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現代職業教育的原則性
時間:2022-01-24 04:25:00
導語:剖析現代職業教育的原則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1世紀的職業教育面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巨大變革沖擊,引發對教學原則的更新、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教學方式方法的調整。本文就當今職業教育的理念、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機制的改革等方面進行論述,展現了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
【關鍵詞】職業教育;原則;方法;評價
現代職業教育正在邁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教育觀念、思想、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都處于變革之中,這給職業教育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從根本上更新教育理念,遵從先育人后教書的教學觀念,變應試教育為創新能力教育、生存能力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改革教學模式,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
一、教學原則
《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指出職業教育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應加強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論文百事通堅持“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原則,突出職業教育特色,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正確處理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技能課程之間的關系,合理確定學時比例,確保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首先,應從觀念上樹立突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的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獨立研究、更好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應該培養只是受過簡單培訓、只會記憶與背誦經驗、不能創新或不敢創新的人。在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實現職業教育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
其次,職業教育在學習方式上也必須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改進為跳躍式和選擇性的學習,由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有著更強的專業性,它更重視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是培養一大批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施工制造等技術應用工作的專門人才,因此,學習者應從浩瀚煙海的知識信息中選擇最有價值的知識,更有針對性的培養自己的專業特長,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人才,為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做準備。
再次,學習是一種操作反應的強化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遵循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學習的狀態。教學實施中,創造條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不應該只是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或點綴,要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實現“理論和實踐教學”一體化,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主導性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既要做到對教學內容予以科學劃分,分步訓練,并做到即時反饋,即讓學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確,使學習者獲得到成功感,樹立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要把理論教學的內容與實踐教學的內容緊密相連,把實踐教學所需要的理論知識作為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理論教學不再如空中樓閣,提高了理論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二、教學方法
2.1差異性教學方法
學生因相互間的智力、體力、基礎、學習動機、情感、毅力及條件等不一致,導致各人在學習中的收獲相異。教師應充分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的要求,使他們各有所得,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價值。教學中應建立科學的彈性教學目標,實施分層遞進、異步教學,按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進行教學。基礎目標是每個學生必須而且可以達到的,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提高性和發展性目標,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動態的確立自己各個學習階段的目標層次,為自己創造選擇和發展的條件與機會。分層教學中的“分層”是隱性的,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解、示范、提問、評價等各教學活動中,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分層教學也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再“一本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激勵機制,使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這種教學過程異步化、學習過程個別化教學方式,使全體學生均能在自己可達到的教學目標內個性化地發展,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2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強化實踐教學
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兩個方面,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才能培養出既有一定文化理論知識又有實際操作技能的復合型人才,使職業教育真正實現培養應用性人才的目標。與普通的學歷教育培養研究型人才相比,職業教育著重于培養企業第一線操作型和應用型的職業人才,因此,學生更應參加大量的實踐活動,培養動手操作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職業教育要更加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能夠為學生提供相當的案例,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解答,讓學生更多地從感性上了解與職業相關的知識。其次,要能夠努力創造實際工作環境,進行模擬教學,讓學生更早的經歷全部業務操作過程,了解各個環節之問的聯系,熟悉工作流程,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后果,讓學生在做中學。再次,要能夠在實踐教學中引導和啟發學生學會思考問題,以思維訓練為主線,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縝密性和靈活性。幫助學生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順思路,提高獨立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最后,作為職業教育,產學結合是實現培養適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徑,學??梢酝ㄟ^與企業、行業的合作,共同實現培養人才的目標,要依托企業作為學生的實訓基地,讓學生盡可能到企業中去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實現課堂教學、模擬操作和實踐教學與一體的“三位一體”化的立體教學模式。
2.3多媒體教學
傳統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的智慧與潛能的調動,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人類的思維特征,采用符合人類聯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組織結構,將文字、圖像、圖形、聲音、視頻、動畫等各種信息交融在一起,突破了封閉式教學模式和“填鴨式”教學方式,導致了教學結構和過程的裂變,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想象,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和教學效率得到了全面優化,為教學格局的改變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徑。
多媒體技術使教學轉為全面開放的多向信息交流過程,教學從抽象、微觀的認知領域轉化為生動的情景,縮小了解情況認知時空,擴大了認知領域,教學活動變得靈活多樣、豐富多彩、更為開放和富有創造活力。教師應利用現代技術去點撥、激勵學生,喚起他們發自內心的學習愿望,使他們從“要我學”的被動狀態轉到“我要學”的主動狀態。適量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它必將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現代化改革進程,使整個教學過程得到全面優化,從而極大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4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原則,利用所有可行的評價方法及技術對教學過程及預期的一切效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以評價的結果作為改進教學改革的依據。職業學校教學質量評價的對象是學校的教學質量,而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則是通過對職業學校學生的評價來實現的。由于職業教育是開放的、社會化的教育,職業學校的辦學質量只有得到學生與家長及用人單位的認可,才有實際意義,因此對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也不能僅僅以教師的評價為標準,而應結合學生的自評、家長的評價、用人單位的評價和社會的評價做出判斷,這種多角度評價可以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和學校的聲譽。
學生是教學評價的主體和橋梁,如何對主體進行評價?首先可用學生自評法,讓學生結合學習短期和長期目標的制定來進行自評,這樣可以充分發揮主體評價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改進、不斷完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存在著差異,單純的自我評價往往并不能真正體現教學質量的優劣。由于職業教育的開放性、社會性的特點,要鼓勵社會各界、家長和學生以適當方式參與對學校工作的評價,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從多角度評價,即參與者是多方面的,學生、家長、社會共同參與評價,通過用人單位的反饋掌握質量情況,他們分別從不同角度審視教育過程和教育效果,這樣可以更加客觀地反映教學質量的優劣、教學水平的高低。在進行評價時要堅持“以人為本、以能力為本”的原則,把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對學生在文化素質、職業道德、實訓技能、創新能力、終身學習能力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評價。
教學評價在整個教學模式中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它具有導向、激勵、改進的三大功能,通過客觀、公正的評價可以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依據。通過教學評價,可以改進教學方法,引導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鼓勵教師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和探求的積極性、主動性,保護學生的首創精神和好奇心,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學會創造,為企業、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