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論文

時間:2022-06-15 03:12:59

導語:主題班會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題班會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論文

一、高職院校主題班會開展的現狀

為了解我院開展主題班會的基本情況,增強主題班會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從而更好地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課題組對學院師生進行了有關主題班會開展情況的問卷調查。問卷分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發放學生問卷1000份,收回996份,教師問卷200份,全部收回。有效問卷1116份,有效回收率93%。問卷涉及面雖然有限,但還是能夠對我院主題班會開展的狀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一)師生對主題班會的態度

調查顯示,學院89%的師生認為主題班會的開展是必須的,3.1%的師生認為沒有必要,7.9%的人認為可有可無;81.2%的師生對主題班會感興趣,9.6%的師生不感興趣,9.2%的師生無所謂;87.6%的師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主題班會;在對“你認為什么是主題班會”的回答中,4.7%的學生認為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活動課,6.4%的學生認為是班級定期舉行的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為主的班級會議,54.8%的學生認為是班委會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圍繞一個專題或班上出現的問題組織的教育活動,34.1%的學生認為指圍繞一個主題開展的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二)師生對主題班會內容的看法

主題班會的有效開展取決于內容的新穎和貼近學生實際。在對“你認為主題班會內容該由誰指定”這個問題的回答上,54.2%的人認為學生自定,8.6%的人認為班主任指定,7.4%的人認為系部規定,2.4%的人認為學院規定,27.4%的人認為是幾方面的結合;在回答“什么情況下進行主題班會”時,67.8%的教師認為是學院要求,4.5%的教師認為是在發現學生問題后,27.7%的教師認為是為了使學生生活更豐富。

(三)師生對主題班會開展形式的看法

對于“主題班會的開展應遵循的原則”,5.2%的學生認為隨意,是可有可無的活動,45.7%的學生認為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37.5%的學生認為要有時代性、創新性,要針對班級實際,11.6%的學生認為應由班主任組織開展;在“主題班會開展應該有哪些形式”的回答中,29.6%的學生認為應包括文藝表演,6.7%的學生認為應包括競賽,13.3%的學生認為班主任應主導教育,12.6%的學生認為應包括學生討論。

(四)師生對主題班會意義的認識

明確主題班會的意義是學院開展主題班會的重要前提,對于每個班主任也非常重要。在“主題班會對學生成長、班級管理的意義”的回答中,32.6%的人認為很有意義,53.3%的人認為有點意義,11.9%的人認為沒有意義,2.2%的人不知道;關于主題班會的作用有10.5%的人認為增強了班級凝聚力,35.4%的人認為它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平臺與主要渠道,18.9%的人認為它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施展自我才華的重要舞臺,25.2%的人認為它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65.7%的教師認為主題班會的開展很有必要,確實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應引起重視;在“主題班會對你的就業有什么作用”的回答中,18.6%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展示自我,組織活動的能力,30.9%的學生認為鞏固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加強了理論知識的應用,17.8%的學生認為鍛煉了自己的心理素質,提高了抗挫折能力,32.7%的學生認為鍛煉了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二、高職院校主題班會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主題班會的合理規劃和有序進行,對于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非常重要。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職業素養的培養既是高職學生自身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要求。從高職學生的角度來看,職業素養是實現就業并勝任工作崗位的基本前提;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職業素養是選聘人才的首要考慮因素。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總結和認識影響主題班會順利開展的諸多因素,對癥下藥,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以便更好地開展主題班會,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一)重視力度不夠,缺乏監督與管理

主題班會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模式,是傳統思政教育模式的有效補充。主題班會的開展需要輔導教師的全程管理,如果輔導教師不能全程監控,許多班級往往流于事務處理和形式,造成“開不開展一個樣”“開展好壞一個樣”的不良局面。就目前調查情況來看部分班主任運用主題教育模式較少,即使運用也多注重內容和形式,對效果的重視不足。主題班會推動者重視力度的缺乏將會直接影響主題教育的發展,以致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限制主題班會效果的最大發揮。

(二)內容缺乏系統性,影響整體效果

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的順利推進和發展,必須不斷創新和發展。主題班會是一種系統化、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模式,整個主題班會體系應當有長遠的規劃和近期計劃,從學生整體長遠發展考慮,應因時制宜、因事制宜,依據實際教育形勢的變化,適時地設計和擇取主題班會內容,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面對就業競爭為最終目標,才能強化主題班會的實際效果。

(三)形式單一,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

有些班級在開展主題班會時,只追求班會的形式,如有的主題班會開成了文藝晚會,甚至拿一些與班會主題無關的文藝節目來表演,學生在班會開完之后只是感受到了娛樂,忽視了形式與主題的關聯性,娛樂有余而教育效果不足。主題班會活動是一種靈活的教育模式,在方式方法的運用上表現尤為明顯。只有靈活多變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體現主題班會模式的優越性,才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學生需求,也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的應有效果。如課堂講授、文藝表演、各種競賽和媒介的資料宣傳、講座等,這些方式已為大部分學生所熟識,已無法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教者的積極主動性不高,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保障措施不足,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強有力的保障措施是確保主題班會順利推進的必要條件。主題班會要想健康有續地發展必須要有一支專業化的高素質師資隊伍作為保障。當前,就我院來說多為班主任擔任,這部分教育者往往僅從自身工作領域來理解和實施主題班會,缺乏過硬的理論知識素養和高超的教育活動施展技能,這就使得主題班會缺乏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又沿用了原有傳統教育之路,不能有效地發揮其優勢。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非常完美的教育方案,如果沒有充足的物力和財力的保障,也將難以順利執行,這也就導致很多主題班會活動因缺少資金和活動場所等而無疾而終。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已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主題班會是一種實效性顯著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在我院一年來的開展中取得顯著成效。將主題班會做成一項系統化的工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以此來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創新模式。

作者:任海燕 單位:晉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