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通在線教學模式與實踐
時間:2022-12-21 10:18:38
導語:學習通在線教學模式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教師教學工作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以專科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為例,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采用超星學習通進行在線教學,從課程的設計和建設、教學實踐活動和應用效果等多方面論述基于學習通的在線教學模式實踐情況。從應用效果綜合分析,基于學習通的在線教學模式達到了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相同的預期效果,而且優于傳統課堂。
【關鍵詞】在線教學模式;超星學習通;電力系統分析課程
移動互聯網時代促進了移動終端學習這種新型學習方式的出現。以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為載體,門類繁多的教育APP可以滿足不同學習者及不同學習層次的需求,利用移動教育APP進行學習成為當前的一種潮流。[1]移動教育APP是指具有一定教育性,內容主要涉及學習和教學方面的應用軟件。移動教育APP的開發,為移動學習的開展搭建了豐富的支持平臺。[2]因此,將移動教育APP合理地引入課堂,成為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一種嘗試。[3]正是基于這樣的技術背景,筆者以疫情防控期間所授的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為例,探究將超星學習通APP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給傳統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后學習注入嶄新活力。超星學習通APP是由超星集團推出的一款滿足師生移動學習的綜合性應用軟件,其知識傳播和管理分享平臺是基于人工神經系統原理所開發的。[4]學習通APP的學習形式是依據構建主義理論來組織的。在該學習系統內,學習者利用移動智能設備來進行學習。學習通的具體使用方法是:教師首先在手機上安裝超星學習通客戶端,以教師的身份建立課程,然后通過網頁版“超星泛雅”導入學生名單,或者通過發送課程的邀請碼邀請學生加入課程。教師通過網頁版“超星泛雅”進行課程目錄的搭建、課程資源的上傳、學習任務和活動的設計等工作來組織教學活動。學生通過下載學習通APP查看課程教學資源,參與教學活動來進行學習。筆者在2019年對2017級發電和供電專業學生進行過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教學改革實踐。線上使用學習通APP,線下采用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習通APP為輔”的模式開展教學。具體為:在課堂上講解專業課知識,而學習通APP供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上搶答和課后復習等活動。2020年春季疫情防控期間,在學生不能返校的情況下,對2018級發電和供電專業學生的授課中,電力系統分析課程使用學習通APP在線教學的方式,達到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效果,且優于課堂教學效果。
一電力系統分析微課程設計與建設
1學情分析學情分析是微課程設計與建設的基礎工作。[5]電力系統分析課是電力類??浦蟹浅V匾膶I課,是學生參加國家電網高校畢業生招聘考試的考試科目,也是專升本考試的必考科目。這門課程的特點是理論性強、實踐性強且與電力生產實際緊密相關。這些特點導致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的教學內容相對抽象,不易理解。??频碾娏ο到y分析課程難度的設置雖然低于本科課程,但是重點掌握內容和知識點相一致。伴隨高考擴招政策的出臺,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興趣度不高、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以2019年為例,學校吉林地區發電廠電力系統專業(??疲┑淖罡叻质?42分,最低分是376分?,F有的教學模式如果依托于傳統課堂,主要依靠黑白板、實物展示或者PPT課件等形式開展,容易導致教與學互動不足,學生課堂參與度低。教學模式課前、課堂和課后相互分離。雖然教師有對于課前預習以及課后作業的設定、安排,但往往因為教師無法得到及時性的反饋與評價,加之時間的分散,導致學生真正投入預習、復習的積極性不高。實際上,作為完整的教學過程,課前、課堂和課后的教學環節如何能夠借助教育APP有效銜接,針對學生的差異提供個性化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是非常有意義的。2微課程設計和建設建設微課程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微課程教學資源庫。[6]微課程教學資源庫包括教學的微視頻、教學課件、電子教案和資料庫等。其中核心部分是微視頻的制作和編輯,筆者使用EV錄屏軟件進行屏幕的錄制。視頻制作按照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拆解。視頻時間不宜過長,時長控制在10~15分鐘,但是內容盡量詳細,應該結合例題和生產實際案例進行講解。資料庫主要是電子習題,包括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簡答題和計算題。習題練習可以輔助學生完成知識點的內化和鞏固。筆者編輯了電力系統分析電子習題庫,用于在線教學的課前自學檢測、課堂知識點鞏固和課后知識點復習等環節。課堂知識點鞏固環節以作業的形式發放,題目控制在10道題左右,目的是讓學生充分消化知識點、驗證教學效果。課后知識點復習環節,以作業或者章節測試的形式發放,試題控制在10~15道,目的是對易錯知識點進行強化練習。期末考試前發放2~3套考試題,便于學生自己檢查知識的漏點,也方便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答疑。
二基于學習通平臺的在線教學實踐
