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跨區域合作辦學模式的探討

時間:2022-03-03 11:26:59

導語:職業教育的跨區域合作辦學模式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的跨區域合作辦學模式的探討

一引言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職業教育跨區合作辦學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新疆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其收入水平、產業結構、信息化程度、科技創新能力及教育等方面較滯后,職業教育地區之間發展也不平衡,整體上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積極開展城市對農村、東部對西部職業教育對口支援工作”“進一步推進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職業院校的聯合招生、合作辦學?!边@對新疆職教來說無疑是個良好的機遇。如何利用發達地區的優質職教資源開展跨地區職業教育聯合辦學,已經成為新疆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新課題。

二跨區域職業教育合作辦學的意義

東西部職業教育合作是一個互補雙贏的選擇,對中西部學生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而言,東部是一個學習和提升素質的大課堂,也是實現就業、創業的理想之地。1有利于實現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才的雙向需要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確定和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急需大量高新技術人才的輸入來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生產效益,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職教資源有限,出現了一大批未接受職業教育而流入社會的剩余勞動力,對這樣一大批潛在的勞動力進行職業培訓,是新時期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按區域化、規?;?、集團化發展需要,進行東西部跨區域職業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是實現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才雙向選擇的有效途徑。2有利于促進經濟發達地區的中職招生通過跨地區合作辦學,使經濟發達地區生源相對不足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有生源而招生難的矛盾同時得到解決,拉動西部地區職業教育招生數量的增加。3有利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畢業生實現就業跨地區合作辦學,采取經濟欠發達地區學校負責招生和前段(1~2年)文化課培養,經濟發達地區學校負責后段(1~2年)專業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在專業設置上與企業用工需求相對應,學生畢業后被推薦就業,從而使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有效的與市場經濟接軌,實現畢業生的有效就業。4有利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文化交流通過有效的合作辦學,可以從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學校管理、辦學模式、教學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地相互學習和借鑒,同時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在經濟發達地區學習、就業還必然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影響。

三新疆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辦學的模式

在新疆,職業教育合作辦學存在多種不同的合作模式和渠道,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六種。1政府主導型政府出面、穿針引線,統籌協調、效率顯著。由政府出面,實行“綠燈工程”,會減少多種行政審批程序,快速有效實施。同時,出現問題還可及時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調節。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政府做媒,兩校聯姻”。2校校合作型這種模式包括強強聯合型、優勢互補型和對口支援型。前兩種類型是以構建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和共同發展為平臺,以區域教育資源的共享來促進職業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均衡發展。一般由合作兩校協商簽訂合作協議,開展各方面交流活動。對口支援型一般是指發達地區院校對欠發達地區院校的對口支援教育合作。合作內容主要有:一是教師互派。發達地區院校作為欠發達地區院校的長期師資培訓基地。盡可能提供便利條件,免收教師進修費用,并提供生活便利。同時選派優秀教師作為訪問學者,到欠發達地區院校進行教學和指導工作。二是干部交流。雙方不定期以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進行干部交流活動,如掛職、培訓等,以提高欠發達地區院校的整體管理水平。三是聯合辦學。充分利用發達地區職業教育資源培訓欠發達地區的富余勞動力,實現地區之間的雙贏互補。如廣東肇慶醫專與新疆伊寧衛生學校結為友好學校,實施對口支援型的合作辦學。它的特點是“大手牽小手,共走發展路”。3部分專業合作一些學校通過向區域外院校引進1~2個專業為突破口,探索合作方式,借鑒區外的教學經驗,以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如新疆瑪納斯成職教中心和福建集美輕工業學校聯合招收機電技術應用和化工工藝兩個專業學生,采取1+2模式,第一學年在新疆,后兩年在福建,完成學業頒發福建集美輕工業學校畢業證,可在兩地選擇就業。主要特點是“好中選優。自由組合”。4校企合作這種類型是學校與企業間的區域合作。以企業為主導,學校學理論,企業練技能,實現了“政府不出一分錢,學生不交一分錢,學校收費不減一分錢,企業不額外增加開支一分錢”。但這種模式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學校和企業協調配合尤為重要。校企聯合辦學是以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教育的環境和資源,利用課堂教學和生產實踐相結合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技術應用性人才。校企聯合辦學既是高職教育教學的需要。也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如華東石油大學與新疆油田自2003年開展了校企合作,取得一定成效。此模式特點是“雙元交替,各取所需”。5職教集團聯合辦學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職業教育“走規?;?、集團化、連鎖化辦學的路子”。集團化辦學成為發展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成為跨區域聯合辦學的新模式,在合作中發揮優勢資源的輻射效應、品牌學?;驅I的帶動功能。如江蘇揚州寶應職教集團走東西合作、聯合辦學之路,先后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墾十二師職業技術學校、新疆呼圖壁縣職教中心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采用“1+1+1”合作形式,新疆方面負責一年基礎課教學,集團負責一年實訓教學、技能培養和一年實習、就業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6國際合作職業教育的國際合作是指與國外開展學生交流和培訓。如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澳大利亞聯合開辦2+1模式的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全部引進TAFE學院課程體系及全套教學資源,使用全英文教學模式,由經澳大利亞教育部認可、有豐富教授雅思經驗的外籍教師和學院經澳大利亞TAFE學院專業培訓后獲得上崗證書的教師一起授課。學生畢業后持TAFE學院證書。在澳大利亞可與澳籍公民享有同等待遇的就業機會,也可回國就業或繼續升讀研究生。此模式的特點是“因需制宜,洋為中用”。

