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模具教改研討

時間:2022-07-23 10:05:40

導語:高職模具教改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模具教改研討

在現代制造業中,無論哪一行業的工程裝備,都越來越多地采用由模具工業提供的產品,如在電子、汽車、電機、電器、儀表、家電以及信息通訊等產品中,60%~80%的零部件要依靠模具成型。近幾年來,我國模具行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一批大中型的模具制造企業應運而生,在我國的江蘇、浙江等省出現了以模具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形式,拉動了地方經濟的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對我國模具專業人才知識與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輸出什么樣的模具專業畢業生才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以及在模具專業教學實踐中怎樣進行改革,是從事模具專業的教學工作者共同探討的問題。

一、模具專業的特點

1、模具是單件生產的機械產品

模具產品是單件、小批量生產,加工工藝中一些工序(甚至是關鍵工藝)的技藝性環節較多,如冷、熱加工的單件工藝、測量技術、調試裝配技術等。一般情況是,耗費大量時間設計的模具圖紙,最終只生產一套或幾套模具,與一般機械產品一經設計成功就大批量生產的特點不同。因此模具專業畢業生應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并應擁有職業資格證書或相關的級能等級證書。

2、模具的種類繁多,涉及各種行業

模具行業涉及的產品種類較多,工藝特點又不盡相同。如熱鍛模、塑料成型模、冷沖模、壓鑄模、以及其它如粉末冶金模、橡膠、玻璃、陶瓷等模具,所涉及的行業有汽車制造業、電子與通訊業、橡膠行業、鑄造行業、塑料行業等。因此在制定教學培養方案時應根據模具行業人才規格需求的變化動態設置專門化教學和動態設置模塊式課程。在學制上,實行大專業、小專門化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3、模具設計與制造不能分離

一般機械行業設計與制造分開,在工廠也是分為設計科、工藝科、生產科等。由于模具是單件生產,是制造技術中用于生產一線的一種工藝裝備,其設計和制造兩個環節有著相互關聯和密切銜接的特性,所以在崗位職責上一般不能截然分開??赡苁瞧卦O計但必須懂制造,也可能是偏重制造工藝但也必須懂設計,或者設計與制造兼之,模具的設計與生產工藝往往是由同一個人管理,對模具專業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模具專業應用新技術多

模具市場的競爭要求模具生產周期短,模具的使用壽命長,因此要求模具的設計與制造不斷地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模具CMD/CA曰CAM以很快的速度發展和普及,對模具技術人員的計算機水平要求得越來越高,一些模具新技術,如模具鋼新材料、模具表面強化技術、模具快速成型制造技術等發展很快,競爭的形勢要求模具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知識和技能的更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求應對當前模具行業日新月異的技術升級。

二、模具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模具專業是培養掌握模具設計及制造技術,了解數控機床加工等有關知識,以材料成型與控制和特種機械加工相結合,培養掌握現代化材料成型方法和制造技術,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能運用所學理論和技術從事工模具設計與制造及數控機床的操作、維護等工作,也可以在機械產品加工、技術引進、技術開發等方面從事技術及管理工作。要培養合格的模具專業人才,必須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下功夫。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教學計劃的核心,要根據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構建以知識、能力、素質為主線的新的課程體系。以素質教育為主導,促進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辯證統一和共同發展;以專業教育為主體,促進專業教育與通才教育的和諧統一,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處理好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關系。為此,在了解模具及材料成型原理和基本技術的基礎上,重點放在機械設計與制造的主干課程上,計算機的軟件應用則著重與模具設計、制造密切相關的典型應用軟件上,力求學生掌握能三維建模的計算機軟件。具體來講,除了保留原有的機類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并對其內容作適當調整外,修改的重點應放在與模具緊密結合的課程上。同時,為了重點培養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應將設計系列課程體系由以往的以分析為主線轉為以設計為主線。即:通過機械制圖—機械制造—機械設計—模具CAD/CAM等課程培養學生實際工程設計能力。完整的模具專業課程體系其基本原則是確保核心課程,綜合相近課程,刪除過時課程,增開新技術課程,優化課程體系,實行以專業基礎課程—設計類課程—加工類課程為模塊的培養計劃。這一體系充分考慮了高職模具專業的特點,反映了模具技術的發展潮流,同時兼顧了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特點。

