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管理會計的內部驅動研究
時間:2022-05-22 03:42:12
導語:環境管理會計的內部驅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近年,隨著各種環境現象的日益嚴重,使得會計必須將環境問題納入管理的視野,環境管理會計(EMA)是隨著現實問題出現而誕生的一門會計學分支。美國環保局(USEPA,1995)依據管理會計性質將EMA界定為:為幫助組織決策而確認、收集和分析關于環境成本和環境業績的信息過程。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1998)認為環境管理會計是“通過發展和實施恰當的與環境有關的會計系統和實務進行環境業績和經濟業績的管理,涉及生命周期成本計算、完全成本會計、收益評價和環境管理的戰略規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署(UNDSD,2001)將其定義為:為了滿足組織內部決策和環境決策需要,對實物流動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流)、環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貨幣信息進行的識別、收集、估計、分析、內部呈報和使用。從上述關于環境管理會計的定義可以看出,環境管理會計是以環境管理為核心,包括企業環境成本分配與管理、產品流程設計與定價、投資決策評價、業績評價、資本預算和價值鏈管理等諸多內容。環境管理會計涉及到公司管理的諸多方面,如何實施環境管理會計就成為十分現實的問題。環境管理會計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綠色消費主義等諸多外部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落實和推進,但外因僅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內因才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企業內部驅動機制是實現環境管理會計實施的關鍵。本文試圖對青島啤酒案例進行剖析,擬從其管理實踐中尋求答案。
二、青島啤酒環境管理會計的企業內部驅動機制實踐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啤酒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截至2012年底青島啤酒在全國20個省市地區擁有59家啤酒生產廠。在環境管理方面,青島啤酒榮獲了“首屆中國綠金獎”、“中國社會責任百榜”、“國際碳金獎”、“最佳企業公民”等獎勵,且四度蟬聯“中國綠公司百強”。在企業內部,青島啤酒幾年來一直推行環境管理會計體系,并將其貫穿在企業投資、融資、產品定價和采購等諸多環節。通過不斷推行和優化環境管理會計體系,青島啤酒環境績效顯著提高,公司污染物排放達標率100%,單位COD、二氧化硫排放量環比削減率分別為9.38%和42%。青島啤酒環境管理和環境發展能力成為啤酒企業的風向標,數字和榮譽背后是與其內部環境管理機制密切相關的,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價值觀培育。近年來,青島啤酒從組織價值觀轉向社會價值觀,從為整個供應鏈轉向為整個社會負責,把責任與擔當滲透到企業發展的每個環節。青島啤酒提出企業發展力量來自于股東貨幣資本、員工智力資本、自然的資源資本和社會環境資本的組合,企業做大的過程,不僅僅是資本的做大更是責任的放大。在環境方面,青島啤酒信奉“好心有好報”的樸素環境觀,呵護大自然,履行環保責任,讓消費者享受綠色產品,并受益于綠色價值鏈,用大自然所賜予的大麥、水和酒花釀造好酒,并將“一切源于自然,也將回歸自然”的環境倫理觀滲透到公司價值鏈全過程,通過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渠道等多個環節全方位調整,提升企業的綠色發展能力。同時,也將環境倫理觀滲透到公司每一個員工價值觀念中,使得綠色環保成為員工普遍認同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
(二)環境管理機制和組織體系的完善。良好的環境倫理價值觀內化為企業決策和行動中,需要科學完善的環境管理制度和組織體系。一方面,青島啤酒完善環境管理制度,企業以履行社會責任、防范環境風險、提升環??冃樽谥?,持續推進精細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環境管理機制,將水資源保護、能源管理、應對氣候變化、廢物資源化利用等作為公司環境管理戰略重點,構建了企業各個層次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如制定《能源資源控制程序》和《能源使用管理規定》等制度規范能源管理檢查和考核體系。另一方面,青島啤酒建立覆蓋各層級的環境管理組織機構,首先總經理為公司環保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實行分級管理和總經理約談、紅黃牌制度,實行環境事件一票否決制度。其次,由各部門負責人組成公司環保管理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例會,會議內容包括環境安全工作回顧、環境管理會計信息分析、重點工作推進、環境管理案例分析等。再次,落實環保崗位責任制,推行環保崗位標準化配置,加強人才儲備,如組織污水操作人員參加公司職業技能大賽,將環保納入到技術工種競賽范圍。最后,將環保指標層層分解到現場管理各項工作中,細化環境管理考評體系,公司每年與各部門簽訂目標責任書,制定節能降耗指標,并將指標分解到班組,由部門組織班組進行能源消耗的數據分析,對每月目標進行評估考核。
(三)全面環境質量管理制度的建立。青島啤酒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渠道等各個環節全方位調整,提升綠色發展能力。第一,開展環保設計,青島啤酒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優先考慮產品環境屬性,將環境影響作為最重要參量,除考慮產品性能、質量和成本外,還考慮到產品回收和處理。第二,進行環保經營,啤酒在生成過程中有來自電力消耗、化石燃料燃燒、釀造工藝過程等的排放溫室氣體,青島啤酒采取節能降耗、二氧化碳回收、溫室氣體核查等構建環境運營模式。第三,選擇環保物流,青島啤酒首先選用易回收再生的包裝材料,其次選擇環保運輸,實施共同配送,再次實現環保倉儲,即要求倉庫布局合理,以節約運輸成本并加強維護和保養。第四,重視環?;厥?,啤酒在生成過程中實行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技術,將發酵過程中的二氧化碳進行收集和處理,最終回用于啤酒灌裝過程,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如2012年每千升的冷麥汁二氧化碳回收量比2011年提高16.89%,相當于種植了116萬棵30年樹齡的冷杉樹。
