的一個領域,旨在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創作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音樂教育活動過程。我們培養的學生要面向現代化,面向社會,面向未來,他們應該具有富于想象力和獨創性、不因循守舊等特點。而這些特點又要扎根于他們高度的智慧及創造力。這一切,都依賴于他們發散思維能力的高低。音樂教育——特別是創作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直覺創造力。

(一)為歌曲配即興伴奏

大多數同學喜歡彈琴,不喜歡聽老師講什么是和弦、和弦的轉位與分解等知識。這時,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作想象力。先拿大家都熟悉、而且比較容易的歌曲,如《小星星=》、《=歌聲與微笑》、《滴哩滴哩》等,教師右手彈奏單旋律,然后左手配上和弦,并采用不同音型(柱立式音型、分解琶音式音型等)。讓同學比較,為什么后來加左手和弦后歌曲好聽了,然后講解調式中的和弦及其運用。由于同學們急于學會彈琴,所以不得不全神貫注地學習掌握調式中旋律與和弦的關系,以及和弦配置的一般規律。當然,學生剛剮接觸即興伴奏,配置的和弦有可能不太規范,音型缺乏流動性、邏輯性,但教師應予以鼓勵和指導,使這種創作的種子逐步發芽、開花、結果。達到掌握、運用基本樂理知識,提高即興伴奏創造能力的目的。

(二)即興創作簡短旋律

在這項活動中,首先從情感人手,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所以,創作教學不從傳統的作曲技法人手,而是從旋律表達的情感人手,即先感性,后理性。教師用以下問題啟發學生:什么樣的旋律能表現奮發向上的情緒?(學生:上行旋律);什么樣的旋律能表現低沉哀怨的情緒?(學生:下行旋律);什么樣的旋律能表現輕聲漫語、細膩委婉的情緒?(學生:平穩的旋律,即狹音程旋律);什么樣的旋律能表現激動、憤恨、瘋狂等情緒?(學生:跳進的旋律,即廣音程旋律)。雖然開始階段學生的創作還比較稚嫩、粗糙,甚至有時不合乎規范的旋律創作手法,但他們勤于動腦、敢于創造的精神值得鼓勵。這一創作教育過程不是培養作曲家,而是培養學生敢于創新、敢于挑戰,勇于創造發明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善于動腦,勤于思考,善于創造性地運用樂理知識。其次,根據地方戲改編創作音樂旋律。山東菏澤是戲曲之鄉,地方戲種類繁多,有的同學能演唱很多劇種,如定陶的倆夾弦,東明的大平調等。用同學們經常演唱、經常聽到的戲曲唱段改編創作一些音樂短句,一方面弘揚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豐富同學們的音樂語匯,創作、改編手法以改變節奏為主,即將地方戲曲中的長調改編成富有時代氣息的快節奏的音樂短句。

以上就樂理知識教學體現我個人的教學理念:善于創造性的傳授知識,善于把復雜抽象的知識簡單化、直觀化。即“教師要創造性的教,學生要創造性的學?!?陶行知語),教師不但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怎樣獲取知識,即不僅僅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求知。學會創造,為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