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進階分析

時間:2022-09-02 04:13:20

導語: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進階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進階分析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企業發展多元化、信息化的今天,財務工作所處環境、使用的工具及工作方式亦發生了很大變化,財務變革勢在必行,財務人員需要跳出傳統的財務會計思維向以管理會計思維進行轉變。本文以此出發,首先分析介紹了財務轉型的必要性與所處背景及外部環境,繼而探討了財務轉型的舉措。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轉型

財務轉型是當前企業財務工作中的趨勢與熱點,主要指財務職能重心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進階,具體包括通過對財務管理各項要素的變革如財務組織變革、財務流程變革、財務系統變革等,以提升財務管理價值與效率,加強財務管理在企業未來規劃與戰略決策支持中的作用與價值。

一、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

(一)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提升,全面改革的不斷深化,各行各業均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經濟業態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對傳統行業企業而言競爭呈現出白熱化的趨勢,如何從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提升企業的生存能力與格局,是當前企業管理中的突出內容。這就需要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既能滿足企業經營業績的計量和反映,更需要深入企業業務發展的過程和前端,實現財務管理與業務發展的緊密融合,進行價值鏈的全過程財務管理,以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的管控與決策支持作用。由此,管理會計價值日益顯現,并已上升到國家高度,2014年,財政部了旨在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并在隨后密集出臺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及一系列管理會計應用指引與案例分享。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成為適應社會經濟環境需求的趨勢所在。(二)適應信息化時展的需求。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影響下,人類已經步入“互聯網+”信息時代,財務管理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日趨緊密,財務管理的形態也經歷了較大重塑。特別是業務外包以及財務共享中心等的出現,相關傳統財務工作如費用報銷、憑證處理、日常付款、會計報表等均被財務信息系統取代,此類工作具有瑣碎、重復性的特點,僅僅起到“服務支持”的作用,并不能為企業直接創造價值。傳統財務會計難以生存的環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如果不及時進行轉型,將難以滿足時展的需求。因此,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企業適應信息化時展需求的必然方向。(三)指導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會計工作如會計核算、數據統計、財務報表編制等僅能反映企業過去已經發生的情況,對企業價值增值貢獻有限;而且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需要嚴格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法律法規,靈活性較低。管理會計在利用財務會計成果的基礎上,更加重視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應用,更多的是關注企業未來發展,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背景及外部環境

(一)信息化。在信息技術發展較為成熟的今天,加強信息技術與管理活動的融合,也成為企業當前的主要任務。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重點考慮,并且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持續開展,財務管理系統已逐漸從簡單的信息技術應用向綜合性的信息系統建設發展,不少企業已經具備了健全的財務信息系統。信息化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也使得財務管理的價值與業務活動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借助信息系統的數據搜集、整理、分析、處理能力,能夠有效發揮財務信息乃至非財務信息在業務發展與決策支持中的作用。信息化既是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基礎技術支撐,也是管理會計深入開展的有效保障。(二)集團化。歷經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反映到企業層面便是創新、創業活動的持續火熱以及大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良性的企業成長機制,優質企業能夠憑借獨特的產品、服務、管理優勢從市場中脫穎而出,并借助兼并、收購等活動向集團化企業發展。與一般企業相比,集團化企業分支機構眾多,子公司、分公司在財務管理中往往面臨著會計核算基礎不統一、會計核算方式不一致等傳統財務會計職能整合問題,精力“無效”消耗較多,對財務工作支撐企業戰略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對此,管理會計是企業集團化發展的重要保障,管理會計轉型能夠從時效性、透明度、價值三個層面改變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三、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有效舉措

(一)完善的管理會計制度體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中,管理會計制度的建設居于基礎性、關鍵性的地位。對此,企業需要從以下三點出發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注重制度范圍的全面性。管理會計本質上是企業內部信息處理系統與內部管理控制系統,企業的制度建設需要涵蓋預測與決策分析、全面預算、風險控制、業績評價等經營活動的全范圍;其次,注重制度內容的可操作性。管理會計制度不僅要具有理論指導意義,更要能夠“落地”;最后,注重制度執行的嚴格性。通過建立制度執行考核規則,對制度遵從責任范圍、責任主體進行明確,并對制度執行效果開展評價,將評價結果與管理者薪酬、崗位激勵機制緊密聯系起來,能夠有效提升制度執行效果。(二)明確的管理會計崗位設置及分工。傳統的財務組織架構以財務會計為重點而搭建,隨著財務工作職能重心的轉型,財務組織架構也需要重新設計,以便于科學劃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職責。首先,優化財務組織崗位設置。在進行崗位設置時,不僅要考慮到成本、銷售、資產會計等傳統財務會計功能崗位設置,還需兼顧到管理會計以服務企業管理為目標的特點,獲取及分析的信息同時包含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進行崗位設置時需要圍繞戰略、預算、績效、投融資等職能進行,以保障崗位設置能更好地滿足管理會計開展的需求;其次,明確崗位工作內容。管理會計以財務會計為基礎,但在工作內容范圍上較財務會計要廣泛,管理會計涉及大量具有附加值的工作,比如數據分析、差異解釋、風險管控等,因此,在管理會計崗位工作內容設置中要圍繞管理會計的特點進行設計,讓管理會計更深入地介入到公司的業務運行與戰略發展中。(三)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養。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重大轉折,不僅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深入開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企業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與工作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會計的基本原理,更要對企業經營管理理論體系有著全面的認知解,并深入到業務活動中,從而全方位、全過程地把握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切實發揮好管理會計之于企業的重要作用與戰略價值。因此,企業需要加強財務人員的培養工作,首先,加強財務人員的信息技術素養培養。管理會計轉型的背景之一便是信息技術在財務工作中的深入應用,信息素養已成為新時代會計人員的必備素養。企業要圍繞管理會計開展的實際需要,對財務人員進行系統性的培訓,提升財務人員整體的信息素養;其次,加強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管理會計對財務人員數據分析、戰略研判、決策支持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訓工作同樣需要圍繞管理會計的內容與特征開展。(四)科學搭建管理會計系統。企業在構建財務管理系統時要從頂層設計出發,按系統功能進行分別建設;推進傳統財務系統如ERP等系統升級改造以滿足數據維度的豐富與可擴展性,還需綜合考慮管理會計系統如組織績效管理系統、全面預算系統、稅務管理系統、BI數據分析系統等的建設;從而實現企業分層次、分級別、相對補充的財務信息系統整體架構。

四、結束語

企業需要從組織變革與優化、業務流程優化與標準制定、人員培養、信息系統建設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以應對財務轉型;滿足企業對現代化財務的工作要求。

參考文獻:

[1]冷斌,郭翠梅.企業財務會計如何向管理會計轉型——以Z公司為例[J].中國總會計師,2017(11):38-40.

[2]宋林.快遞行業財務會計轉型為管理會計的思考[J].當代會計,2017(12):71-72.

[3]劉顯亮.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方法研究——基于德勤財務機器人的應用模式[J].中國經貿,2018(3):196-197.

作者:彭云核 單位:深圳市得潤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