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從業人員職業素養論文
時間:2022-05-25 09:22:32
導語:金融從業人員職業素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金融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培育的必要性
在我國金融業發展過程中,政府陸續制定了許多旨在約束和監管金融行業及其從業人員職業行為的法律文件,各金融機構也分別制定了提高金融從業人員業務素質的管理文件,對規范行業行為、確保金融安全、遏制金融犯罪起到了約束、監督作用。但也應該看到,目前金融違法犯罪事件仍頻繁發生,且呈上升趨勢,犯罪的數額、情節也日益嚴重,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大案頻發、危害嚴重;二是高智能型的白領犯罪比例較大;三是犯罪手段多樣性、智能化;四是犯罪形態復雜,內外勾結、上下勾結聯手犯罪問題突出;五是犯罪行為更隱蔽、突然和國際化;等等。我國加入WTO后,經濟處在高度開放狀態,國外的一些高科技犯罪形式也不斷滲透國內;有的犯罪分子與國外犯罪團伙聯手作案;有些高科技犯罪手段隱蔽性和復雜性強,且罪犯作案后通常攜款逃往異地、異國或在境外非法經營金融業務。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金融業的信譽和社會經濟秩序,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值得關注的是金融從業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實施的犯罪案件也在增多,若金融從業人員能嚴守規定、規范操作,這些犯罪可以避免。此外在金融行業的經營活動中也普遍存在著違反職業道德、“合法不合規”的“灰色地帶”,它們造成的不良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必須增強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以便推動金融業的穩健健康發展。
(二)金融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培育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開展金融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培育,能確保我國金融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健康發展,使金融從業人員明確相關的法律規定和職業道德要求,掌握行業行為規范;能夠讓金融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確處理工作中人與人、個人與集體、集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認真履行工作職責;能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的政治素質、道德水平和業務技能,樹立清正廉潔的風氣;能夠抵制各種誘惑和不良行為,杜絕金融行業的“灰色地帶”,控制金融風險等。
二、當前我國金融從業人員職業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當前我國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從總體上看是好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能夠遵紀守法,遵守道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但從各種媒體、文字影像資料披露的違法犯罪案件看,也存在不少問題,現歸納如下。
(一)金融市場競爭無序,金融系統防范意識薄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目前金融網點密集,競爭激烈,一些金融機構為了拉客戶不擇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社會上的“資金販子”也渾水摸魚,擾亂金融市場。
(二)有些金融網點存在有章不循、制度懸空,內控不嚴、外緊內松和“以習慣代替制度和規范”的現象,違規操作頻現。
(三)監督不力。有的金融機構將多項可相互制約的工作職能交由一人承擔,有的單位檢查監督不到位或在業務繁忙時就放松監督。
(四)科技手段缺乏、監管方式滯后,“重業務輕管理”,致使疑點沒及時發現、案件沒得到有效堵截。
(五)金融機構重技能輕法制和道德教育,職工中存在思想松懈、法制觀念淡薄、責任感缺失,抵制誘惑、防范風險的意志薄弱甚至沾染拜金主義等惡習。上述情況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金融企業時刻與金融資產打交道,進出往來都是資金,誘惑大,風險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容易滋生權錢交易、腐敗和犯罪等不良現象。另一方面,行業競爭使金融機構把主要目標放在追求經濟效益、看重職工的職業技能和營銷情況而忽視法律知識和職業道德培訓。另外,金融行業對職工的職業技能和指標任務制定了嚴格的考核獎懲標準,職工在提高技能和業績時放松了法律知識和職業道德的提升,忽視規定或濫用職權,涉足灰色地帶甚至做出違法的事;部分金融從業人員防范技能有限,辨識疑點的能力不足,錯失終止犯罪行為發生的良機。
三、我國金融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培育路徑
筆者認為,金融行業應牢固樹立現代金融人才觀,高度重視職工的法制思想、職業道德、職業知識技能培育,培養新型金融人才,切實推動金融事業的發展。
(一)法制意識培育
金融法規是為使金融機構正常行使其職能而用法律規范的形式對各種金融業務活動的宗旨與任務,各金融機構的地位、職責、業務范圍以及相應的權利義務等所作出的規定。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的法制意識,必須加強對金融從業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尤其是金融法規培訓,使他們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做到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辦事,在風險和挑戰面前把握主動權。為此,金融行業應從以下方面對職工開展法制教育。
1.建立健全法制教育的組織機構
成立本單位法制教育領導小組,組長由一把手擔任,其成員為各部門負責人。領導小組成員在黨委的領導下統一認識,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實際,落實責任,精心組織,認真研究制定法制教育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任務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組織、協調、指導、檢查工作。成立法律知識宣講團,成員由法院檢察院的法學專家、本單位的業務骨干及法制宣傳員組成,宣講團結合金融發展形勢,認真研究金融行業出現的新問題、新動向、新舉措、典型案例,并及時宣講和培訓。
