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改革探索

時間:2022-12-19 09:31:09

導語:《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擬從《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整體思路、重點和建設內容、實施方案和路徑、預期成效與顯性成果、意義和借鑒作用幾個方面展開探索,旨在建設一批實用的教學資源,實現共享,從而帶動整個專業建設的內涵發展,促進教學質量和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改革與建設;實踐探索

《成本會計實務》為高職高專財會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針對本專業學生將來從事會計工作的特點,堅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使學生熟練掌握成本會計的基本知識和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模擬實訓,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本項目主要研究專科層次的成本會計教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存在一定差異。本課程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一、《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整體思路

1.理論教學的設計思想與效果(1)設計思想?!冻杀緯媽崉铡返睦碚摻虒W一方面為實踐教學服務,另一方面又在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來理解理論。因此在理論教學中,首先整合課程知識,自編實驗指導書和教材及學生的相應學案,圍繞實踐教學內容展開理論教學;其次在理論教學中降低對枯燥理論知識點的講解;第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實現教學;另外聯系實際,將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分成一個個小項目任務,逐個突破,為后續的各專業課的學習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在各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又各有側重點。(2)效果。通過知識的重新整合,學生對成本會計學習的畏難情緒明顯降低了,學生對于一個個小項目任務也敢于去思考、去嘗試著解決問題了。結合實踐教學環節后學生對于常見成本計算的問題敢于也愿意去接觸,能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2.實踐教學的設計思想與效果(1)設計思想?!冻杀緯媽崉铡肥且婚T會計專業必修課程,內容繁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對成本費用的歸集、分配進行計算總結,在實例中鍛煉實務操作能力,了解并熟悉其組成,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課程的理論知識。另外,通過實踐性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創造能力。(2)效果。通過實踐性教學環節,學生掌握了存貨收、發、存核算的方法及流程,了解如何根據企業產品特點、管理要求選擇合適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方法及實施過程,能初步解決和處理一些常見的問題;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同學間的關系更融洽和諧了。

二、《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改革的重點和建設內容

基于對《成本會計實務》課程的思考和研討,確立了該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成本的經濟實質;工業企業成本會計的內容;費用的分類;各種要素費用在各產品及期間費用間的分配;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費用的分配;成本計算的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和分類法、定額法與生產類型特點和成本管理要求的關系以及各種方法的特點、優缺點、適用范圍以及核算過程;各種成本、費用報表的編制、成本報表的分析方法。為此,建設內容包括:成本的經濟實質與實際工作中的成本開支范圍的區別;費用的分類、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及如何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圖;各種要素費用在各產品及期間費用間的分配方法;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費用分配的方法;簡化分批法、逐步結轉分步法及成本還原、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核算程序、分類法類內各種產品間接計入費用的分配、定額法脫離定額差異和定額變動差異的核算以及定額法下實際成本的計算;成本、費用報表的編制和分析、各種費用報表的編制和分析。

三、《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改革與建設的實施方案和路徑

1.通過集體備課,在對教學重點、難點具體判定時根據學生原有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整合,并注意提高難點問題的實際操作技巧。2.大膽改進教學方法,既要注重保持教師在傳授基本、核心、難點理論和方法方面的主導作用,更要激發學生在接受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將啟發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模擬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引入到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中,調動學生自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構建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在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了解與實際業務相貼近的實訓任務,指導學生自己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分析處理,能很好地培養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協調能力和創造能力。由于知識、技能相互間的貫穿、融合,學生獲得的是綜合知識和技能,從而構建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四、《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改革與建設的預期成效與顯性成果

1.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規劃“市場化”。依據職場中對成本信息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和能力要求,精心設計本課程的教學方案;并以市場為“風向標”,課程以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參照會計職業資格標準,統籌考慮和選取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的需要。2.教學過程“網絡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按照初級會計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和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需要來組織課程,教學過程“網絡化”,實現“邊學邊做,邊做邊學,教學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本課程在教學中全部運用電子教案,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形、聲等特點,使課堂教學豐富生動,易懂易記,教學效果良好。3.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實現教學方法“理實一體化”。運用課件及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給學生展示,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解決了學生上課興趣不大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網絡學習法等現代教育方法和手段,特別是能以財務信息管理崗位為就業導向,以會計從業需求為切入點,突出職業能力培養,搜集了大量的教學案例,設置仿真環境,充分做到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體現了職業教育“理實一體”的特色。

五、《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意義和借鑒作用

1.課程內容的選擇突出職業崗位能力培養。本課程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導向,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細分成本會計職業崗位,分解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確定崗位能力要求,制定課程能力標準,整合、序化教學模塊。2.課內外、校內外教學的有機結合。本課程依托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和學校網絡教學資源,通過模擬實訓、小組協作完成綜合安全、頂崗實習等方式,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實現工學交替、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3.學生的技能得到大幅提升。通過項目教學,學生拿到新知識后,先要進行消化,然后去查閱他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這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是主動進行的。捕捉這些理論知識后,他還要經過縝密地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步可視為能力上的升華。4.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教學相長,在課堂中,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的答案隨時由教師給以引導,這就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從而實現雙向交流。因此,教學改革對教師也能獲得專業能力的拓展和教學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彭宏超.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學課程教學探討.現代企業,2014.

[2]聶永剛,荊佩.《成本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大家,2012.

作者:卞媛媛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宜興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