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旅游扶貧研究
時間:2022-12-26 08:49:51
導語: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旅游扶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擴招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的重要舉措,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將對我國教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從1999年起,我們國家在若干省、市進行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試點,新增招生10萬人。2019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2019年要對高職院校實施擴招,人數是100萬人,擴大職業教育的受眾面,提出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涉及1418所高職院校。2019年4月30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5月8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有關情況。這一系列的高職擴招政策對高職院校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對廣大的社會考生(農民工、下崗職工、退役軍人、新型職業農民等)是一個著實的利好政策和機會;對于仍然身處鄉村貧困線上的群眾來講是其接受再教育、提升生存能力的好政策;又是貧困區政府吸納廣大高職人才到幅員廣闊、資源豐富、機會多多的鄉村創新創業、大展宏圖,借此幫扶當地貧困群眾脫離貧困的良好機會。
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在于高等職業教育更注重學生的職業性、實操性和服務社會的實際能力,它針對性更強、實用性更強,與社會和區域的對接性更強。旅游類專業的高職學生主要的培養目標不僅是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更是面向本地及周邊區域旅游業的主要崗位培養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3-5年之后能勝任旅游業較高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它的著重點不在學術的精湛性和知識的博學性,而在于知識的夠用性、實際操作能力的熟練性和與社會的零對接性。因此,高職旅游類專業學生服務鄉村旅游扶貧既具有理論意義也具有實際意義,這是職業教育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定位和培養的直接目的。高職院校旅游類學生利用所掌握的技能服務地方扶貧,也是其知識、技能落地的載體,通過服務鄉村旅游扶貧高職院校旅游類學生可以更好地檢驗學習的成果,也在實踐中探索更多更好的發展鄉村旅游的路徑和方法,在鄉村旅游這片廣闊天地中,大有作為,實現人生價值。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學生是鄉村旅游扶貧的一支生力軍,卻一直被人們忽視,隨著我國人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和重新定位,我們應該對高職人才有新的認識,應該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利用這股力量為鄉村脫貧攻堅做出貢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利用國家高職教育的利好政策,積極參與高職教育實現再學習,增加一技之長,也是廣大鄉村群眾接受再教育,建設家鄉的必然要求,脫貧最終還是要靠當地人的努力才能最終實現。
2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旅游扶貧的形式
高職旅游類專業學生服務鄉村旅游扶貧過去的形式大多是有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到當地考察,了解貧困狀況,以便完成科研項目,對當地的實際貢獻很小、效果不明顯。在專業服務人群的選擇方面側重高考生源的學生,而忽視當地貧困群眾中缺乏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人群,導致人們扶貧熱情不高、扶貧效果不好,難以達到徹底扶貧的目的。其實,高職旅游類專業服務鄉村旅游扶貧的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分類型、分層次的。比如從專業服務人群的角度,可以分為高職院校在校和畢業學生、當地接受專業再教育的群眾,在校大學生專業知識比較系統,有較高的理論功底和實踐操作能力可以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較高策劃設計支撐,當地接受再教育群眾對本地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人造景觀等要素比較熟悉,可以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詳細的第一手資料和內容,也可以借助專業知識對現有資源進行力所能及的規劃和設計,二者有機結合可以增加鄉村旅游發展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另一種分類便是高職院校教師鄉村旅游扶貧團隊和旅游行業協會聯手,通過申請鄉村旅游扶貧類項目,或不定期下鄉幫扶活動實現對貧困鄉村進行旅游發展幫扶,進而使當地居民盡快脫貧。
3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旅游扶貧案例分析———以邛崍市南寶山鎮羌寨為例
