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在突發性事件的職業素養提升

時間:2022-08-16 04:00:19

導語:新聞記者在突發性事件的職業素養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記者在突發性事件的職業素養提升

新聞記者站在新聞事件的第一線,他們的采訪方向等直接決定了受眾對這則新聞的理解。所以,善于處理突發事件不僅是一種職業責任,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是記者行業的獨特性。特別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新聞節目是深入現場,在真實客觀的情況下收集信息,因此,面對的事件突發性概率更高。如果記者無法冷靜、理智地處理,小則“無功而返”,大則造成一定程度的社會恐慌。所以,新聞記者有必要接受系統性的培訓,以提高職業素養,能合理應對突發事件,展現出智慧和技巧,對社會起到良好的輿論引導作用,同時推動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實現職業人生價值。

1提升新聞記者的人文主義精神和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突發事件會發生,是因為新聞記者“打交道”對象的不確定性,也就是人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使得采訪或新聞挖掘過程不會那么順利。再者突發事件多為自然災害或具有破壞性的事件,而在這一緊急情況下,要做到保護自己的同時,敢于深入第一現場,而且保證自己的采訪過程等,不會影響到正常的救援活動。當然,自己需要掌握必要的急救措施,能夠以人為第一位,體現人文主義精神。并且要從人性的角度,抓住重要信息,判斷有新聞價值的點,更要在突發事件中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先做社會公民,再做記者,否則急功近利的采訪會令人失望,既使新聞價值高,也只是反映出了自己的無知和冷漠。所以,面對突發事件,要表現出人文主義精神,讓受眾感受到記者所代表的新聞人的力量,通過自己的行動和實際報導,讓更多人能參與到突發事件應對中。并且分析突發事件應對不佳的原因,給受眾一些正確的自救常識等,傳遞社會正能量,讓更多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2提高新聞記者的敏感度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嗅覺”能力

突發事件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事件是突然發生的,是沒有預兆的,新聞記者要體現出自己的職業素養,達到職業要求,需要從提升敏感度開始。新聞記者必須有高于一般群眾的新聞敏感度,能通過新聞“嗅覺”來察覺事情的發生和意義。雖然沒有預兆和準備,也能在第一時間判斷其新聞價值,并進入第一現場,盡快弄清來龍去脈,開始有價值的采訪。社會上每天的突發事件很多,并不是每一件都值得采訪,如果因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那也著實可惜。在正確的時候出擊,是正確面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態度。盡快進入對突發事件的采訪角色,弄清事件的類型、發生原因、目前的結果等,給公眾一個答案,并且通過分析判斷來對事件進行定性,還要將主要事件剖析出來,圍繞主脈進行報導,體現事件的突發性。很多時候,突發事件只是因為一個偶然因素引起的,新聞記者要根據自身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快速判斷,并且考慮政治、社會等因素,在照顧公眾情緒的同時,進行公平報導。如果是持久發生的事情,要采用連線報導的方式,及時傳遞消息。

3提高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編輯”水平

突發事件是突然發生的,要求第一時間進行快速報導,這就需要記者提高快速編輯能力,在短時間內完成編稿任務,而且要保證質量。編輯的首先任務是采編,即從眾多信息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或者是對事情的前因后果做客觀調查等。一些非突發事件,記者會在事先進行資料搜集工作,但突發事件是沒有足夠時間的,再加上如果是電視媒體,可能要求的時間要更加緊張一些。此外,由于突發事件的關注度更高,報導也就更有難度,更要做到科學采編,對事情有準確的判斷,呈現出真實的消息。這要求新聞記者在平時觀看一些優秀的突發事件采訪和處理案例,從中學習經驗、尋找靈感,更彌補自身的不足。只有注意日常積累,才能在真正遇到問題時適時“出擊”,獲得較好的采訪效果。

總之,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的處理過程中,要保持冷靜,更要有自己的道德堅持;要有敏銳的新聞嗅覺,更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看到自己的權利,更要明確自己的義務。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其在突發事件中的職業素養,凈化新聞市場。

作者:宮玉忠 單位:黑龍江省黑河日報駐孫吳記者站

參考文獻:

[1]牛冬波.淺談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J].青年文學家,2013(22).

[2]陳贊琴,阮惠民.論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性事件中的職業素養[J].東南傳播,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