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3-03 10:49:17

導語: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研究

[提要]目前,供銷社系統辦學已經悄然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發展方向。目前供銷系統集團化發展非常迅速,職業教育集團也在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起來,足見供銷系統下院校集團化教育是必經之路。但是,在實際運行中難免遇到諸多問題,還不能精準地為供銷系統提供相應的人才。本課題通過對浙江省供銷系統職業教育集團運行對接情況的調查,對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通過調研省內供銷系統下屬高職院校教育辦學,分析現有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的相關辦法和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學;人才需求;培養模式

一、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概述

(一)職業教育集團的概念

由于人才市場的需求,我國職業教育在2000年以后在全國范圍內迅速的發展起來。關于職業教育集團的概念,國內學者有著不同的定義。職業教育集團是在當地有影響的知名企事業單位(或集團)支持參與下,職業學校間以專業為紐帶組建的一種聯合辦學體(周子達);職業教育集團主要是由職業院校、行業企業以及其他社會力量等獨立自主地組成院校之間、校企之間互相補充的橫向聯合和人才培養鏈上的縱向聯合組織(馬成榮);職業教育集團是以集團章程為其共同行為規范,由職業學校和相關企事業單位資源組成的產教聯合體,不具有事業單位法人資格。職業教育集團應堅持以服務經濟建設為宗旨,以專業和人才培養為紐帶,以校企雙贏為基本準則,互利互惠、共同發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理念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高職甚至本科院校的課程很多還是停留在理論基礎的研究上,而在學生上崗后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延誤了用人單位的工作進度。這種新型的辦學方式的出現,使學生在高等教育的最后階段能將理論聯系實際,為今后自身的就業及用人單位的崗位管理貢獻了極大的作用,是一種校企雙贏的辦學概念。

(二)國內外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概述

1、國內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概述。從辦學類型區分,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主要分為以下三類:(1)城鄉結合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政府投入資金和師資力量在農村的職業技術院校,以河南省職業教育集團為例,學生在入學第一年在農村的學校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第二年在合作的城市職業學校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第三年在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這種教學理念打破了原本農村職業院校教育的局限性,不僅使得農村的學生和城市學生接受一樣的教學資源,同時提高了農村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對于當地的企業而言有了更大范圍的人員選擇,是一種“多方多贏”的辦學模式。(2)校企結合模式。校企合作是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在使用的一種辦學模式,主要是通過簽訂合同、股份合作以及訂單培養三種方式進行。相關專業對應的企業安排企業講師定期的為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主題講座,學生頂崗實習企業提供學生實習場所并進行上崗培訓及指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教結合。(3)校際結合模式。各集團院校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就部分專業的課程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確定統一的教學目標,共同商討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活動,提高教學集團整體教學質量。例如,浙江省供銷社下屬多家市級供銷學校,每年都會進行專業走訪和交流,為供銷社所屬企業提供優質的畢業生。2、國外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概述(1)德國雙元制模式。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模式是德國職業教育的支柱和核心?!半p元制”的雙元分別指的是職業學校和企業。受教育者既在職業學校學習普通文化知識和基礎技術理論,又在企業接受職業技能和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兩元結合完成職業教育任務,與國內校企合作有所區別的是,在雙元制的教學過程中,企業的課程占教學的一半以上,同時職業院校的授課內容都是各州的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制定的,這是一種以培養高水平的專業技術工人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制度。(2)MIT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聯合研制的CDIO模式。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組成的跨國研究會經過四年的探索研究,創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國際合作組織。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是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等四個層面,大綱要求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

二、供銷社所屬的高職教育集團化模式概述

(一)供銷社所屬的高職教育集團化模式現狀

1、人才訂單培育模式,服務地方經濟。自2004年起,供銷社所屬的高職教育集團開始與不同企業、所在地區的高職院校的部分專業合作形成“訂單班”聯合培養學生,以便于學生畢業后在較短時間內能入職上崗,熟悉工作情況。這種培養方式帶有濃重的企業文化和行業特色,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就某種程度而言,它使學生在畢業后的最短時間內勝任培養企業或者同類企業的工作。2、校企合作平臺,提高校內教師科研能力。過去,高職院校的教師科研往往停留在文獻研究的階段。因此,對于專業內的具體問題不能做出透徹的分析。自浙江省高職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興起之后,高校加強了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也為高校教師提供了在企業掛職鍛煉和走訪頂崗實習學生的機會。使得高職教師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增加了實際專業領域的調研,增加了高校內教師的整體科研能力。3、供銷社為主導,校企共建為依托。供銷社所屬的高職教育集團以各省供銷社為龍頭,在各地區相關的中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在自愿、互利互惠以及協商的基礎上,組建以專業和人才培養為紐帶,服務供銷系統內行業為基礎的人才培養與項目合作為一體的現代職業教育集團。此類職教集團最大的特色是“服務三農”,為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供銷社所屬的高職教育集團辦學存在的問題

