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數民族漢語自主學習新途徑研究
時間:2022-08-16 08:23:23
導語:新疆少數民族漢語自主學習新途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漢語是中華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也是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漢語普通話的推廣和國家通用語的法定地位已在國家《憲法》和《通用語言文字法》里得到了明確闡釋。全球修辭學會會長、北京大學陳汝東(2011)教授在其文章中指出:“各類國家話語主體,都需要具有正確熟練使用國家通用語言的能力和國家話語角色的扮演能力。對我國的國民來說,就是能正確熟練地使用漢語普通話”。新疆各少數民族作為國家話語主體和建設者的一部分,其漢語能力不僅關系到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大局,更關系到新疆的繁榮穩定。因此,在當今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新途徑來有效提升新疆少數民族的漢語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自20世紀50年代起,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教育問題,不同的發展階段,國家及地方政府都針對新疆的雙語教育問題在政策與法規上做出過多項明確指示。在此基礎上,各級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新疆的漢語教育教學改革、師資培訓和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新疆少數民族目前的整體漢語使用能力還不理想,這主要是由于新疆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漢語交際環境缺失、漢語師資嚴重不足和漢語學習資源相對匱乏等原因造成的。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途徑和學習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F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已成為漢語現代化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運用新型數字技術實現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創新是當前新疆少數民族漢語學習取得新發展的關鍵。2.1高等現代遠程教育和多媒體教學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高等現代遠程教育和多媒體教學已在發展規模、經驗累積和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些技術手段的應用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漢語語境缺失、師資短缺和資源匱乏的短板,政府和相關教育部門也都大力支持其快速發展,但實踐證明仍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整理相關研究后發現,遠程教育和多媒體教學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教學應用上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第一是遠程教育和多媒體手段雖在一定程度上可輔助教師進行漢語教學,但不能滿足不同漢語水平學生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學習;第二是相關教學設備的配備、升級和維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普及的周期也較長,一些地區配備硬件設備后利用率并不高,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第三是由于教學設備龐大,且基本只應用于課堂教學,所以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都要受到各種限制;第四是教學過程需要具備一定現代教育技術素質的教師來主導,然而教師信息化素質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2.2移動學習———新疆少數民族漢語自主學習的新途徑。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不僅取決于學習者內部的習得機制,也受到學習者個體差異、學習策略以及社會環境、語言的輸入與互動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移動微型學習是一種基于微型內容和微型媒體的新型學習方式,它以數字化學習、非正式學習和建構主義學習等理論為基礎,兼具移動學習和微型學習的特點,其核心是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更加符合學習者自身特征和學習興趣的資源,促使學習者積極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滿足自我需求的個性化自主學習。移動學習可適應當下漢語學習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趨勢,滿足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漢語學習應用新技術、新模式與新方式的迫切需求,它可最大程度上尊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和學習策略的不同,并在語言環境、語言輸入與互動上實現低投入、高效益的突破。新疆少數民族已具備不同程度的雙語能力,其漢語二語學習處于完善和提高的中高級階段,他們普遍具有借助移動設備進行漢語自主學習的能力?!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0)第十九章中明確規定:強化信息技術應用。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梢?,我們應充分利用新技術帶來的便利條件,結合新疆少數民族漢語習得的內部機制,構建出適合移動終端設備和學習者學習需求的漢語學習資源和服務平臺,拓寬新疆少數民族漢語自主學習的途徑。
