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扶貧開發功能
時間:2022-03-01 10:25:17
導語:職業教育的扶貧開發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從學科角度對貧困問題進行界定,分為能力貧困和權利貧困
1.能力貧困一般認為能力貧困指貧困人口創造收入能力和機職教研討會的貧困,意味著貧困人口缺少獲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2.權利貧困羅伯特•坎勃(Chamber,1995)對貧困人口的無助和孤立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激發了經濟學家們對于脆弱性和風險防范等方面的興趣,為貧困概念增加了新的內涵,提出權利貧困的概念,即貧困包括收入和支出水平的低下,人的發展能力低下,脆弱性(暴露于沖擊、壓力和風險之中的外在方面和孤立無援的內在方面)、無話語權和無權無勢及社會排斥。無論何種貧困,都會對社會、貧困人口個體產生持續的不良影響。實踐證明,無論是絕對貧困還是相對貧困,貧困人口自身多表現為受教育程度(或者知識水平)不高、自我發展能力低下、總收入或家庭人均收入少、脫貧的動機與動力不足、貧困的代際傳遞,貧困群體表現為機會缺失、話語權缺乏甚至受到社會排斥。在眾多的扶貧方式中,從根本上消除貧困的最佳途徑是輸血式扶貧,輸血式扶貧中最持久有效的方式是教育和培訓。
二、教育扶貧的理論依據
(一)教育具有積極的經濟價值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人物明瑟(Mincer,J)、舒爾茨(T.W.Schultz)等學者提出教育程度與經濟收益提高有比較密切的關系:人力資本存量越大,勞動力質量越高;人力資本本身具有收益遞增的重要特點;人力資本有助于重塑人的道德品格與精神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①教育是形成人力資本的主要途徑。
(二)教育有助于增進個體的生理與心理健康一般而言,受教育較多者有較好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身體素質一般較好,死亡率低。如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對北京市順義縣、東城區、宣武區的調查資料表明,教育程度與死亡率有密切的關系。②教育程度高的比教育程度低的死亡率要低。教育程度高者一般具有較高水平的認知能力,能正確地進行判斷和推理,有較強的勞動適應能力,易于形成健康的觀念和情感,培養堅強的意志,保持心理健康。
(三)教育有助于提升家庭人口整體的受教育程度與生存能力家庭生產理論的研究者通過大量的實踐研究證明教育能帶來較好的私人非貨幣收益。格羅斯曼(SanfordJ.Grossman)等人的研究發現婦女的受教育程度對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情況、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都有積極作用。③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父母教養的子女一般也難以取得較高的學業成就;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教養的子女取得的學業成就也較高,一般子女的受教育程度高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相對而言社會生存能力越強,在以學歷、資歷等為篩選標準的招聘機制下,受教育程度成為制約獲得期望工作和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職業教育的扶貧功能與作用——比較的視角
(一)從教育目的來看,職業教育培養的人能更快融入工作獲得就職初期的較高收入,收益更快教育目的是指一個國家為教育確定的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和標準。教育的首要目的都是培養人,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育目的略有差異。教育目的決定了選擇的教育對象、采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及達到的具體教育效果。就教育目的而言,基礎教育階段主要是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為培養合格的甚至優秀的人才奠定基礎;普通高等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通識性高素質人才;職業教育要培養掌握夠用的科學知識和足夠的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和管理一線工作的初級、中級或高級專門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因其培養的是在生產和管理一線工作的專門技術性人才,教育內容既有基礎理論知識也有切合實際需要的技術培訓,因此,受教育者能通過職業教育獲得盡快融入工作并獲得較高初期收入的技術和知識,即職業教育獲得收益的速度更快。較為快速的獲得較為滿意的收入能為受教育者的家庭帶來希望,為受教育者個人甚至其家庭成員帶來擺脫貧困的信心,盡管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仍可以起到降低個人及其家庭貧困度的作用。
(二)從教育對象來看,職業教育的對象范圍更廣、層次更多,且其中的貧困人口比例較大,扶貧覆蓋面更大就我國而言,基礎教育基本上仍是以適齡兒童為唯一教育對象,以無行為能力和半行為能力兒童為主,受兒童年齡偏低限制,此階段的兒童尚無法在短期內為家庭帶來收益。盡管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已接近100%,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尤其農村學校中貧困家庭學生的流失率仍居高不下,教育對貧困學生及其家庭的影響還不明顯、不穩定。接受高等教育是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與社會地位向上移動的捷徑和可靠途徑。但是,盡管高等教育招生對象范圍放寬,但普通高等教育仍是以應屆高中畢業生為主要生源,其次是需要教育深造者;同時,雖然從目前的高考升學率來看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鑒于我國各級教育的逐級篩選制度,加上家庭教育、教育機會選擇能力的缺失等因素的影響,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適齡人口尤其貧困適齡人口數占適齡人口總數的比例很低,占貧困人口的比例更低;普通高等教育學制時間較長、學費較高、授予的知識基礎性強,從而使學生短期內難以為家庭帶來可觀收益。