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青年網絡編輯職業素養

時間:2022-11-28 02:51:27

導語:淺論青年網絡編輯職業素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論青年網絡編輯職業素養

摘要:隨著社會公眾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傾向于互聯網、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行業和社會對網絡編輯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網絡編輯除了要有利用網絡傳媒的能力外,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如精準的判斷力、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較高的編輯水平等。

關鍵詞:網絡編輯;職業素養;審美能力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全媒體時代的來臨,我國網民規模正以幾何級數成倍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最新《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人們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使用多種媒介輕松地瀏覽互聯網上的各種海量信息。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閱讀方便的同時,一些不正確、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觀點也可能被閱讀者認為是權威而全盤接收。因此,網絡編輯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網絡編輯特別是青年編輯的職業素質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相對于傳統媒體編輯,作為一個網絡編輯職業素養要求更為綜合的,不但包括網絡新聞信息等文案的創作寫作編輯,信息內容的投放、,廣告軟文的策劃,網絡編輯有一個最重要的素質要求,那就是網絡信息的“把關者”。網絡編輯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雖然在網絡技術上比資深編輯有優勢,但作為內容的把關者,還是缺乏經驗。要履行好網絡編輯的職責,青年編輯還需要不斷錘煉過硬的素質。

一、精準的判斷能力

編輯行業實質上是一種選擇性的行業,需要對海量的信息作出判斷,選擇好的信息發送給終端。因此,青年網絡編輯需要有一雙慧眼,對紛繁復雜、盤根錯節的信息,包括作者身份、信息真偽、市場反響、道德標準等進行判斷,作出取舍。特別是當在市場反響和社會道德標準有沖突的時候,如何回歸常識,以此來鑒別真偽,為公眾帶來真實的信息,更是對編輯判斷能力提出挑戰。比如,在著名的“藥家鑫案”中,不斷地有來自網絡的所謂“爆料”,其藥家背景深厚、有權有錢的謠言,網絡的各種信息的傳播在人們心中營造出事件雙方當事人的一種巨大社會地位的反差:藥家是“富二代”、“軍二代”,而被害人則是在城市邊緣苦苦掙扎的社會底層,激起了普通百姓的強烈不滿,甚至很多網友認為:法律和藥家鑫只有一個能生存的謬論。而實際上,藥家并沒有什么顯赫的背景,在藥家鑫被執行死刑后的兩個月,當藥慶衛起訴網絡造謠者張顯污蔑誹謗,誤導民意時,張顯也承認:“的確是我轉載了一下,并不都是我原創的,但是大家都在轉啊!”盡管藥家鑫的犯罪是事實,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影響,但是在一個法治的社會,司法活動是獨立的,網絡輿論不能干預司法,形成輿論審判。網絡編輯在面對這類情況時就必須拿出精準的判斷力,同時從專業角度和社會常識出發,不能盲目地跟隨,對信息所有警惕、有所判斷。

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網絡屬于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陣地,網絡信息安全首先是政治安全。因此,青年網絡編輯還需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具備理性的思維能力,帶著敏銳的政治觸覺來編輯新聞和信息??梢哉f,政治敏感性是網絡編輯的核心素質。要做到這一點,一是加強理論學習,能夠牢牢把握黨中央的政治方向和主旋律,系統掌握黨的基本理論,熟悉國家大政方針;二是要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真實、可信、可讀的信息。三是要用政治的眼光審查和加工處理信息,善于從一些看似普通的信息中把握將產生的社會效果,確保不因某些信息觸動社會敏感神經引發不穩定因素。四是要講究宣傳藝術,將一些政治性信息通過藝術的加工處理,變“其貌不揚”、“平淡無奇”為奪人眼球、熠熠生輝,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較高的編輯水平