四新疆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所面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新疆一些職業學校通過上述各種模式進行跨區域合作,實現了職業教育資源的共享、分享和充分利用,使一批學校更新了辦學理念,提高了管理、教學、培訓的水平。同時,打破了職業學校招生范圍的限制,經濟發達地區的職業學??梢愿嗟卣惺罩形鞑康貐^的學生,經過培養后服務于當地生產第一線,對兩地都有極大的好處。經濟發達地區獲得了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而新疆的學生得到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同時也有效地實現了富余勞動力轉移,應該說取得了互惠互利的雙贏,然而這其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政府對跨區域合作辦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地區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怕自己的生源外流,影響本地區的招生而不予支持,都給合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此外,國家及地方財政對西部貧困學生及學校因聯合招生出現的學費差額缺乏經費補貼,使得經費困難成為影響合作辦學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另外,由于中西部地域差異,學生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價值取向都有很大差異,這給學生管理及師資調配都帶來很多困難,辦學形式有待磨合。具體解決辦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領導重視,落實政策各地教育局負責制定招生計劃的部門要積極支持、重視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的工作。支援與被支援雙方要明確各自職責,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并保證政策落實到位。2經費統籌,多方負擔解決經費問題首先應確保各項扶助措施得到落實,還要努力形成多方共同承擔經費的機制。東西部合作辦學需要政府的經費投入,各級政府要安排經費,對聯合招生辦學規模較大、對學生補貼力度較大的學校給予適當補助。東部地區相關部門應制定獎勵政策,西部地區政府應制定經費保障政策,補貼學校因聯合招生出現的學費差額。對學校而言,可通過貸款、借款、土地置換、合作交換及申報立項等方式籌得發展資金,贏得合作與發展的機會。3加強管理,共同負責首先,各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招生學校的管理。其次,參與合作辦學的雙方學校應加強對教學的統籌力度。此外在生活上,學校應對合作辦學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懷,應采取各種措施,克服因氣候條件、風俗習慣、思想觀念、環境改變等諸多因素給他們的教育管理工作帶來的困難,使他們能夠很快度過環境適應期。同時,應積極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工作,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促使東西部合作辦學工作持續、健康地發展。

總之,東西部職業教育合作辦學是一個新興事物,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問題。東西部職校合作辦學是一個系統工程,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政府在宏觀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兩地教育部門和學校的真誠合作。只有切實解決好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摸索中不斷進步,才能更好地促進東西部合作辦學工作的健康發展,促進具有中國特色職業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作者:張秀萍 單位: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剛,陳輝,孫瑞國.搞好合作辦學為三農服務[J].中國農村科技,2010(2).

[2]周靜.關于東西部職業教育合作辦學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7(4).

[3]劉巖.淺論關于新疆職業教育發展的跨區域合作辦學模式與問題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