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導向作用分析

時間:2022-12-22 04:33:06

導語: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導向作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導向作用分析

我國目前已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截至2018年,共有職業院校1.17萬所,在校生2685.5萬人。雖然如此,據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2020年我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達1913萬人,2025年將達2986萬人。要在規模增長的基礎上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舉辦技能大賽能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如今,作為職業教育內涵發展保障和引導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歷經10余年的發展,其賽項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深度參與,形成了市賽、省賽、國賽三級賽事體系。2019年,共有37個地區的17450名選手參加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和高職組87個項目的比賽。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導向作用逐步凸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促進產教融合,優化專業設置

(一)引導、鼓勵企業深度參與產教融合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每年舉辦一次,截至2019年已連續舉辦了12屆。參賽院校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上下功夫,使其在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則下,既是學生實習場所,也是企業生產和培訓場所。當前,部分院校實訓基地仍存在設備陳舊、技術含量低等方面的不足。而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持續舉辦,則有助于引導校企雙方落實教育部2019年12月印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依托職教園區、職教集團建立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協作的新機制,讓教師以企業員工身份參與生產與研發,企業高級技工作為兼職指導教師輔導學生掌握標準化工作流程,使企業深度參與,進一步推動產教融合,實現校企雙贏。(二)進一步優化專業設置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賽項是根據國家戰略產業發展的需求進行設置的,突出的是制造強國戰略和戰略新興產業,把體現國家重點發展和扶持產業的人才需求賽項的占比提高到了總賽項的20%,同時要求設置相關專業的省份要達到50%,兼顧了新產業、新業態的需求與新技術在職業院校的發展。在近3年的賽事項目中,節能環保、新能源、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大數據、云計算、智慧物流、智能家居等占據了總賽項的50%,大類別、大賽題對于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優化作用。筆者調研發現,近年來大賽的內容越來越接近企業的生產實際,要求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方面緊密結合企業的工作崗位職責進行設置,一些重理論、輕實踐的專業將完全被大賽所淘汰。以2018年高職組“資源環境與安全”大類中的“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賽項為例,比賽中的煙氣處理工藝設計、自動控制程序設計、在線監測技藝、煙塵采樣、觸控一體機和配電柜的上電運行操作等環節,綜合考查學生的安全意識、團隊意識、心理素質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能解決這些問題,就完全可以勝任企業的工作崗位。

二、促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重構

以技能競賽引導、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重構,充分顯示了技能競賽對教學的促進作用。首先,技能競賽的比賽科目幾乎全部來源于企業一線實際生產問題,比賽使用的儀器設備也是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在一般教學中,學生只有在畢業后進入工廠企業崗位工作一段時間,才能將情況反饋給教師,以確定教學內容及效果與用人單位要求的差距,這樣就造成信息反饋的周期長,較難及時對現行教學進行調整。而每年一度的技能大賽,直接縮短了反饋周期,為院校重新調整課程體系提供了依據。其次,比賽內容是按教學實踐性技能單元模塊劃分的,緊抓歷年技能考核的重點,分析存在的問題及誤區,緊跟市場變化,及時介紹最新的技術、工具、軟件、材料,突出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變化。院校要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深層次改革,對競賽內容進行細化,以競賽內容、崗位職責對應教學實踐單元模塊,將教學與專業技能訓練緊密結合,以“做、學、教一體化”實踐“以賽促練、以練促改”,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三、助力教師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的更新

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共有教師133.2萬人,而“雙師型”教師僅有45.56萬人,中職和高職的“雙師型”教師占比分別為31.5%和39.7%,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但仍有待加強。技能大賽既能培養學生為校爭光的榮譽感,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重要載體。職業院校將技能競賽成績作為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因為,其不僅是學生的技能比拼,也是對辦學宗旨和實踐能力的檢驗,更是參賽教師專業教學水平的一次真實演練。首先,競賽的實踐技能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動作技能,是依靠標準化流程完成實際任務的運動方式;二是智力技能,需要自主解決實踐中的程序和方法。這兩種技能都是事關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底層邏輯。流程規范可以通過練習獲得,但是分析問題,尋找最優解決方案,才是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如果教師不深入企業一線更新學科知識,就無法在指導實踐中發現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其次,教師也要隨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進行評估,通過競賽提高自己的教學、培訓和評價能力,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借助互聯網名校課堂、國家師資培訓和比賽交流等途徑,熟悉職業崗位要求,以開放的心態及時學習,要在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中,輔以創造性思維去培訓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創新的學習態度,時刻以最佳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對參賽選手進行全面指導。

四、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事實證明,參加技能大賽對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質有明顯的提升作用。對各院校的學生而言也是一次難得的公平競爭機會。那些具有熟練操作技能并在競賽中取得獎項的同學,都會受到各級表彰,成為在校學生的榜樣,每一年獲獎的榮譽榜也能激發新同學的參賽熱情。參賽學生通過自身努力所收獲的成功和自信將是其一生的寶貴財富。從校賽到省賽以及國賽的每一次選拔,都完全是在模擬實際的工作任務,考查的是團隊協作能力。這個考查過程,要求學生的技能和理論知識要掌握得全面、熟練,在競賽細節中發揚工匠精神,以保證整個任務的完成質量,這就促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

職業技能大賽的重要性和導向作用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其競賽機制激發了學生的成功欲,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在幫助教師更新知識結構體系、提升教學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的同時,也提升了專業建設水平和教學內容的優化。未來,將會有更多企業參與相關標準的制定和教材開發、教學實施,在擴大人才培養范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與職業院校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和探索。

作者:孫琪琪 王身佩 單位:河南省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