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實施對策

時間:2022-09-21 04:54:15

導語: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實施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實施對策

摘要:“現代學徒制”強調學校、企業雙主體,教師、師傅雙指導,上學即上崗、畢業即入職,充分體現校企合作、理實一體。引入現代學徒制是我們改革高等職業教育的一條有益探索之路。分析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和國情,學習國外現代學徒制的典范:德國雙元制、澳大利亞和英國的“新學徒制”、日本“產學結合”、美國“合作教育”。從觀念認識、共贏機制、政策法規和評價機制上提出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對策。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高等職業教育;對策

因當前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外部環境變化急劇,如何確立合適的高職教育培養模式研究是當今世界各國備受關注的共同課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這些模式能否直接應用于我國高職教育以及應用的必備條件均有待深入研究探討。傳統學徒制從古至今造就了一批批能工巧匠。然而在現代教育背景下,人才供需矛盾嚴重,如何更好地適應企業的人才需求,是每一個高職教育者都要積極思考和研究的問題。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最佳方法,是強化高職教育的技能訓練,這正是學徒制教育模式的長處。所以,大膽引入現代學徒制是我們改革高職教育模式,尤其是工程高職教育教學創新的一條有益探索之路?!皬母鲊鴣砜?,學徒制并非人們刻意設計、強制實施的‘硬性’存在,而是以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運行,是職業實踐共同體內眾所周知的規則,是引導職業行動的手段”?!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為我國職業教育創新指明了方向。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實施學徒制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于20世紀50年代開始,為我國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民經濟體制的改革,高職教育模式、結構及培養方法都不能滿足現實發展的需要。另外,我國的高職教育是在尚沒有自己工業基礎的情況下興辦的。在計劃經濟下形成的職業學校沒有與企業、社會形成自然聯系,最終導致學生缺乏實踐能力。教師也缺乏實踐經驗。總之,教學中工程含量和實踐內容日益貧乏,高職教育有較嚴重的“非職業化”傾向。這種現象已引起關注,高職教育向重視實踐“回歸”的呼聲日見高漲,從而給我國高職教育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49年我國出現“生產現場學徒制”,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學徒制開始向高職教育過渡,90年代以來正式學徒制消失,但非正式學徒制仍然存在?!啊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技術工人培養模式,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2015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國家層面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正式推開,高職教育改革的大船正式啟動。然而在實踐中,除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及統一培養標準外,現代學徒制的推進也面臨著重重困難。

目前我國試點現代學徒制并沒有制度層面的機制和法律法規,相關政策的發文機關沒有涉及與高等職業教育相關的所有重要領域和部門。其次,開展現代學徒制依靠校企間私人關系。學校熱,企業冷。沒有合作機制、沒有約束力、沒有監督考核,企業整體上合作積極性不高。再次,職業院校不具有經驗和合作能力,專業設置和師資能力無法適應企業。同時,“學生頂崗實習中遇到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權益和學習效果也無法保證”。

二、國外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典范

1.德國雙元制。培訓企業和職業學校是德國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兩個主要場所。近年來,跨企業培訓中心也越來越成為重要的第三支教學力量。雇主招學徒并簽訂合同,不收學費。學徒4天在企業學技能,2天在學校進行專業知識學習。校企合作,企業為主導。聯邦政府頒布的“職業培訓條例”約束企業培訓;“框架教學計劃”則用來規范學校教學。學徒需參加中期和結業考試,通過筆試和實際操作,方可獲得全國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

2.澳大利亞的學徒制。澳大利亞的現代學徒制包括學徒制和受制生制兩類,均由澳大利亞職業資格框架和培訓包約束。不同點為:學徒制一般3—4年,培訓合同的履行能得到保障;受制生制1—2年,穩定性差些。企業發招聘通知、選學徒,并與學徒到學徒培訓服務中心簽署培訓協議。學徒、企業和培訓機構三方簽訂培訓計劃。澳大利亞政府堅持學徒制應有三個核心要素:雇傭關系、高質量的在崗和脫崗培訓、技能的可遷移性。政府的經費激勵促使澳大利亞學徒制飛速發展。靈活多樣的實施體系、政府的大力扶持、“用戶”中心的服務體系是澳大利亞學徒制的三大顯著特征。

3.英國的“新學徒制”。英國學徒制的體系分五個層次:青年學徒制(14—16歲);前學徒制(NVQ1級水平);學徒制(NVQ2級水平);高級學徒制(NVQ3級水平);高等學徒制(NVQ4級水平,有基礎學位)。進入高等學徒制的要求較為嚴格,申請者應完成高級學徒制學習,學徒可以獲得一系列受到全國雇主認可的資格證書。學徒培訓的依據是國家統一的“學徒制框架”,它包括三大組成:能力本位要素(NVQ)、知識本位要素(技術證書)、關鍵技能資格。英國學徒制采用目標導向管理策略,非常靈活。國家通過撥款給培訓機構來提高其積極性。