1課前環節結合專科學生認知規律和學情分析結果,在上課的前一天,教師上傳課程的微視頻、配套的教學課件和電子教案,并且借助學習通APP的通知功能發布線上預習通知。預習通知主要包括:第二天線上授課的具體時間和內容安排。在內容安排中,將第二天上課時的主題討論內容提前發給學生。主題討論的內容是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拆分,鼓勵學生提前觀看課程的微視頻,并對主題討論內容進行預習。2課中環節以本課程第8章第3節的“不對稱短路分析”內容為例,這節課總時長共90分鐘。第一步,教師在9點50分于學習通APP上發布簽到通知,簽到時間設為20分鐘,簽到情況計入平時成績,以此培養學生在家上課的自律性。第二步,10點開始安排學生在學習通APP上觀看第8章第3節的3個課程微視頻,每個視頻時長10~15分鐘,每個視頻要求看兩遍。兩遍的具體規定是課上看一遍,課余時間看一遍,課余時間的那一次可提前看,也可課后看,但鼓勵學生提前觀看。第三步,通知學生在主題討論區里回帖。筆者一共授課3個班級,將這節課所有的知識點拆分到3個帖子,每個班級回復自己班級的帖子即可。對于帖子里主題討論的內容,如果學生不會,也可以在帖子留言。教師會根據帖子的回復情況,通過學習通“在線課堂”的功能給學生進行統一講解。教師鼓勵學生回帖,給學生的課堂互動積分并且計入平時成績,提升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第四步,根據回帖的答案,在11點左右進行不超過20分鐘的在線直播講課。簡明扼要地對本節課程進行梳理。第五步,10點至11點35分,用兩節課時間進行在線答疑,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通APP私聊,對觀看視頻中有不懂的問題,以及作業和討論區的問題隨時提問。第六步,在學習通APP發布本節課作業,通知學生課后完成本節課的章節測試。另外,要求學生按照帖子提示的知識點記好筆記。3課后環節課后環節主要是教師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提交。每個階段做1次章節測試。作業和平時測試可以設置為多次反復提交,通過取最高分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提交后可查看答案和解析,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整個學期一共安排2次線上考試。每次考試從資料庫中隨機組10套題發放給學生,并將考試難度設置為中等。通過考試使學生平時成績具有區分度的同時,也便于學生的自我檢測和授課教師衡量教學效果。最終的期末考核成績中包括設置一定比例的平時成績。以激發學生學習為主要目的的同時,使平時成績有一定的區分度。例如,2020年春季,電力系統分析學習通在線課程的平時成績具體比例如下:作業占20%,課堂互動占10%,簽到占10%,課程音視頻占10%,章節測試占20%,章節學習次數占5%,討論占5%,考試占20%。
三學習通平臺應用效果分析
1卷面考試成績對比2020年春季疫情防控期間,筆者在3個授課班級均采用學習通在線授課方式(I班)。2019年春季采用傳統授課教學模式(II班)組織教學,2019年春季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III班)組織教學。期末考試采用同一套試卷考核,均為線下考核。2020年春季的線上授課學生在當年的秋季進行線下考試,比較的成績僅為卷面考試成績。I、II和III班考核成績對比見表1。通過表1可知,3種教學方式下,傳統課堂教學的不及格率最高,基于學習通的在線教學模式不及格率最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居中。疫情前學習通上的課程不完善,只有部分知識點的微課程講解,在疫情防控期間筆者將所有章節知識點和視頻進行了完善,補充了微課程。學習通上微課程可以反復觀看,作業題也可以多次練習,提高了學生考試的及格率。由于學習通具備移動化和便捷化的特性,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線教學模式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優秀率最高,說明了混合教學中課堂教學的優點,課堂教學對課程難點內容的梳理有其優勢。另外,還對卷面的各種題型得分率進行了分析。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和學習通在線模式下的客觀題得分率非常高,傳統課堂模式下的主觀題(計算題和分析題)得分率比較高。說明客觀題型借助于學習通進行學習是非常有效的,而課堂講授對主觀題具有優勢。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優勢互補。疫情防控期間,基于學習通在線教學模式是一個全新的教學嘗試。之后,2019級在2021年的專升本考試中,電力系分析考試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全省本科專業一共招生80人,2019級共考取39人,也進一步驗證電力系統分析課的學習通在線教學效果。2問卷調查反饋通過問卷星編輯調查問卷,發放問卷118份,回收問卷118份,有效問卷118份。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限于篇幅僅展示部分題目。通過表2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學生對于基于學習通的在線教學模式滿意度高,是今后電力系統分析教學實踐中可以實施和進一步優化的教學方式。
四小結
將學習通APP應用于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輔助學習手段,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內化,充分利用好學生的業余碎片時間,有助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促進了教師教學工作的信息化和高效化。通過學習通的大數據分析系統、課程自建系統、課堂輔助教學系統、作業分析功能等,較大程度減輕教師教學事務性工作負擔,為教師節省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改善與科學研究,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研究水平。增加了線上和線下師生有效互動的機會,有利于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給學生營造一個不被時間、空間限制的學習環境,實現互動教學。
參考文獻
[1]程超,李玉香,韓慶山.基于校園網的高校移動教學系統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5)
[2]劉立云,王永花,田娟.“互聯網+”時代下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以超星學習通在《C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21)
[3]黃德群.基于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
[4]王西兵,王坦.以超星學習通為依托的高校課堂合作學習:優勢與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18(3)
[5]苗青.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移動教學模式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7(2)
[6]張麗君.基于超星學習通的英語閱讀移動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6(12)
作者:趙妍 孫和茹 康立 單位:東北電力大學 輸變電技術學院
- 上一篇:談文學與語言學的關系
- 下一篇:金針菇種植環境智能監控系統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