2.建立定期法制學習制度
落實職工學法用法常規學習制度,使職工學法有計劃、用法有依據,增進職工依法行政、依法決策、依法管理的自覺性;制定法制培訓定期通報制度,及時考核學習效果,提高培訓實效。
3.創新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
(1)以人為本、以工作為中心積極創新法制理念,讓職工領悟法律學習不是強制教育,而是工作需要。
(2)創新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文字講解難懂的法律條文、用新鮮的事例解說老問題;突出重點,引導職工掌握與工作相關的法律制度。
(3)創新學習形式,除傳統的法制教育手段外積極拓寬培育途徑,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職工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展板、宣傳冊、光盤、公益廣告等平臺,開辟法制宣傳專題、專欄、專版,匯編典型案例,舉辦通俗易懂的法制文藝演出、法律咨詢、知識競賽等活動,集中教育與日常教育相結合,使法制學習常態化。
(4)創新學習方法,采取宣講、案例剖析、學習座談、分組討論、法律咨詢、觀看“以案說法”警示教育電教片等方式,提升職工的法律水平。
4.學用結合、認真總結
結合金融行業性質和特點,講解與工作崗位有關的易發生的違規、失職、瀆職等職務犯罪的構成要件,引導職工學法用法,總結成功經驗,檢查工作漏洞,依法行使行政職能,廉潔自律。
(二)職業道德培育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是對各種從業人員規定的、起自我約束作用的行為準則。金融職業道德是指從事金融職業的人員,在金融活動中處理與社會有關部門、服務對象的關系及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它以社會輿論、內心信念等方式指導和糾正金融工作者的職業行為,培養金融工作者的責任感、義務感和職業良心,促使他們選擇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行為,高質量地完成本職工作。進行金融職業道德培育能夠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金融工作中,培養職工愛崗敬業、自覺掌握專業技能、認真履行工作職責。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愛崗敬業、忠誠奉獻、精誠合作、始終如一等緊密聯系。筆者認為,職業道德培育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把思想教育放在職業道德建設的首要位置來抓
職業道德通過人的職業行為體現,而人的行為受思想觀念支配,故金融職業道德建設應把思想教育放到首要位置來抓,形成主題鮮明、內容具體、方法靈活、注重實效的思想教育體系,引導職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事業心、責任心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2.完善金融職業道德規范
金融職業道德規范是金融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應遵循的道德行為準則。各單位依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研究制定出金融職業道德規范細則,制定《職工行為守則》,提煉出貼近實際、貼近職工的核心價值觀,引導職工學習、對照、借鑒、警戒,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培養職工“遵紀守法、忠于職守、精益求精、團結協作、顧全大局、廉潔奉公、文明競爭”的職業道德觀,使道德培育制度化、規范化。
3.領導帶頭
領導干部是職工的“領頭雁”“主心骨”。領導率先垂范,凡事走在群眾的前面,說話才有分量,群眾才會心悅誠服。
4.樹典型、學典型,剖析反例,警鐘長鳴
先進典型的思想、品格和模范事跡最有說服力,更能激發職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工作熱情,各單位應從身邊的人和事中挖掘“閃光點”,利用廣播、報紙、展板、宣傳冊、先進事跡報告會、座談會、經驗交流會等宣傳先進典型,弘揚愛崗敬業比奉獻的風氣。在弘揚真善美的同時鞭撻假惡丑,剖析反面典型,警鐘長鳴,使職工明確應當怎么做,不該怎么做,高標準要求自己,凝聚成知榮辱、講道德、學先進、做先進的正能量。
(三)職業知識技能培育
一定的職業知識技能是做好一項工作的必備條件,沒有過硬的職業知識技能,就無法做好本職工作。為提高職工的業務知識技能,金融行業應從不同角度、對不同層次的新老職工分別進行系統的技能培訓。
1.對新上崗的職工進行崗前知識技能培訓,內容涵蓋金融知識與業務、行業規定、禮儀及柜面、業務、營銷等操作技能,采用啟發式、互動式、體驗式講授或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在線自學、光盤授課等培訓方式,經業務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幫助新職工盡早掌握工作要領。上崗后實行定期學習考核制度。
2.對各崗位職工實行階段性的業務知識技能培訓和考核制度,完善崗位技能培訓體系,不同崗位實行不同的學習方式和考核標準,學用結合,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按需培訓,突出新知識新業務品種培訓、突出職工業務技能培訓、突出管理層領導能力和執行力培訓;根據工作需要組織一線職工到系統內或同業兄弟單位觀摩,學習和借鑒對方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提高職工的知識技能。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職業素養培育的良好補充。適時開展職工心理健康教育,及時排除職工的心理障礙,培養職工面對大量不屬于自己的金錢經得住考驗的知足心理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他們自覺抵制誘惑和防范風險的品格。
總之,全球化時代金融業的發展在于職工的職業素養的提高,職工的職業素養的提高在于培育。金融是社會經濟的核心,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需要安全穩定的金融環境。打造優良的金融環境,就要以培育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為抓手,通過專業教育、崗前培訓、在崗繼續教育等途徑,培養有高水平的法律知識、職業道德和職業知識技能的現代金融人。
作者:張亦弛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 上一篇:全區經濟運行分析調研報告
- 下一篇:新時期廚師職業素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