美國暢銷書作家約瑟夫•休格曼曾經說過,一個文案工作者必須儲備大量的知識。一種是比較廣義的一般性的知識范疇,而另一種是具有特殊性和針對性的知識。一個編輯可以通過博覽群書來獲得一般性的知識,特殊性的知識需要包含具體的專業性的知識體系,如:如果是從事醫學方面的網絡媒體的編輯,則需要有相關較為專業的醫學、藥品等方面的知識作為自己的日常知識儲備,這樣編輯出來的文案才能有說服力,才更能顯示出文案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同時,作為編輯的重要職業素養,一個優秀的青年網絡編輯必須有四大關鍵能力:學習能力、寫作能力、欣賞能力、創新能力。一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就是能否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對一個完全不了解的事物從陌生到熟悉,最后還能靈活掌握、融會貫通,擁有自己的判斷和領悟。一般學習能力出眾的人會始終讓自己保持學習的狀態,他們就像一塊海綿,能夠不斷吸收能量,并轉化成自己需要的能力,為自己的文案編輯提供全新的思路。學習知識的累積主要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向不同領域專業人員和大量的實踐來完成。二是寫作能力。每個網絡編輯都有自己要編輯的專業領域,而衡量一個編輯水平的高低,最直接的就是寫作能力,可以說寫作能力不論是傳統編輯網絡編輯的基本功。網絡文案講究一氣呵成,不能編得沒有章法,編得平淡,編得雷同,這就需要編輯不斷地積累生活、拓展知識,具備異于常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遇到精彩的新聞線索時才能表達流暢,奪人眼球。其次是把握遣詞造句的寫作技法上,:文章的語法結構、邏輯關系、錯別字的甄別等,也體現在文章語言風格的把控上,文案的風格和情感怎么去打動人心,好的網絡編輯既要有能力駕馭如詩如畫的文藝風格,又要可以詮釋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要提高寫作能力可以通過多看多寫來達到,可以通過對優秀作品的模仿,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和能力,或者去認真的分析可以感染你的文章,看看文章為什么打動你?有什么是可以學習的。三是欣賞能力。欣賞能力,顧名思義就是審美能力,網絡編輯需要具備一定的美學認知,能夠從事物的一般性外在表象感悟到美,并且欣賞它,能為它賦予正面、積極的美的定義。就算是簡單的文字排版,就有欣賞能力的編輯就能夠做到字體、行間距、段落整潔等,讓整篇文章呈現出令人最滿意、最舒服的狀態,令人在讀到這篇溫長時得到除了文章內容外的好感,而相當一部分網絡編輯并不在意這些,任由版面密密麻麻,毫無格調可言。培養欣賞能力主要有兩個方法:一是建議基礎的美學知識體系。美并沒有標準,但通過對美學理論的學習可以找到美的共性和通性,如規范文字排版、行間距、字距的基本原則等。二是大量的參觀優秀作品、總結美感規律并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提升自己編輯的格調。四是創新能力。全媒體的時代,各行各業都涌現出大量的新事物,網絡編輯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創新能力就是網絡編輯素質的最重要的體現。好的創意能讓文案深入人心,并引起強大的社會效益,網絡編輯的創新力應具備一定的敏銳的觀察力、對表面現象的透視力、對事件發展的預見性以及富有想象力的靈變性。我們常常在網絡上看到很多很有創意的信息,這和編輯本身的這些素質緊密相關,同時,也可以通過練習達到。生物學家羅倫斯提出,用新穎的方法去幫助思維和觀察世界,對提高大腦不活躍的部分有很大的幫助,要勇于跳出日常生活中的條條框框,如去沒有去過的地方旅行、體驗新的運動項目等。

四、團結作者的能力

對任何一種出版載體,作者都是重要資產,優秀的作者有著無形的市場號召力。青年網絡編輯要牢固樹立“自主知識產權是一個網站的核心競爭力”的意識,從經營作品向經營作者轉變,用誠懇的態度和誠信的服務與一大批優秀作者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在這方面,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就做的非常好,該社多年來持續經營“童話大王”鄭淵潔取得巨大成功,創造了“一個作家的所有作品只在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先例,其中《皮皮魯總動員》系列叢書先后推出九大系列70冊,累計銷量達到2000萬冊,榮獲了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成為民族自主創新出版品牌的代表。不僅傳統出版如此,網站同樣如此,新浪、騰訊等網站,都簽約了一批優秀的作者,這保證了這些網站原創信息數量多、質量高,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品牌網站,擁有眾多的讀者。

作者:吳丹妮 單位:江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

參考文獻:

[1]王學艷.論新媒體編輯和傳統紙質媒體新聞編輯的異同[J].新聞窗,2016(01):54-55.

[2]桓穎.網絡編輯的工作內容及素質修養探析[J].科技傳播,2015(02):22-23.

[3]郭東,李云雅.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編輯亟待提高的能力分析[J].視聽,2015(11):144-145.

[4]王東玲.網絡新聞傳播實效的提升[J].新聞傳播,2012(05):26-29.

[5]賈曉婷.網絡大編輯觀念的內涵與素質要求探析———以“百度百科”為例[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08):377-378.

[6]任志明.網絡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編輯理念的突破[J].編輯之友,2010(03):70-72.

[7]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網絡編輯員[M].國家職業資格.北京:電子工作出版社,2006.

[8]劉世英,劉國云.網絡時代的寵兒網絡編輯人員必讀[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