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校機械專業職業素養

時間:2022-01-12 10:08:46

導語:淺談職校機械專業職業素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職校機械專業職業素養

摘要:本文就職校機械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路徑進行探索。職業素養是衡量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學生就業的核心力。通過規范入手、選擇性課改、校企合作、校園文化等路徑,加強職業素養培養,提升學生職業綜合能力。

關鍵詞:職業學校;機械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

黃炎培先生指出:“人欲受職業訓練。必先受職業陶冶。”職業素養是衡量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學生就業的核心力?,F在企業特別關注學生的職業素養,會重點考查學生職業道德、團隊精神、責任感、性格特點等。機械專業是筆者學校的骨干專業,占在校生40%以上。但通過調研企業和訪談發現,機械專業畢業生頻頻更換崗位,就業穩定性比較差,規則意識、團隊意識、紀律意識、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缺失等表現比較突出。因此,加強機械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實力,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一、從規范入手,重視職業素養的養成

1.上好軍訓第一課,規范行為習慣。機械專業大部分是男生,行為習慣比較差。軍訓可以規范學生行為習慣,預防不良習慣的蔓延。因此,職校在新生開學前,開展軍訓非常必要。安排一周時間開展軍訓活動,對學生進行隊列訓練、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入學教育、專業啟蒙、內務整理、文明禮貌等教育。同時開展紅歌歌詠比賽、疊被子比賽、會操表演評比等系列活動。嚴格按照部隊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訓練,做到聽從指揮、紀律嚴明、統一行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紀律觀念,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堅強的意志品質。同時在軍訓中,教官們以身作則,訓練時一絲不茍,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耐心指導,將部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潛移默化地傳給學生。通過軍訓,學生的意志得到了磨煉、抗挫品質得到了鍛煉、團結協作精神得到培養、紀律觀念得到強化,學會了用紀律來約束自己和規范自己的行為。2.建立課堂規則,規范學習行為。當前,職校學生在課堂上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如上課遲到、早退、聊天、玩手機、看小說、睡覺、隨意走動,嚴重的大聲喧嘩,甚至與老師頂撞,擾亂課堂教學秩序,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課堂規則是確保課堂秩序的基礎,必須用課堂規則來規范學生學習行為,從而提高學習效率。(1)守時規則。守時是第一位的職業素養。上課之前,要提前1~2分鐘進教室,不得遲到,并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做好上課準備。下課鈴響后,當老師宣布下課后方可離開,不得提前早退。(2)尊重規則。上課的時候,要尊重老師和同學,要保持安靜,不做小動作,不得隨意講話和走動,不能擾亂課堂,不能與老師頂嘴。同學在回答提問或分享成果時,要保持虛心,認真傾聽同學發言。(3)禮儀規則。課堂上談吐舉止要文明。回答問題先舉手,發言時要自然大方、聲音響亮。上課坐姿要端正,上下課前要集體起立,向老師問好。還有在課堂上講普通話,不能講臟話、罵人。(4)學習規則。上課前,提前準備好書本、學具和作圖工具,并擺放在規定位置。老師上課時,集中精力、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小組合作時,明確分工、積極參與、懂得合作。老師布置的練習認真完成、書寫工整,及時完成并按時上交。作業有錯誤,要及時訂正。3.推行“7S管理”,強化職業規范養成。近年來,浙江省在全省職業學校推行“7S管理”?!?S”是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素養、節約”,它是從現代企業引進的管理模式,適合對職業學校特別是實訓車間的管理?!?S管理”不僅在實訓車間推行,還推廣到教室、寢室、食堂等各個場所。通過開展“7S管理”,對學生加強職業規范、職業道德、文明生產、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等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規范意識,提升職業素養。(1)儀容儀表規范。首先在著裝上規范,學生在學校統一穿校服,并佩服學生證,上實訓課前要穿好實訓工作服,排好隊進入實訓車間。校園內,男生不能穿短褲背心和拖鞋,女生不能化濃妝、佩戴首飾、穿露背裝和超短裙。男生不能留長發,女生不能染發燙發。禁止戴耳環、戒指,文身。(2)整理整頓規范。在教室、車間、寢室,都要做好整理整頓工作。如教室里課桌椅、抽屜物品、衛生工具的擺放,寢室里被子、牙杯、毛巾、鞋子等擺放,做到整齊有序。實訓車間,嚴格按“7S管理”標準,車間的布置、工量具的擺放、工具箱和工具的管理,做到標志清楚、定置管理。(3)安全文明規范。學生要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和實訓車間紀律。在課堂上,不能玩耍、打鬧,特別是實訓課不能相互追逐,以免造成安全隱患。在實訓期間,要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按照流程操作,不得違規操作,注意機床操作安全、用電安全等,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二、以選擇性課改實施為抓手,開展職業素養教育

