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適用性的成本會計論文
時間:2022-12-28 09:45:46
導語:基于教材適用性的成本會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關于費用要素與要素費用
有關費用要素與要素費用,《成本會計》教材標題是“費用要素”,也做了這樣的定義:“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是勞動對象、勞動手段和活勞動的耗費過程。因此,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分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耗費、勞動手段方面的耗費和活勞動方面的耗費三大類,稱為企業費用的三要素。”然后將三大類耗費進一步劃分為九類,最后說明:“按照上列要素反映的耗費,稱為要素費用。”筆者對上述有如下異議:這里的“費用要素”與“要素費用”在定義上,不存在太大的不同,可以說是一個意思,但在實際教學中,因為有兩個名詞出現,定義講述的又不是很清楚,使得學生在學習時容易產生誤解。建議編者,出于簡潔明了考慮,這里統一用“要素費用”這個概念。
二、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1、材料成本核算缺乏原始憑證圖例
從教材中可知,本期耗費的材料成本的歸集,應根據領料單、限額領料單和領料單登記表等發料憑證進行。教材中并無這三種單據的圖例,尤其是限額領料單的圖例,實際教學中,學生是沒有接觸過限額領料單,建議編者在教材中應盡量反映常用的原始憑證圖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職工薪酬核算缺少原始憑證圖例
工資核算的原始記錄有:工資卡片、考勤記錄、產量工時記錄,從教材中可以看出,缺少這三項原始記錄的圖例,建議編者至少提供考勤記錄、產量工時記錄的原始記錄的圖例,便于在教學中讓學生對此知識點有直觀的了解。
三、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1、約當產量法的編排不合理
編者先講述了約當產量的含義,就直接舉例進行約當產量的計算,這里學生對“完工程度”和“投料程度”完全沒有概念和認識。接著是“約當產量法的一般應用”,這里也是,只是簡單敘述“在很多加工生產企業,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這是無論在產品完工程度如何……”(這里不多講述,具體內容見教材P69),此時學生任然不知何為“投料程度”與“完工程度”,最后在在產品完工程度計算里,才對“投料程度”與“完工程度”有了較為簡明的敘述與舉例講解,這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很費解,也對教師增加了不必要的教學難度。建議編者在講述完約當產量的含義之后,按“投料程度”與“完工程度”分別敘述與舉例講解,最后進行綜合的舉例講解值得一提的是既然第(三)標題是“在產品完工程度計算”,為何把“投料程度”與“完工程度”都作為此知識點的子項目?此點編者在編寫時不夠嚴謹與仔細。
2、定額比例法
從教材中可以看出,定額比例法計算公式講述不夠全面,只體現了以定額成本為標準的定額比例法,沒有體現到定額工時為標準的定額比例法,筆者認為即使是中職教材,也應盡量全面、簡潔的體現知識點。另外,教材中針對定額比例法所舉的例子有欠妥之處,除了基本資料外,將期末成本分配具體計算過程的計算表與分配明細表和在一起,當然這樣的確簡潔了,但筆者人為,這會對學生在學習時造成一種不嚴謹不細致的影響。
四、產品成本計算法
1、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晦澀難懂
從教材中可以看出,關于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定義、分類上敘述的是簡單,但不夠清楚明了,表7-1編制的過于簡單,起不到什么作用,本來一兩句話說的事,費了白天口舌方能講明白。建議編者對表7-1做一個清晰明了的關系表,將三種成本計算基本方法從“工藝技術過程特點和管理要求”、“生產組織特點”、“成本計算對象”、“成本計算期”、“在產品成本計算”幾個方面列示講述,這樣在教學中,學生自學都能一目了然,也便于學生記憶,勢必減輕教學難度。
2、品種法的例題表格不夠全面
從成本計算方法開始,教材中的例題開始獨立。筆者認為,教材中品種法的例題雖然較為全面,但仍有不足之處,體現在:到最后,沒有產品成本計算單及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成本分配表,不能體現生產成本期末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分配的過程,使整個例題缺乏完整性、連貫性、系統性,配套的習題集中也有這樣的不妥之處。雖然在配套的電子課件中展示了甲產品的產品成本計算單,但是學生學習時只有教材和配套習題,不利于學生課后全面、系統的復習。
3、簡化分批法的例題表格不全面
從教材列示的例題中可以看出,本月能夠結轉完工產品成本的有甲產品與乙產品,教材中列示出甲乙丙丁產品的生產成本明細賬之后就直接列示出結轉完工產品成本的分錄了,這里不夠連貫、全面,建議筆者在這里加入完工產品成本匯總表,以作為最后結轉完工產品成本會計分錄的憑據。值得商権的教學舉例情況還出現在:平行結轉分步法的舉例等等,需要進一步斟酌。
五、配套的習題集、電子課件存在的不妥之處
為了方便教學與學生學習,編者對《成本會計》教材配套了教學課件與習題集,滿足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需求。但仍有不妥之處:
1、輔助生產成本法數字錯誤
該知識點的計劃成本法例題中,教材中“制造費用”對應的錯誤金額是17964元,正確的應該是10216元,配套的電子課件中也存在相同的錯誤。相類似的錯誤在第六章、第七章都有出現。
2、配套習題集無參考答案
該出版者教材還配有光盤,但在光盤中只有對應的電子課件,沒有習題集配套的參考答案,另外習題集中存在編排方面的不足之處,這里就不做一一敘述。
3、電子課件為只讀模式
電子課件為只讀模式,其中如有不妥之處或需要增加、刪減之處,教師都無法更改,教師在教學時要插入播放增加的文檔就得先關閉電子課件,然后需要是再從頭打開電子課件尋找之前講解的地方,這在無形中浪費了教學時間不利于教學的連貫。
作者:鄭靈慧單位: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 上一篇:工作過程導向下成本會計論文
- 下一篇:PBL教學模式下成本會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