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對接地方產業協調發展研究

時間:2022-10-30 11:15:13

導語:高等職業教育對接地方產業協調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職業教育對接地方產業協調發展研究

一、衡水經濟社會和地方產業發展現狀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總面積8815平方公里,總人口442.4萬人,是河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復雜變化的宏觀形勢,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戰略機遇,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積極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破瓶頸、優環境、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逆勢上揚、跨越趕超,增速領先、總量晉位”的可喜局面,美麗新衡水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近三年,衡水市委、市政府按照“強勢開局、跨越趕超,提前建成小康社會”總要求,深入實施“項目立市、工業強市、三產興市、農業升級、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抓調整,促轉型,產業結構出現新提升。深入實施“兩改造一倍增”計劃。完成技改投資363.1億元,增長30.4%;列入省千項技改工程項目104項,獲得省扶持項目和資金數均居全省首位。納稅超千萬元企業達到49家,養元公司、老白干集團納稅分別達到7.4億元、4.6億元,增長31.5%和20.2%。加快服務業拓展提升步伐,組建了市旅游局,成立了濱湖旅游有限公司,建成了馬拉松廣場二期、龍源酒店等旅游基礎設施項目,衡水湖晉升4A級景區。完成貨運周轉量274.7億噸公里,增長18%,安平國際絲網物流聚集區一期竣工投用,衡德物流園晉升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新增限額以上批零住餐單位244家,奧特萊斯項目開工建設,衡百國際正式開業。文化產業投資大幅增長,武強國際樂器文化產業基地入駐企業20余家,饒陽青銅雕塑藝術產業園、武邑硬木雕刻產業園投入運營。當前,衡水市初步形成了桃城工業聚集區、故城衡德工業園、冀州工業聚集區、安平工業聚集區、武邑循環經濟園區等5個省級工業聚集區和絲網、橡塑制品、玻璃鋼、鐵塔鋼構、化工制藥、裝備制造、采暖鑄造、食品飲品、電子信息、服裝裘皮十大特色產業。

二、衡水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衡水高職教育發展現狀。衡水市職業教育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發展,一個具有一定特色和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市級職業教育涵蓋三個層次:即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雖然近幾年,衡水市高職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為衡水市經濟建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應用性人才,推動了衡水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高職教育發展態勢良好,為冀東南地區高中畢業生能夠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機會和平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冀東南地區區域經濟的發展。但綜合來看,衡水市職業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基礎薄弱,機制不活,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單一,辦學規模小、缺乏特色、專業設置不盡合理等問題較為突出,除衡水科技工程學校是國家級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外,其余各層次院校在省內排名相對靠后。此外,師資力量的短缺、辦學條件的相對落后、市縣兩級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也都成為制約衡水市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難以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數量和質量的要求。衡水市的職業教育要想獲得突破性發展,就必須深入分析諸多制約因素,找準關鍵問題,對癥下藥加以解決。

(二)衡水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兄弟省市高職教育相比較,衡水市高職教育發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較大:一是高職院校升格轉型導致先天不足,雖然已基本完成轉型,具有一定職業教育辦學經驗和實驗實訓條件,但體量小,缺乏特色,專業建設強弱不均,難以形成強勢院校和特色專業,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二是市級財政對職業院校投入不足,導致院校基礎設施差,實驗實訓條件落后,教師待遇較低,缺乏名師。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規模大小不一,資源存在浪費現象。三是各層次院校數量結構不協調,專業設置不合理,沒有形成互相銜接的鏈條。四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夠,企業遠沒有成為職業教育辦學主體。校企融合度與現代職業教育所要求的“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差距較大。五是生源數量少。衡水市人口基數小,普教高度發達,初中畢業生選擇上高中意愿和機會多于省內其它城市,少量高中畢業生中的低分考生更愿意選擇復讀。由于地域和學校知名度低等原因,職業教育對外地、外省考生吸引力不強?;谝陨蠁栴},要想加快衡水市高職教育發展,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在經濟新常態下,搶抓機遇,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構建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