3.移動學習應用于新疆少數民族漢語自主學習的條件
3.1實現移動學習的硬件條件和技術基礎已趨于成熟。目前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移動網絡、公共區域和家庭無線網絡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個體實現移動學習的硬件條件是小型化的移動終端設備,它具有移動便攜、獨立存儲、實時互動和無線連網等特性。目前支持移動學習的終端設備主要有智能手機、PDA和MID等,其中占主體地位的還是手機。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手機已成為帶動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設備,而其它設備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下面圖1中的數據顯示:90.1%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這表明個人上網設備進一步向手機端集中。圖1互聯網絡接入設備使用情況“移動學習實現的技術基礎主要是移動互聯技術,但僅從技術上說,能夠實現移動學習的手段主要有移動存儲、基于短信、在線連接和J2ME方式。這四類技術實現方式各有特點,在具體應用時可根據實際條件選擇使用其中一種或數種同時使用”。(沈銳、黃薇、王燕2012)上述情況表明我國的移動通訊發展已經較為充分,這為移動學習方式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近年來,隨著新疆地區信息技術基礎建設的迅速發展,智能手機已成為各族群眾普遍使用的通訊工具,各地區移動終端普及、資費下降、基礎設施及服務不斷升級,漢語移動學習已經具備了應用推廣的條件。3.2移動學習的典型特性能滿足語言學習特點和學習者自主性學習的需求。移動學習具有移動性、交互性、泛在性和超媒性等典型特性。移動性是指學習者的學習場所和時間相對不受限制;交互性是指學習者之間以及教授者和學習者之間可隨時進行互動;泛在性是指任何學習者可在任意時間和地點學習任何內容;超媒性是指學習內容可以文本、圖片、音頻或視頻等形式呈現給學習者。(王建華、李晶、張瓏2009)這些特性恰好可滿足語言學習的特點和學習者自主性學習的迫切需求。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它適合“零存整取”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的移動性和泛在性恰好能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進行漢語學習的需求,能充分利用學習者的碎片時間。例如現在深受大眾喜愛的微博、微信和語言APP(手機應用程序)等都可隨時隨地給學習者提供學習漢語的機會。語言學習的內容復雜多樣,具有層級性。語言的語體學習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言語技能的掌握涉及聽、說、讀、寫各個方面;語言要素的學習包括語音、詞匯和語法等。移動學習的超媒性可將這些復雜的學習內容通過文字、圖片、音頻或視頻等表現形式生動地呈現給學習者。語言學習需要有效的互動和反饋。新疆少數民族聚居區漢語語境的缺失體現在社區、家庭和同伴之間基本都使用母語,學習者直接接觸漢語機會的缺失自然會嚴重影響其使用能力。移動學習的交互性特點正好能填補這一缺失,學習者可通過移動終端媒介大大增加接觸和使用漢語的機會。學習者的自主性學習具有自發性、選擇性和調控性等特點,移動學習的典型特性則有利于這些特點的發揮。
4.新疆少數民族漢語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
移動學習的關鍵取決于優質的資源,本文所說的漢語學習資源是指呈現漢語語言信息和知識的學習材料。梳理有關移動學習資源制作與開發的研究項目后發現:現階段移動學習材料的組織方式多數以知識點為中心,并呈現出微型化、片段式、小組塊和自包含等特點。這種方式和特點非常適合語言知識的碎片式學習,可作為系統性學習的輔助和補充。面向新疆少數民族的漢語移動學習資源開發,要兼顧二語習得規律與移動學習的特點。目前其資源開發的人群可主要針對中學生、大學生及成人等學習群體,內容上可就中高級階段的漢語知識要素、言語技能、教材輔助及考試輔導等進行嘗試,資源開發的類型可從以下四種著手。4.1文本類學習資源。文本資源的應用特點是適合基本概念、事實性內容和條理羅列清晰的知識內容或內容摘要。(穆肅、閆振中2010)在進行漢語移動學習資源開發時,可結合學習者的語言內在習得機制,將分布在漢語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要素層面的知識分解成微型語言點,然后圍繞這些語言點進行簡潔明了的語言描述和解釋。這些微型語言點之間又相互聯系,構成層級式的大語言點,學習者可通過化整為零與逐個擊破的方式學習這些知識。言語技能訓練中的讀和寫也可主要通過文本資源來實現,具體到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計劃、策略、練習題和交流反饋等內容都可通過文本資源進行共享學習。比如:中高級階段的漢語閱讀與寫作教學以及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考試(MHK)中的閱讀理解及寫作部分的輔導都比較適合制作成此類移動學習資源。4.2圖片類學習資源。圖片資源適合應用于直觀形象的概念、客體的呈現、事實性內容的形象概括和過程性描述。(穆肅、閆振中2010)我們可充分利用這些特點來幫助學習者學習語言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在設計漢語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練習時,圖片就能發揮其形象概括和過程描述的優勢,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習者通過觀察圖片信息進行語言編碼和傳遞的訓練。4.3音頻類學習資源。音頻資源比較適用于語言聽力訓練和語言知識的陳述。漢語聽力學習是少數民族漢語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學習者只有正確理解語言輸入,才能進行有效的輸出。