4.日本“產學結合”模式。日本教育在學科設置上向職業、理工傾向。這種職業側重性的教育培養出了一大批能夠理解、熟悉、使用技術的勞動大軍和少數能夠將日本的企業經營與引進技術巧妙結合起來的人才,使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史上第三個世界工廠。日本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采用“企業訪學”實踐模式。該模式為:學生先到企業中進行實操認知學習,初步確定職業規劃,學校有針對性地培養教育,并定期到企業實操。日本的這種模式有效地保障了職業教育的質量。在日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該學生能否得到他想要工作的關鍵因素。對企業來說,他們無需花費,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

5.美國“合作教育”模式。美國的合作教育經歷百年,已傳播到全美近1/3的高校。合作單位廣泛,實施領域覆蓋所有學科,學生層次多,招生方式、工作與學習周期靈活,合作教育組織有州、國家、世界以及學生合作教育組織。美國國家合作教育委員會(NCCE)認為:“合作教育是將課堂學習與工作結合,培養學生基本的實踐技能、增強自信和確定職業方向的一種獨特教育策略?!泵绹咝:献鹘逃阅軌虬l展,是因為他們有存續的共益機理,學校、學生、企業、社會都能從中獲益。二戰后,美國高校合作教育在《高等職業教育法案》與《高等教育法案》及其修正案中有了單列條款,資助金額逐年上升,資金保障下合作教育進入高速發展期。美國高校合作教育的百年發展與聯邦立法的支持緊密相連,在其整個發展史中與合作教育相關的聯邦立法也在不斷完善。

三、我國職業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對策

1.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學徒制理念,崇尚工匠精神。我國高職教育一直被認為是“高考失敗者”的教育。即使有就業保障,高職教育也難有美譽,畢業生就業多集中在小企業,崗位辛苦、薪酬低。因此,高職院校必須以“匠心精神”為切入點,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學徒精益求精的信仰,認真打造每一件作品。這種精神是西方學徒制的基本精神和成功訣竅,也是中國制造所需要的。而高職教育便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基地,是企業、職業院校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職業院校應整合各種教育資源,采用多種教育途徑和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11]。推行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理念便是一種重要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同時,職業教育需要寬松的發展環境和平等的機會。發達國家中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國家給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平等。哈佛大學世界聞名,美國烹飪學院和紐約服裝學院同樣享譽世界。

2.積極探索我國現代學徒制實施的共贏機制。國際上形成的多種學徒制的基本模式是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實操,企業參與力度高。不論何種模式均離不開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等多方合作。政府必須起主導作用,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進行各種獎勵激烈措施。如借鑒英國學徒制,英國學徒制采用企業主導、政府主體式管理的模式,具體為:學徒崗位培養和考核標準由行業中的領頭企業制定,更符合企業和社會需求;政府從政策和資金投入上配合學徒制發展,監督企業培訓行為,通過政府資助與學徒完成率掛鉤,保障學徒培訓質量;國家學徒服務中心的建立為學徒參與各方提供了咨詢和招生服務,促進了學徒大發展。學徒制的運作機制不只是體現為校企個體層面的合作,而是應該形成自上而下、分工合作的組織和運作體系。成功的現代學徒制運作機制有四個層面:國家部委進行總體負責、專門機構負責現代學徒制項目的開發、實施管理、具體實施。自上而下、分工合作,并且要明確各個層次的權責利關系,協調各方利益,尋求共贏的合作機制。

3.實施現代學徒制必須有法律法規作保障。發達國家在高職教育發展上均有比較完備的法律法規作保障。例如,美國的《國防教育法》(1956)、《高等職業教育法》(1963)等。1871年德國憲法將高職教育定為義務教育,1969年德國頒布了《高等職業教育法》、《職業促進法》等一系列法令為健全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促進高職教育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職教現代學徒制的發展一樣需要法律法規來保障。第一,政策法規強力推動,建立如《高等職業教育法》、《校企合作實施細則》、《學徒制框架》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教育標準,明確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實踐共同體的權責利關系,明確責任各方才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必須做什么。第二,通過法律法規明確國家財政撥款機制、各方資金支配情況和獎懲措施。分配撥款,學生達到教育標準后款項才能到位。制定規則,對積極參與學徒制的企業給予直接的經濟獎勵。第三,積極推動行業組織協會的作用,盡快制定行業協會管理方面的法規,行業協會負責實踐教學標準的制定。

4.完善現代學徒制實施的過程控制和評價機制?,F代學徒制一改傳統教學組織方式,涉及的教學主體有學校、行業和企業等。為保證職業教學學徒制的開展:第一,教學管理易采用校企共同參與的“軟性化”模式。如德國實施的是“硬管理”,以《職業培訓條例》和《框架教學計劃》進行硬性規定;英國對學徒制實施過程不干涉,最終以校企是否達到《學徒制框架》所要求的來評價。我國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特點是以學校為本位、形態多樣。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工學結合過程管理宜采取“軟管理”的方式,即政府不干預校企之間的具體教學分工,只建立強制性的書面協議制度,并對相關材料實施備查制度及畢業生質量監控制度。第二,建立彈性動態評價體系。學徒制具有“多主體培養,多元育人,多元管理”等特點,依據學生發展的共性和個性組織教學。第三,嚴格管控現代學徒制過程中的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做到??顚S?。

參考文獻:

[1]趙志群,陳俊蘭.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學徒制———歷史、現狀與展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8).

[2]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決定[Z].2014-09.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Z].

作者:周靈娜 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