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習方面的養成教育詮釋
時間:2022-04-27 04:25:00
導語:高職學習方面的養成教育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養成教育;學習管理;教學方法
論文摘要:因材施教是最主要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引下,教材、課程、教師、教學等,都要與高職學生的學習情感相匹配,使之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教學方法對高職學生的學習養成教育至關重要。高職學生學習方面的養成教育在高職院校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
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較而言,新進校的高職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專業學習的基礎并不扎實,專業學習的主動性欠缺,具體表現為:上課時普遍不記筆記;一次課上到第二節時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要么撲頭而睡,要么與人說話。如不實施強制性晚自修,教室或圖書館則很少有學生認真自習。在我國,高職院校生源一般取自高考分數線最低檔。
很多高職生在中學階段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進入高職院校后還需要由高職院校來進行必要和持續的養成教育。如何讓高職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通過對高職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意識和有針對性地教育,這是擺在相應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前面的艱巨任務。我們應該有信心來做好高職生學習方面的養成教育工作,只要我們傾力工作,認真施教,講究教育上的科學合理,按教育規律辦事,堅信任何的教育對象包括高職生在內,都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最終成才。
首先,我們得肯定所有的高職生既然報名入學,內心深處是想好好學習的,這里邊有父母的期盼和社會的壓力。但又不知如何去學,付諸于行動。這使其與內心愿望產生了對立。所以外在的推動十分重要。高職院校和其教育工作者,應該是他們的推動者。所有的教育資源,都要形成合力,向他們拋撤。整個的院校上下,應該以對高職生的養成教育為重點為內容來開展工作,而高職生最后是否好學,應該是檢驗這項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
所有國內的高職院校和與之相關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確認識教學對象——高職生的一些個學習上的癥狀,而因材施教。
對各級政府的教育部門、各出版社、各教材編寫人員,每門課程所用教材必須是專為高職生編著的,絕不能用本科生所學教材。高職教材都應簡明易學,不能深奧冗長;教材內容包含的是所在課程最基本的知識,以概念解釋和原理透析為主,佐以實例分析;文字語句是通俗和淺顯易懂的,最好能瑯瑯上口的。
高等教育大眾化后,高職教育發展更快。這里邊最關鍵的的問題是師資隊伍建設。要不惜成本大力引進“二高”和“雙師型”教師,這些教師除了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外,最主要的是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上能起標示作用,名師才能有名校。高職教育的重點在教學,科研和教研是教學的有力支撐。所有的高職院校,都應以教學工作為重中之重。要為教師們的教學提供寬松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教學條件,要讓他們心情愉悅的上好課,專心搞好高職學生的養成教育和專業學習。
教師在上課前備課進行課堂設計時,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即帶著愛和親,以最簡單扼要的方式,讓高職生們接受你的授課內容;在授課時,要將書面語換成口語,最好是當前流行的年輕人的語言抑或網絡語言或群眾俚語。對一些專業術語和原理,要反復講解,對計算公式,不必進行推理講解,多以實例演算應用為主。同時,一半的精力,要花在課堂管理上,讓你的課堂充滿學習為主的氣氛;上課時,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仔細洞察學生的教學反應。如出現大面積的課堂騷動,說明你的教學方法不合高職生們的胃口,這就一定要調整你的授課方式。另外,課到中間時分,你必須邊講解邊下講臺,在學生們中間走幾個來回,以發現一些個學生不專心聽課的情況,并稍加停頓加以整治。
一定要從第一堂課開始立下一些教學規矩,最主要的一條就是高職生上課必須堅持記筆記。高職生記筆記,可有效地解決其光聽不動手的習慣,還可以使其在一次課上較少地分心。當然,還能幫助其提高速記能力。開始時可以記得少一些,此時,教師的板書或多媒體上顯示的信息量不能很多,要求口述記錄時,教師的語速必須慢,還要復述幾遍,此后,可有所增速增量。是否記筆記,有否記全,可作為平時分加以考核。
另外,一定要增強學生們上課前預習意識和養成預習習慣。高職生在課外會覺得無事可做。告訴學生們,預習就是事,就是課程學習的重要一環。平時考核中,是否預習,應該作為主要的考核項目。
- 上一篇:高職公共英語現狀與對策透析
- 下一篇:透析社會課程資源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