有關漢語語音、詞匯和微型篇章的聽力訓練及聽力考試輔導等內容都可制作成音頻類學習資源。除此之外,有關漢語詞匯、句法、語法及文化背景的知識點學習也可配合文本資源制作對應的同名音頻文件,方便那些喜歡用聽覺來進行學習的學習者,同時也可緩解長時間視覺學習帶來的疲勞。4.4視頻類學習資源。視頻類資源的最大優勢是它能隨時隨地建立起語言學習的情景,容易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將有意識和無意識學習結合起來,語言學習效果相對較好。視頻學習資源一般有兩種來源,一是根據學習的內容和目標自行拍攝,二是選取難度級別不同的影視作品進行截取和編輯。第一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組織專業團隊來進行研發。這種資源的優點是針對性強,學習內容嚴謹且成系統,缺點是耗時耗力,趣味性可能不夠。第二種比較容易操作,可選材料的內容也很豐富,成本也較低。所以現階段漢語視頻學習資源的制作比較適合選擇第二種做法。視頻學習資源的劣勢在于其數據量較大,同時又受到移動終端容量和網絡帶寬的限制。因此,視頻資源開發要少而精,目前這種類型比較適合漢語口語交際及學校漢語精品課程的學習。需要說明的是,這四種資源類型并不是獨立分割的,制作者可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和學習者的興趣進行交叉組合應用,使學習者通過各種數字化的語言輸入和互動掌握言語技能。
5.移動學習應用于新疆少數民族漢語自主學習的現實意義
新疆少數民族漢語學習者應用移動學習的主客觀條件都已具備,這一應用將給整個社會、民族和個人帶來各方面的現實意義:第一,可有效傳遞國家和地區有關少數民族語言學習的政策法規。少數民族群體和個人對語言政策法規的正確認識對其語言學習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它能促進其樹立正確的語言觀。第二,豐富漢語學習資源并拓寬學習者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可為不同學習者提供海量多樣化的漢語學習資源,并增加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選擇機會。第三,大幅降低學習者的漢語學習成本,促進資源共享和教育公平。不論城市還是山區,民族聚居區還是漢民雜居區的學習者都能借助網絡和智能終端,根據自身需求獲得更多優質公平的漢語學習資源。第四,幫助少數民族通過學習漢語來提高自身的社會競爭力。實踐證明,精通漢語的少數民族能更加有效地學習專業技能,也更受到就業市場的青睞。第五,為相關語言教學提供數據參考和研究便利。移動終端設備系統的信息、位置信息和行為信息可識別學習者的興趣、習慣及學習情況,從而為相關教師和研究者提供客觀數據,實現語言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相互促進。
6.制作與開發新疆少數民族漢語移動學習資源的建議
移動學習的精髓在于學習資源的制作與開發。國外移動學習發展時間較長,在移動學習資源開發上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尤其是英語移動學習資源。國內漢語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針對國外學習者的國際漢語教育領域,專門針對我國少數民族的漢語移動學習資源非常稀缺。因此,要想將移動學習這種新途徑應用于新疆少數民族漢語自主學習,當務之急是要制作和開發出適合學習者特征的優質學習資源。下面五點是在借鑒國際漢語教育移動學習開發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一些建議:第一,開發移動學習資源之前,一定要對學習者的漢語學習需求、學習習慣和興趣等問題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在進行多角度論證的基礎上才能有的放矢。第二,我們可利用新的信息技術,對原有的優秀漢語教學資源進行分類、拓展、更新和整合,使其適合新時代數字學習的方式。第三,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學習者,在學習策略、習慣和方式上都存在差異,所以移動學習資源開發不僅要考慮學習內容,還要考慮學習者的特征、界面設計、多媒體資源等問題,要使用簡潔生動的形式將各類學習內容呈現給學習者。第四,根據學習者漢語水平和學習目標的不同,要盡可能開發多層次的漢語學習資源。如初級階段的學生可能對語音、漢字或語法等語言要素掌握不足;中級階段的學習內容要注重漢語語用環境的說明及文化知識的導入;高級階段的學習內容可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設計專業漢語方面的輔助資源,比如醫學漢語、商務漢語。第五,多借鑒國內外優秀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經驗,加強相關研究機構、企業及語言學和教育技術類專業人士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優質語言學習資源與新型教育技術的完美結合。
7.結語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我們可將移動學習的移動性、泛在性和交互性與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自發性、選擇性及調控性等特點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習者擺脫時間和空間上的諸多限制,使移動學習成為漢語學習方式的一種有益補充。相信隨著移動學習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的普及,學習者的各種學習需求會逐步得到滿足,漢語二語學習的效率也會得到有效提高。我們當前的使命就是有效結合學習者的學習特征和學習需要,開發出各類優質學習資源,為不同漢語學習者提供良好的服務,使移動學習在少數民族漢語教育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作者:賀燕 單位:吉林大學
- 上一篇:職業教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 下一篇: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