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07-18 10:20:42

導語:民辦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成本會計學是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成本會計在會計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本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很強、實際操作復雜的專業課程,學好成本會計對學生日后工作有很大幫助,但現在教學中理論大于實踐的教學方式還是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對應用型民辦高校成本會計教學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應用型民辦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革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民辦高校;成本會計;問題;措施

一、《成本會計學》的特點

《成本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的,培養目標明確,學生在開設《財務會計》后,對會計核算有了一定的基礎后才會系統的學習成本會計,學生在學習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對企業進行成本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考核,即成本管理。成本會計課程體系非常龐大,系統性很強,知識點繁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面對單一的理論學習,容易邊學邊忘,陷入各種計算當中,難以把所有的知識串聯起來內化成自己的一套核算體系。追其原因,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企業的生產過程并沒有感性認識,不能把所學知識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相結合,只能死記硬背每一個知識點以及公式。

二、《成本會計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會計教學內容滯后。在成本會計學所應用的教材中,由于教材陳舊,教材編寫的知識點比較散亂,思維邏輯不夠嚴密,也并不夠系統化,所以導致學生學習后還是一片茫然。只有換掉陳舊教材,朝著最新的專業技能發展,才能更深化教學系統,將知識更深入地傳授給學生。(二)成本會計教學的局限性。h成本會計作為專業課程,是專業性很強的一門課程。課程內容不僅枯燥,計算繁雜,讓學生很難深入理解,課堂理論長時間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不重視同實務相結合,大大影響了學生對學習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生在計算方面也容易遇到很多問題,成本會計學有許多復雜的核算方法,相似不易區分,綜合性問題更是困擾,很難準確無誤的找到適宜的方法。計算種類繁多,課程更是單調枯燥,使學生開始失去興趣,大大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三)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雖有些民辦高校的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中開設了成本會計的實訓課程,對實訓重視性有了一定的認識的,但實訓課程往往安排在期末考試的前兩周,教學課時比較短,課程較為緊張,學生們更是忙于復習。學生們對其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實踐教學往往達不到預計效果。作為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成本會計學的教學重點主要集中于成本的核算方面,課程的專業性較強,除了必要理論知識的掌握,實踐操作更是必不可少的,需設置實訓環節,才能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更好地鍛煉,實踐操作環節比較缺乏是多數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高校雖設置了實訓教學,但與企業的實際崗位相差甚遠。(四)考核形式單一。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只是負責講好自己的課,并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自己消化,僅有少數學生能自主完成,有的學生抄襲別的同學的作業,有的學生甚至并不做,在做作業過程中并未起到監視作用,這樣使學生課下復習的目的并未達到。還有就是數十年不變的教材,每年都一樣的課后作業,教師對老式的教學課程也并不愿有所改變。多數高校考試更是傳統化,多年一成不變的閉卷考試,使學生只注重課本上的知識點,甚至只在期末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并不重視和實踐操作。這種考核方式往往會忽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導致應用型人才難以引入。

三、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措施

(一)實現教學方式創新。借助手機APP,擴展教學途徑,豐富教學內容,利用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增加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愿意主動去學習課上沒消化的知識點。還有就是現在各大高校都在借助互聯網平臺,輔助學生學習,在手機APP中,有許多重點,難點和課堂小視頻,都是針對每一章節的知識點。課堂小測驗也可以再手機APP中進行,可以隨時反饋教學成果和學生掌握程度。還有課后練習,打破傳統書面練習模式,隨時隨地實現在線練習,輕松完成練習,增加學習興趣。更能如實反映學生完成作業情況?!胺D課堂”的教學模式已經在各大高校開始普及,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而翻轉課堂就是要轉變這種模式,從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其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不如讓學生主動需求。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傳統教學的課堂缺乏師生互動,而在“翻轉課堂”中卻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能讓所掌握的知識,踐行所學的理論在實際演練中體現出來,既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還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這一舉措也會使成本會計學的教學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二)規劃實踐教學課程。根據社會需求,注重實踐應用,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是大勢所趨,需進行實訓教學模式的改革。因為理論都是需要實踐經驗的支撐。所以設計規劃實踐課程的增加,訓練學生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學校可以建立成本會計的實訓室,模擬建立相關部門和崗位。模擬仿真企業的運作流程,采購、生產、銷售一體化,進行成本的核算、分析、預測、考核等。實踐課程可以以小組模式進行,這樣更能促進團隊合作,通過小組內部分工合作,在課上模擬企業成本會計核算崗位,以團隊模式完成任務。這樣就可以結合理論應用實踐。從實踐中尋找在成本會計學中自己存在的問題。(三)教材內容的選擇。高校在選擇教材的方面應更貼近企業實際的案例,傳統的課本教材以理論為主,而理論并不深入人心。案例往往應該更貼近企業實際工作狀態,應選取完整的、真實的案例,能夠準確,切實的反應企業現實狀況的,模擬仿真企業成本核算,建賬、編制費用分配表、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最后編制成本會計報表,對企業成本進行分析、考核、預測、決策等。只有切實接觸,實踐能力才能夠得到提升。而且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大大提升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針對傳統教材中存在的問題,需結合近些年企業成本會計核算的操作方式,加入最新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四)培養“雙師型”教師。教師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成本會計學要求教師不僅實踐教學能力強,理論知識高,而且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許多教師可能并未出過校園,大多數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在企業工作的經驗。高校培養雙師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趨勢,尤其是應用型民辦院校,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的,開闊教師眼界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只有在深入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才能開發新的相關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講解企業會計工作的運作,成本核算的流程,企業部門的分布,讓學生了解一下企業的真實狀態。教師需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加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更是要把特殊案例,典型案例融入教材,豐富教材內容,這樣才能夠真正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形勢的應用型人才。(五)改變期末考核方式。為了更好地驗證和考核成本會計實踐的效果,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實踐活動,改革設計出更加科學的考核辦法,根據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學專業的學科特點,優化考核方式。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不僅要通過實訓的學習提高分析、決策、考核能力,而且要結合學科特點,改變以往的期末筆試考核的方式,采取上機考核的新手段。通過上機考核,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考試中的機考模式,以及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這是符合我校人才培養的方向,真正地把學生培養成符合我國國情發展變化的應用型人才。

四、結語

綜上,成本會計學的教學模式改革是大勢所趨。作為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學的核心課程,課程內容復雜,計算繁多,實踐性強,學生難以掌握,學習思路不清晰,導致厭學棄學。想實現應用型民辦高校就必須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出應用型復合人才。改掉古板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大教學創新力度,加入“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以學生自己為主體,更能促進學習興趣。引入手機APP的教學模式,不僅方便簡潔,而且更能引發學習興趣。高校只有與時俱進地調整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地培養出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郭艷峰.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本會計教學研究[A].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2016(09)

[2]胡蓓.《成本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探析.西南交通大希望學院,2017

[3]張秀華談仁娟梅璐璐.應用型民辦高校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探討[A].陜西服裝工程學院,2018

[4]趙宇岳紅.應用型本科成本會計教學若干問題探究[A].沈陽建筑大學江蘇理工學院,2017

作者:竇微 李英欣 馬妍馨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