1.創新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本地區行業企業對機械類人才的需求,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綜合發展能力為本位,修訂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中職選擇性課程改革,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納入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納入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中。將職業素養相關選修課作為限定選修,積極開發有利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校本教材,全方位對學生開展職業素養教育。將企業職業標準、職業道德與學校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相銜接,實現教學目標與培養目標、人才需求相同步。2.開展以職業素養為主線的教學內容改革。通過對機械專業進行選擇性課程改革,建立多次選擇機制,探索工學交替、“現代學徒制”的教學組織方式,實施“做中學”“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努力促進專業理論教學與專業技能實訓的有機融合。創設職業情景,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目標,做好職業定位,開展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加強“核心課程模塊”和“自選課程模塊”的相互融通和配合,將職業素養類課程列入限定選修課,重視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教育。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和文明風采競賽等,重點做好“面向人人”學生技能比賽,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技能水平,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3.打造高水平職業素養的師資隊伍。職業素養的培育,師資是關鍵。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和德育課教師隊伍,充分利用好德育課程和班團活動,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開展以誠信、敬業、合作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突出行為規范教育、感恩教育、責任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和職業生涯教育。二是建立一支具有豐富企業經歷、能夠彰顯企業元素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多渠道引入企業的“能工巧匠”和技術人員,選派機械專業課教師定期下企業鍛煉。三是培養一大批職業素養優、溝通能力強、服務意識好的“學生成長導師”,參與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和引導。

三、緊密校企合作,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

企業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最佳場所。一是通過校企合作組織好機械專業學生的職業體驗。高一新生到企業實地體驗,感知專業;高二年級安排實施“學徒見習”,加深專業體驗。高三年級安排頂崗實習,強化專業技能。在專業體驗中,滲透對學生的職業精神與素養教育。二是緊密校企合作積極試行“現代學徒制”。筆者學校選取15(20)班數控班級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聘請企業技術能手或能工巧匠擔任學生的師傅,采用“二對一”師徒結對形式,讓師傅手把手指導學生,向他們傳授“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并通過師傅的言傳身教,將師傅的“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地內化于心。要求學生以“員工”的要求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組織紀律,服從管理,按工作規范完成崗位工作,學習機械工人的崗位意識、紀律觀念、吃苦耐勞和敬業精神,并注重企業文化對學生的滲透,滲透規則意識、責任感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職業精神等職業素養。在企業中,學校老師和企業師傅參與“三共”(共管理、共教學、共考核),注重職業技能和培養工匠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團隊精神、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開展徒弟每日報到制、徒弟技能競賽、師徒談心會、師徒文體活動和師徒表彰會,融洽師徒關系,增進師徒感情,促進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

四、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滲透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

堅持立德樹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體文化系列活動,如“美麗系列”(美麗校園、美麗學生、美麗班級、美麗寢室等)評比、藝術節、體育節等,營造良好職業精神教育氛圍,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熏陶。建好學生精品社團,建好“新青年”學生創業中心,開展“企業文化進校園”“企業師傅進教室(實訓室)”“優秀畢業生上講壇”“優秀技能高手事跡上展板”,努力營造健康向上、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對學生加強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創新務實的工匠精神教育。

參考文獻:

[1]王平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概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周明星.職業教育基本理論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黃永濤.中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路徑研究[J].職業教育,2015(9).

[4]蔡慧.論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

[5]周新源.集約化教學:職業素養培育的有效路徑[J].職教通訊,2015(35).

作者:鄭江林 單位:浙江省江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