也有多項研究證明,受教育層次高的人收入達到頂峰的年齡都比較晚,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后的收入高峰高于接受其他教育形式后獲得的收入高峰,但受教育層次高的人收入達到頂峰的年齡都比較晚,或者說經歷的時間卻比其他教育層次要長得多。近年來,貧困人口通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獲得更好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提升的渠道變得狹窄,獲得機會也有所減少。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受升學錄取制度限制和社會對職業教育認識的影響,我國的職業教育生源仍以在升學過程中落選的成績不良學生為主。職業教育因其由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的職業教育構成,類型有全日制和業余班、學歷型和非學歷型等多種,生源有小學畢業生、初中畢業生還有高中畢業生,教育對象涉及的范圍廣、層次多。而且職業教育教育對象中的貧困人口所占比例相對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是比較大的,涉及的貧困人口類型也較多,包括婦女、城鎮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知識技能需提升者、殘疾人、未成年人等。
(三)從專業設置和教育內容來看,職業教育傳遞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更能緊貼教育產品的市場需要基礎教育階段主要傳授學生將來專業發展、人生發展所需的基礎知識,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主要是通識性的;技能培養的是受教育者的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基本技能,屬于生存教育層次。這些對增加經濟收益并無直接的作用。普通高等教育以進行專業教育為主,設置的多為基礎性學科類的專業,但這種專業教育仍以系統的、完整的、深奧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一般性的技術知識為主要教育內容,這類知識對于受教育者的影響是深遠的,對他們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但這些知識發揮的作用是在實踐中緩慢釋放并增值的,在短期內對增加收入的作用并不明顯。職業教育也以進行專業教育為主,設置的多是應用類型的專業,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這種專業教育注重更為專業性的技術教育和技能的培養,傳遞的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專業技術和技能主要是動作性技能,操作性強且緊跟時代步伐,這種教育更適合基礎知識相對較弱又急需獲得工作并取得收入的人群。
(四)從教育方式來看,職業教育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能以最快的速度獲得一份收入尚好的工作,這對增加受教育者的自信也十分有利受教育對象年齡特點的限制,基礎教育階段以在校的全日制學習為主,此階段的知識教育以教師教、學生學的形式為主,受教育者主要是知識的接受者。目前,高等教育階段的辦學類型多樣,公辦與民辦、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存。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課堂教學、實驗室實驗為主,一線實習時間較短;職業教育則通過校企合作途徑實現工學結合,為受教育者提供較為充足的一線實踐機會,加快了學生掌握技能的速度、增強了技能熟練度和鞏固度,使受教育者能以最快的速度獲得一份收入尚好的工作,這對增加受教育者的自信也十分有利,尤其是對于貧困者。
(五)受扶貧政策和受教育成本的影響,職業教育更便于承擔大量的扶貧任務,扶貧對象更具體、更直接、針對性更強我國已經出臺的多項扶貧政策均涉及到通過職業教育實現扶貧,主要包括:(1)1994年4月15日,國務院發出關于印發《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通知,提出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奮斗目標之一是改變文化、教育、衛生的落后狀態,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改變教育文化的落后狀況:一是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積極掃除青壯年文盲,二是開展成人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使多數青壯年勞力掌握一到兩門實用技術。(2)《關于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工作的意見》指出: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3)2012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關于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通知》(教學〔2012〕2號),規定自2012年起,組織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即在普通高校招生計劃中專門安排適量招生計劃,面向集中特殊困難地區生源,實行定向招生,引導和鼓勵學生畢業后回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和服務。(4)《關于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范圍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金制度的意見》中要求從2012年秋季學期起,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而且,受學費較低、教育年限較短、政策補貼更多的影響,受教育者接受職業教育的教育成本多低于同級的普通教育,因此職業教育對經濟貧困人口的吸引力更強,職業教育的扶貧對象更直接、更具體、更廣泛。綜上所述,對于貧困人口而言,職業教育覆蓋面更廣,教育方式、教育內容對貧困人口更有利,無論是經濟功能還是心理功能方面,職業教育的扶貧開發功能更突出。
作者:征玉韋王德軍單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職業教育教師能力的評估
- 下一篇:國內高等職業教育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