(四)環保創新技術和節能技術的應用。一方面,青島啤酒堅守和重視節能環保新技術和新工藝創新,1994年公司創設科研開發中心,2011年成立了“啤酒生物發酵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島啤酒的《啤酒風味物質圖譜技術》和《啤酒高效低耗釀造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榮獲了啤酒行業僅有的兩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啤酒高效低耗釀造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技術為青島啤酒節約近三分之一的能耗。同時,為鼓勵全體員工環保創新積極性,在公司內部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方案活動和獎勵制度,如2011年公司員工共提出技術革新方案375項,為公司降低電耗56190千瓦時,節約用水97460噸。另一方面,青島啤酒重視節能技術的應用和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司通過工藝創新、技術改造、細化節能降耗等管理,能源績效不斷提升,能耗指標大幅降低,如公司廢水處理系統采用USAB厭氧處理工藝,該工藝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沼氣,公司將沼氣進行回收處理,將其作為鍋爐蒸汽生成的燃料,既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又降低了能耗成本。如2012年公司下屬14家工廠陸續啟動沼氣回收裝置,回收使用沼氣量比2011年提高了26%。通過水資源保護、節能技術應用與推廣、生物能源利用、降低廢氣排放、廢物回收利用等多個環節全方位保護環境,提升公司綠色價值。
三、青島啤酒環境管理會計內部驅動機制實踐的啟示
(一)環境倫理觀是環境管理會計實踐的價值基礎。倫理學作為哲學的重要分支對企業發展起著重要的價值觀引領作用。傳統企業管理更多地以人類為中心主義的管理思維,道德關懷對象被限制在保障股東價值、員工權益、客戶權益等人的范圍內,將人類之外的自然看作僅僅具有經濟價值和工具價值的東西。隨著倫理學現代環境向度的轉向,倫理范圍已由人與人之間擴大到人與自然之間,在強調人際平等的同時,把自然價值和代際平等也納入倫理關懷范疇,強調用道德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時,從制度經濟學視角來看,企業作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契約組合體,由于契約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對稱等因素客觀存在,必然需要倫理等非正式制度的相應約束。青島啤酒在發展過程中,環境倫理觀已經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公司內形成了“人是資源的一員”的文化,科學的環境倫理觀為青島啤酒環境管理會計的踐行奠定了夯實的基礎,使得企業實現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二)環境管理體系是環境管理會計實踐的制度基礎。JohannesFresner實證研究表明,引入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后,企業管理制度的創新與優化是環境績效改善的主要原因。青島啤酒建立了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企業將環境管理納入長期戰略發展中,制定了詳細的環境管理規劃和明確的環境目標,并把環境目標和規劃落實在全面環境管理制度中,體現于環保研發設計、環保采購、清潔生產直到環保物流。如采取綠色采購措施,青島啤酒按照環境管理的國際標準IS014000系列要求,優先采購有利于減輕環境負荷的產品原材料和零部件。實行清潔生產,青島啤酒按照循環經濟要求在企業生產中效仿自然系統內部運作的低耗高效循環性能,采用自我調節和控制的運行機制。通過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各個環節環境管理制度的建立,使環境管理會計獲得了制度的有力支撐。
(三)環境管理組織是環境管理會計實踐的保障。公司管理組織的建立常常是各項制度落實的重要保障因素,隨著企業發展,環境管理正由外部壓力驅動下的“他組織”向內部可持續發展驅動下的“自組織”進行轉變。企業環境組織機制的建立主導著企業環境管理的發展,互動有序的企業組織結構是培育企業環境管理組織能力的基礎(范東陽,2009)。青島啤酒的管理實踐也表明,環境管理組織的建立不僅使環境倫理觀得以植根于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觀念中,也成為環境管理會計制度落實的保障,尤其是作為高層管理者的理念和行動更是其主要保障因素。青島啤酒遵循循環經濟“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反饋式流程,將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價值觀寫進到企業的發展戰略中。為貫徹“一切源于自然,也將回歸自然”的環境倫理觀,建立了完善的組織結構及制定相關的崗位職責,同時,對環境管理組織的各個層次的管理者,按照管理層、技術人員、操作人員等層次進行培訓,使得環境管理會計實踐獲得了根本保障。
(四)環境管理技術是環境管理會計實踐的手段。技術創新在企業解決環境問題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技術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源泉。青島啤酒通過環境管理技術創新來實施和驅動環境管理會計實踐的落實,通過環境技術開發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目標,而且技術創新也減輕環境負荷并改善環境生態。近年來,青島啤酒正是通過加大研究與開發的力度,健全技術進步與創新的企業創新機制,推動企業不斷效率大幅提高,使青島啤酒不斷創造“綠色紅利”,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本文作者:范英杰李曉媚工作單位:青島大學商學院會計學系
- 上一篇:梅貽琦體育教育思想分析
- 下一篇:企業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