3.1邛崍市南寶山鎮基本情況。南寶山鎮,于2015年11月由原來的油榨鄉、南寶鄉進行區劃調整,合并而成立的新鎮,距離邛崍市城區25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47.48平方公里,東與平樂鎮交界,北靠水口鎮,南與火井鎮、高何鎮接壤,西接蘆山縣大川鎮、大邑縣花水灣鎮,總戶數5316戶,人口19147人,轄17個村。境內主要旅游資源點有南寶山旅游景區,屬四川盆地與川西高原連接的過渡性地帶,呈現巖漕相間、露巖坡陡的地形,有大小溪河十三條,主要有三河一溪六條溝,整個地形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地表巖石呈現侏羅紀地貌特征,極具觀賞性;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動植物種類繁多,是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的組成部分;海拔高度最低700米,最高峰玉靈山海拔2025米(邛崍市最高的山峰),有寶珠山大峽谷、將軍廟溶洞群、將軍廟森林公園、九頂山(古時稱為蒙山,因和蒙頂山一脈相連)、鹽井溫泉、玉林山、彌陀寺(建于1413年)和萬佛頂天然漏斗、城門樓-燕子洞溶洞群、援通橋(鐵索橋長120米、高90米)等旅游資源。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油榨鄉、南寶鄉兩個鄉分別安置了汶川受災群眾,組建了油榨鄉直臺村和南寶鄉金花村、木梯村3個安置點發展羌文化特色旅游,修建了直臺羌碉、羌文化廣場、對歌臺、轉山游道、觀光長廊等旅游設施。3.2存在的問題。地方政府把南寶山鎮安置點的汶川受災群眾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補助400元。由于當地居民過度依賴政府低保又缺乏生存技能,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最終導致生活極度拮據,至今仍掙扎在溫飽線上。問卷調查表明:邛崍市南寶山鎮羌寨村民年齡結構中以年輕人及中年人為主;文化程度以小學及以下為主;對鄉村旅游的經營知識知之甚少,使得當地羌民雖有發展旅游之強烈愿望卻因苦于無專業技術而不能物盡其用。諳熟自己的家當,把大自然賜予當地人的寶貴資源和老祖宗留給南寶山鎮人的珍貴遺產充分開發利用起來,轉變陳舊的觀念,掌握科學的經營之道,進而獲得持續穩定的生存來源對南寶山鎮人來講已迫在眉睫。同時,對于當地政府來說,擺脫治標不治本的低保幫扶困惑,在精準扶貧上變輸血為造血也已是勢在必行。3.3邛崍市南寶山鎮羌寨扶貧存在的問題。3.3.1扶貧方式。目前邛崍市南寶山鎮針對震后安置區羌寨采取的扶貧方式是“低保+景區”。政府的幫扶只是暫時改善貧困戶的生活,沒有解決貧困根源,不能改善造血能力。3.3.2培訓。當地政府曾對當地羌民進行過餐飲及刺繡方面的培訓,但頻率很低,不夠系統化。發展旅游的要素除此之外還包括住宿、旅游交通、游覽、娛樂等,這些都需要有專業的團隊進行策劃和打造才能較科學的完成。3.3.3人才引進。目前邛崍市南寶山鎮政府在人才引進方面還沒有比較系統的舉措,多為招商引資、偶爾的專家講座,沒有一支比較固定的專業團隊執行鄉村旅游發展任務和工作,是的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相對滯后。3.3.4貧困群眾鄉村旅游參與度。震后安置區貧困羌民由于文化程度、服務理念甚至語言等原因參與旅游不足,政府扶貧行為沒有惠及真正貧困的人口。3.4高職教育服務邛崍市南寶山鎮羌寨鄉村旅游扶。貧措施(1)當地政府把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對于邛崍市南寶山鎮羌寨來講,南寶山鎮政府應該認真解讀國家關于高職院校擴招的政策,領會其精神要義,充分抓住這一契機,把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經濟提上日程,有計劃分階段實施。(2)當地政府鼓勵本地群眾積極發展高職教育,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培養和儲備人才。根據實際需要增設旅游類高職院校,或者與鄰近地區聯合開辦旅游類高職院校,形成資源共享、信息共享的良好局面。(3)以優惠政策引進優秀旅游類職業人才到南寶山鎮羌寨發展。邛崍市南寶山鎮隸屬于成都市,有著得天獨厚的信息、教育、交通條件,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類職業人才到此就業、創業,為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4)制定系統計劃,與旅游行業組織和協會合作,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到南寶山羌寨進行全方位授課,確保當地羌民學習的持續性和最終效果。(5)有計劃的把南寶山羌寨羌民送入高等職業院校進行培訓或者劃撥專項資金鼓勵當地羌民積極參加職業再教育。(6)設立鄉村旅游課題,設置專項資金,以項目申報的形式,吸引高職類院校教師和旅游界社會人士申報,為南寶山羌寨的鄉村旅游發展出謀劃策,加快鄉村旅游的步伐,進而使當地羌民盡快脫貧。
4結束語
我國的高職院校擴招政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擴大招生規模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人才的重大福利;也是給予社會中低學歷和知識、技能缺乏人群的利好政策、同時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舉措。各高職院校要抓住此機遇提升自身軟硬件條件,做好調研和動員工作以吸引各類需要提升自身知識、技能的人士來校學習深造,為社會培養更多符合市場和崗位需求的合格人才。對于各地政府來說,此政策的出臺也提醒了當地政府部門應重視高職人才有效利用,應積極輸送當地群眾接受高職教育,為鄉村的脫貧貢獻力量。作為汶川震后安置區的邛崍市南寶山鎮,在區位和旅游資源方面都有著良好的條件吸引旅游類高職人才前來創業、也需要應當地羌民的呼聲提供條件實現其接受再教育的愿望,相信邛崍市南寶山鎮政府能夠借國家高職擴招的東風,繼續聚集旅游界各類人才為羌寨的脫貧獻計獻策,能夠有計劃的輸送有強烈求知求技愿望的當地羌族群眾到高職院校接受再教育,切實打好鄉村旅游扶貧這張牌。
作者:孫曉亞 阿都建華 單位:四川現代職業學院旅游系
- 上一篇: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分析
- 下一篇:互動游戲在學前教育課堂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