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技能綜合培訓體制建構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4 03:33:00
導語:職業院校技能綜合培訓體制建構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職業技能培養課程建設實踐教學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職教育職業技能培養的現狀,提出了高職院校如何立體構建以職業技能培養教育為核心的高職教育教學培養方案,并對各實施單元步驟進行了分析。
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高職院?!耙跃蜆I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理念已深人人心。但高職教育的現狀還存在著種種誤區:學校對發展職業教育的目的不明確,對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理解存在偏差,缺乏對職業教育的準確定位,難以形成特色和品牌;職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能力;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和方法還相當普遍;實習實衫11缺少應有的地位和空間;實習實訓場地、設備還難以跟上職業教育的需要,課堂與實踐教學隔著一道深深的鴻溝,實驗實訓在更多程度上是過去活動課的延續,能力培養也不連貫,還沒有形成系統科學的實驗實訓體系等等。種種這些與職業教育不合諧的音符主要是缺乏貫徹職業技能的培養為核心的完整清晰的實施措施而形成的。
職業技能的形成和發展,必須參與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模擬的職業情境,通過已有知識和技能的類化遷移,使相關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的發展和整合,形成較為穩定的綜合能力。論文百事通由此可知,職業技能是由一般能力經過發展和整合而形成的。按照這一思路的啟迪,圍繞這一核心,為高職院校建立多層次的科學培養方案提供了改革實施的總思路。從多個層面構架立體職業技能培養體系:
一、設置合理專業總課程計劃
按“寬基礎,活模塊”的思路來設置本專業總體教學計劃?!皩捇A”,是指面對特定的職業崗位群,為學生提供相關職業共同所需的基礎知識、技術和基本能力,同時為學生奠定繼續學習的基礎。基礎課的設置原則是寬基礎。“活模塊”,具體來說,體現出:“層次性、職業性、個體性、動態性”。突出層次性,課程設置應使高職畢業生應既能開拓創新,又能動手;既有較高的眼界,又能將所學付諸實踐,還具備向相關專業滲透聯結的實踐能力。突出職業性,高職專業教育、能力培養要以社會需求和市場需要為目標,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側重于各種基本能力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應用。突出個體性,對于不同的個體對象,既有能力指向目標的多樣化差異,又有能力強弱和水平高低的隨機性差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突出動態性、職業技能的培養應處理好長遠和近期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專業課、選修課、跨專業選修課、實訓實踐課的設置要體現出活模塊。
二、課程內容體系建設
課程建設則是專業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1.課前準備:職業能力培養將課程內容分解為單元課程體系。從專業教學計劃到具體的課程內容實施,層層分解,將課程內容分解為各能力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各個能力單元的操作程序和標準,這使得課程教學過程是動態的職業能力教育過程,而不只是靜態的學科知識的積累。
2.課中教學: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根據各能力單元,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教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生培養了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學會如何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的能力。
3.課后反思: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而提高自己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有助于教師將專家的理論與自身的實踐相結合,并在總結實踐的基礎上不斷變化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促使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化,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三、加強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包括課堂實驗教學、實驗實習、畢業論文、課外科學研究等環節。認真實施每一環節。
課堂實驗教學根據創新能力培養規律,建立分層次合理的實驗課程體系,改進實驗內容,立足課程內涵,建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注重對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把課堂理論用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夠啟發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和創造精神,非常值得借鑒,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實驗實習環節注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應該大力發掘社會資源,與企業、行業聯合辦培訓基地。采取校際間實踐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以緩解大多數學校基地建設的資金缺口難題;應與勞動部門合作,采取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相結合的辦法,即可以發揮基地的多功能作用,又可以逐步將高等學校的主要實踐教學基地建成相應行業、專業、公眾的職業資格鑒定站,使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既能得到上崗前的職業技能培訓,又可以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加強畢業論文工作,綜合培養與考核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在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要求指導教師盡量為學生提供自己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由創新的能力。通過開題申請、中期檢查反饋、小組評議、答辯等程序對畢業論文進行的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保證學生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開展課外科研與科技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原動力。
四、加強雙證制教育
“雙證制”是高職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實施要求學生不僅要獲得學歷證書,而且要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技能等級證書。職業院校通過專業課的靈活理解、專業技能實驗、實訓課的創新,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同時取得相關崗位的準人證書。使學生能重點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新技術和基本技能。
五、加強創業教育
高職院校在訂單式教育模式下輸出的專門人才更多的是“單位人”,而缺少作為“自然人”的個體創業者。加強創業教育,豐富創業教育的內涵,應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加強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措施有:準許試點自主招生,選拔錄取具有創新潛力的學生;改善辦學資源,提高學生的主動實踐能力;結合專業教學加強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將創業教育引人學生的第二課堂。
六、加強師資建設
學校要不失時機的推出政策,培養一些本身基礎較好,且理解和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自己通過留學和轉崗的方式把自己培養成“雙師型”。學校還可以出臺一些實質性的政策,對于“雙師型”教師進行必要的獎勵,來提高學校的教學檔次。
七、重視課程評估
課程建設評估是課程建設階段性的小結??茖W合理的課程建設評估,既是課程建設的目標導向,也是課程建設的助推器。注重構建以導向、促進和交流為主要目的的高職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高職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主要定位于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的高等性,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自主性、參與性;二是課堂教學的職業性,強調教學內容的實際應用.即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己任。理念創新,不斷擴展評估的功能,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結合,良性循環。從而推動職業教育事業邁出新的步伐。
- 上一篇:探討應用法學教學設計特征
- 下一篇:探求生態問題及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方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