目前我們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如下:①專業基礎課程:機械制圖和公差電工學與工業電子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機械制造基礎液壓與氣動②設計類課程:機械原理及機械設計冷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模具CAD②制造加工類課程:模具制造工藝沖壓與塑料成型設備數控編程與CAM模具CAnlCAM。

三、模具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

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是高職模具專業教育的主要特色,高職模具專業是培養模具制造與使用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當前的畢業生,尋求工作的主渠道是人才市場?,F在的用人單位與計劃經濟時期有較大變化,以前的用人單位,在學生進廠后有一個培養試用的過程。而當前的情況是,用人單位強調經濟效益,他們都有不養閑人的概念,所以要求學生一應聘就能上崗。

模具企業多數是中小企業,學生到廠首先要在某一工作崗位上進行實際操作,實現第一次‘上崗”。因此畢業生為適應這一就業形勢,必須具有所要求的實際操作技能.從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計劃角度來看,應使學生具有這種第一次上崗的能力。模具的種類多、企業的類型也不同,我們應選擇最具有共性的崗位進行實際操作的訓練。高職模具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崗位定位在:模具CAD/CAM應用人員、高新設備的操作員、生產現場的工藝人員以及生產一線崗位上的管理人員。這就要求模具專業教學計劃中應加強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以往的??平逃^多地注重理論的系統掌握,忽視知識的實際應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實踐培養就有了時代新內涵、新要求和新任務,也需要探索相適應的新的實踐教育方式與途徑。為此,在培養方案中應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時之比為1:1。為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學校與企業、社會相結合。

定校、企合作辦學之路,建立教學與實習基地。這在一定程度上既解決了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又解決了畢業生就業或轉崗問題。二是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一方面可以在專業實習以帶領學生深人生產第一線,考察、參觀或參與生產過程;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吸收學生參加教師科研課題,帶領學生開展科研實踐的創造性活動,以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科研素質。

三是實踐教學與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結合,為學生就業創造有利條件。實踐教學同理論教學一樣,應加強規范與考核。把實踐教學與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可以規范學習內容和標準,為學生就業創造條件??傊?,高職模具專業必須瞄準模具專業的發展方向,辦出高職模具專業的特色,向社會輸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四、模具專業理論教學的改革

1、在學時分配上,注重“必需”和“夠用”

實踐表明,不同的專業所要求的知識層次是不同的,所以課時的重新分配,也是專業教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分配課時,應力求遵守“必需”和“夠用”的原則。因為職業教育培養的目標主要是一線的實用技能型人才,過多或較深的理論分析,沒有必要占用過多的課時。

2、開設“創新型”課程,更新教學內容

開設“創新型”新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高職教育要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在實踐中單純的理論教學有時顯得枯燥乏味,學生難懂,教師難講。如《冷沖壓模具設計》和《型腔模設計》專業課中有關模具結構方面的教學,學生感到很抽象,不易理解,而將理論課與實訓課結合起來,到實訓室講解模具結構,對照實物講解疑難結構,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沖塑設備》課教學中,在學生中可實行邊上課邊下廠實習,對照設備講解設備結構與原理,即節省課時,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3、改進教學方法

在理論教學中,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只是被動地聽、學、記,這樣很容易形成一種只學不創,只記不思,吞而不化,積而不用的思維定勢,久而久之,很容易窒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以學生為中心,一方面要求積極實行啟發式、嘗試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由知識灌輸的對象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創新意識,并逐漸養成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習慣。

另一方面,要求教師運用“授之以漁”、“點石成金”的教學思想,啟迪學生心智,激發學生創造欲望,開發學生的創造智能,使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會用,主動去適應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對未來社會的應變能力。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提倡啟發式、討論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要推進教學考試的改革,可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和考核方法,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研究和應用,加快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研制和推廣使用,使之在改革教學方法和提高整體教學水平方面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