1、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動力不足。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以及學歷的提高,目前人才市場每年都是供大于求的狀態。而企業招聘的崗位有限,因此往往是一個崗位多人應聘的狀態。校企合作原本利于企業的一面是為相應崗位培養相應的人才,就業的困難卻擴大了企業的用人選擇范圍。在這種情況下降低了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2、集團化辦學的體制和機制不夠完善。供銷社所屬職業院校的集團化辦學大多以校企合作為主,合作企業為學校提供學生頂崗實習的機會并在學生實習期間對其進行專業技術上的指導。雖然企業與學校之間會簽訂校企合作的協議,但是每年企業提供頂崗實習的崗位還是根據內部需求決定的,崗位數量不穩定也使得學校要做相應的調整;同時,企業實習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專業內容不匹配也是當前集團化辦學存在的主要問題。3、教師應用技術的研究能力不足。職業教育集團化培養模式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理論知識傳授,這種模式限制了教師本身在專業領域的應用技術的研究。很多持有“雙師”證書的教師在專業技術領域只有一張資質證書而沒有真正的實操能力。

三、浙江省供銷社人才需求分析

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是一個具有50多年發展歷史的合作經濟組織。全省系統內現有11家市級供銷社、83個縣(市、區)級供銷社、438家基層供銷社,經營服務網點1.1萬個,共有職工84,863人。近年來,全省各級供銷社在全國總社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堅持合作制理念和為農服務宗旨,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走出了一條“完善服務功能,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增強發展實力”的新路子。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區縣供銷社也在省供銷社的帶動下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項目。一些以農產品生產為主的供銷社集合地區特色將所生產的產品在省內各地區銷售,供銷社之間出現資源共享,體現了區域的優勢特色。農產品交易數量的增加,提高了對農產品流通方式以及農產品市場開發的要求,在此前提下,物流和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招聘成為當前供銷社人才儲備的第一任務。供銷社所屬的各類職業院校也開展相應的電子商務及物流管理課程,培養一批優秀的專業人才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四、供銷合作系統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研究

(一)對話交流模式。為了準確掌握市場變化的人才需求,在現行的人才需求調研基礎上,通過對畢業生的就業統計分析,學校和企業有效的信息溝通可以促進教育與產業的對接,提升人才培養針對性和定位準確性。信息溝通渠道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學校與合作企業做定期的人才需求調研以及畢業生跟蹤隨訪調查,統計數據,分析情況;第二種是建立職教集團內部“人才交流長效機制”。通過聘請企業相關人員到學校對應專業擔任教學顧問或兼職教師,同時學校教師也去企業進行掛職鍛煉,這種人才的雙向流通保證了知識輸出的準確性和針對性。

(二)教學信息針對模式。當前很多高校的教學內容都是由高校教師根據市場分析和預測決定的,這種傳統的“備課”方式和職業教育的理念相違背。職業教育是針對企業、行業的用人需求開展的,為了更有效地服務行業與企業,教育集團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質量考核標準等應加大相關企業、行業的相關人員參與制定,指導集團內的學校和企業開展聯合辦學,并在集團內部推廣“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項目教學為抓手,將理論教學內容、實習課題、專業技能與職業標準有機結合,實現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

(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模式。高職目前的招生渠道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普高學生通過高考達到分數后錄取;(2)中職(專)、職高、職教中心對學生進行考核將合格的學生送入相應的高職院校繼續深造;(3)部分學生通過高職院校的自主招生進入高職學習。在這三類學生中,其中第二類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的時候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而其余兩類往往是普通高中未接受專業知識的學生。學生進校時的職業知識基礎不同,就在培養方案制定及實習安排上進行不同的設計。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突破單一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提高職業教育整體水平和質量的重要途徑,是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促進職業院校合作辦學、相互借力共贏發展、實現產業資源支持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為產業發展服務的重要舉措。

作者:楊伶俐 單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黃堯.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崔炳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理論與實踐———來自中原大地的報告[R].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

[3]劉山,楊建勇.關于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幾個基本問題的研究[J].職業時空,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