三、衡水高職教育對接地方產業協調發展的路徑選擇

地方高職教育必須協調好與區域經濟和地方產業的關系,才能找到適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地方產業轉型升級規律的發展平臺。衡水市通過地方高職院校培養一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已成為當前衡水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迫切要求。可以說,提升地方高職院校自身內涵建設水平,促進與區域經濟和地方產業協調發展,已成為當前衡水市高職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調控和投入力度,增強高職辦學競爭力。1.加強政府對高職教育的宏觀調控。首先,要樹立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職教就是抓發展、抓職教就是抓民生的意識,以更大的力度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政策性扶持,協調骨干企業與高職教育的合作關系,為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探索提供良好的環境。其次,高職教育是直接服務于地方經濟的民生教育,它通過培養適應地域生產力水平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直接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的事業中,因此,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能否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則是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經濟能否實現的關鍵所在。政府要加強對各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宏觀調控,使各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要緊密結合,避免重復設置專業,鼓勵開設有潛力的專業,使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具有前瞻性,為地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儲備。2.政府主導推進多元辦學體制改革。政府要鼓勵企業、行業和個人投資高職教育,廣泛吸納資金,改善高職教育的辦學條件。近三年,衡水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而財政對衡水市教育方面的投資支出始終維持在2%左右,特別是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更少,投入資金的比例明顯不足,已成為衡水市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尤其要增加公共財政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實施生均財政撥款制度,并在貸款貼息、項目申報、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與傾斜,以確保地方高職院校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改革創新,增強辦學活力。1.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地方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擔負著為區域經濟和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的重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地方高職院校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保障。一是穩定教師隊伍,以事業凝聚人心,從提高待遇、人文關懷、改善工作條件等方面穩定教師隊伍。二是注重創新教師觀念。地方高職院校的教師如果沒有創新意識,就很難適應地方產業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需要,教學內容就會與市場需求相脫節,培養的學生也很難適應區域市場變化的需求;地方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依靠高素質的教師,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優劣;高職院校的職業性特點決定了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師德水準和知識結構體系,而且還必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三是以創新方式培訓教師。通過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才能適應地方經濟和主導產業發展對教師的要求。2.加強內涵建設,建立開放型的辦學模式。隨著市場開放性的不斷增強,企業也難以確立長期用人計劃,為此,學校在專業設置上設置寬口徑大類專業,加大知識面,增強學生對崗位變化和職業轉變的適應性。探索實行多種學制并存,長訓與短訓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結合,全日制教育與函授教育結合。將內涵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要加大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力度。在學生崗位專業技能培養和人文精神陶冶的前提下,大膽改革教材內容,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努力實現各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另一方面要加強師資和管理隊伍建設。要多渠道、多層次并有計劃地開展教師的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教育教學素養,改善職稱結構,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鼓勵教師到崗實訓鍛煉。

(三)要對接區域經濟和地方產業,實現差異化發展。1.圍繞支柱產業,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地方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要與區域主導產業有效對接,以專業群建設為切入點,厘清建設思路。地方高職院校要緊貼區域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整合學校的辦學資源,按照以有效對接地方支柱產業的重點專業建設為依托,以任務為紐帶,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由一個或若干個相近相關專業及其專業方向共同組成專業群的建設思路,認真規劃學校的專業群建設工作。另外,應特別注意專業設置一定要根據地方主導產業的發展狀況及優化升級的步伐,充分注意主導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產生,適時開設新專業;同時還要重視對已開設專業及時更新和補充有關知識技能。當前,要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圍繞市委、市政府的規劃重點,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旅游、工業制造、食品飲品、服裝加工等專業和領域方向,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發展。2.圍繞民生項目,不斷拓展服務能力。地方高職院校應積極利用學校各類資源,建立類型豐富、層次多樣的學習培訓平臺。從衡水市的情況看,衡水作為農業大市,地方高職院校應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培訓更多的新型農民,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培訓更多的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衡水市的經濟發展正處在轉型的階段,地方產業的調整和優化升級不斷推進,特別是職業崗位在技術水平上的分化,使崗位技術層次提升,從而對從業者的技術要求明顯提高,對地方高職教育的發展有著強烈的需求。因此,在現有的區域經濟背景下,地方高職院校應搶先一步轉變觀念,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去贏得新一輪的發展先機。地方高職院校只有扎根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沃土,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行業企業發展中取得顯著成效,才能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社會的關注,實現地方經濟和學校雙方又好又快地發展。

作者:劉建平 單位:衡水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