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信息化管理會計實踐研究

時間:2022-08-22 09:50:18

導語:財務管理信息化管理會計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管理信息化管理會計實踐研究

1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為大勢所趨,“企”心所向

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的信息化在不斷快速發展。企業通過采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并廣泛運用,將企業管理變為一個網絡信息系統,從而將企業內部的管理信息、財務信息、物資信息、資金信息等與工作流程充分的融合,優化了企業管理的工作流程,使得企業管理在變得更加便捷、快速,大大提高了企業管理系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同時也使得企業內部資源的配置更加科學、合理。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已成為企業提高自身行業競爭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助力企業實現預期管理目標,實現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之中的可持續發展?,F代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已滲透至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常見的企業管理信息化手段或工具中,既有大型集團或跨國公司的財務共享中心系統,也有中大型企業的ERP管理系統,還存在著部分中小企業應用的會計核算、業務管理、考勤管理等管理領域的專項管理軟件,譬如,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OA),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人事管理系統等等。在企業管理信息化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最為迅速。目前幾乎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均已實現了信息化手段處理———小到管家婆、用友T1、金蝶K3等軟件,大到ORCALE、SAP、用友、金蝶、浪潮等ERP管理系統,尤其是近年來財務共享中心的發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提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巨大的提升。財務共享中心的應用,充分有效的降低財務運營成本,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及財務管理水平,提升會計核算及相關服務的質量,從而增強整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2管理會計的不斷發展,是企業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需求的產物

管理會計,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在1997年定義為:它是提供價值增值,為企業規劃設計、計量和管理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系統的持續改進過程,通過此過程指導管理行動、激勵行為、支持和創造達到組織戰略、戰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被后人廣泛應用于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而隨后現代管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對管理會計的發展在理論上起著奠基和指導的作用。20世紀后期,企業管理的需要激發管理會計的發展,隨之出現了業績會計、決策會計和執行會計,尤其是以成本管理為研究重心,使得管理會計的理論方法體系進一步確立。1951年,汪慕恒先生在《大眾會計》上發表的《固定支出和變動支出》一文,才真正開啟了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會計對成本性態的實質性研究,也是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的起步階段。隨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經濟責任制基礎上的責任會計體系在部分企業管理中得以應用。隨后,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也在不斷的發展和突破,管理會計已逐漸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多方面展開,如全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績效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項目計劃、經營分析等等,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著財務決策支持。

3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下的管理會計實踐研究

管理會計思維,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不僅體現在一些非量化的管理導向性方面,更多的是體現在具體財務數據的量化基礎上的應用。因此,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實現,是需要建立在企業一定管理信息化發展基礎之上;企業管理信息化,尤其是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水平越高,則可以更好的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和發展。在本文中,筆者將不再贅述企業管理信息化發展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對管理信息化應用過程中所涉及硬件及軟件的設備標準、數據庫、程序編碼、應用設置等方面也將不會進行專業性的深入。本文將結合目前一般企業的信息化發展水平背景下,從管理會計的角度,對如何在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的同時,更好的實現管理會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探究。3.1管理會計建設須參與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過程?,F代企業管理中管理會計的實踐,是需要建立在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基礎之上。因此,在公司的信息化建設或重大迭代的發展過程中,負責企業管理會計設計與實現的部門或專人,需要參與公司的信息化的構建和設計環節;尤其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的信息化的建立或迭代的初始架構階段,將企業管理會計的需求一并進行評估,統籌做好信息化初始階段的框架設計、基礎設置工作。企業信息化構建完成后,在日常的信息化管理應用過程中,根據會計核算、其他管理需求等結合管理會計的需求,不斷進行修訂并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統,使得企業在不斷滿足會計核算等管理需求基礎上,也滿足管理會計實踐不斷發展的需要,對信息化系統中流程設置、表單項目、項目檔案、項目參數、項目字段等基礎信息的設置進行修改、增刪,從而實現企業的信息化系統的發展與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斷相輔相長。3.2全面預算管理。預算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全面預算管理也越來越被大多中大型企業納入管理工具手冊。全面預算管理涉及銷售預算、生產預算、采購預算、費用預算、籌資預算、投資預算、現金流量預算等方面。在通過信息化系統進行全面預算管理時,要考慮管理需求下的預算項目設置、管理責權歸屬、與ERP系統中會計核算、費用報銷等子系統/模塊方面的對接,以滿足日后預算執行過程中對實際發生數額的讀取和對比。預算管理中的部分項目設置,也是公司日常業務ERP流程管理控制所需,如銷售預算中銷售商品名稱、價格、數量、時間、客戶、業務部門等項目;生產預算所涉及的生產計劃、原材料名稱及數量、人工工時、機器工時、人工成本、制造費用等項目;采購預算中的采購商品名稱、價格、數量、時間、供應商等項目;費用預算中應按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在會計核算中會計科目的相應明細類別,及按照責權匹配下的部門歸屬進行設置;現金流量預算中的各類項目,通常也與會計核算中現金流量控制的設置相對應。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完成全面預算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輪溝通并最終確定后,它隨之變為公司經營的方向標。公司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可以在信息管理系統中隨時讀取全面預算中各項目的預算值和實際值,實時監控企業預算執行情況及企業運營效益,評估實際經營效果,加強或修正企業運營管理方向。3.3營運資金管理。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是對企業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的綜合管理,可以使企業在流動性風險、資金持有成本和機會成本之間達到平衡。企業營運資金的日常管理,主要為日?,F金流管理,除年度預算中的現金流量預算外,通常包括季度、月度、周度資金計劃管理。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可以從應收管理系統的銷售訂單/合同中預收賬款、應收賬款等應收信息,生成資金計劃中收款預測;通過應付管理系統中的采購訂單/合同中的預付賬款、應付賬款等應付信息,及報銷系統、人事管理系統中部分預付計劃信息,生成資金計劃中的付款預測;再結合投資、籌資特殊事項補錄信息,可以完成相應周期的資金計劃管理;隨在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根據會計核算/出納管理系統中的相應現金、銀行支付,及與之對應的現金流量控制項目錄入,可實現預算計劃與實際執行情況的對比分析。3.4生產管理。生產管理的重點是成本管理。生產成本通常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費用,無論是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以人工工時或以機器工時作為分配基礎,還是現代成本管理中的作業成本法下的以人工作業量或機器作業量作為分配基礎,采用信息化手段完成,可以大大提高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在成本核算系統中,通過預先設定標準成本計劃參數,包括單位產品的材料用量、單價、人工工時、單位人工成本、機器工時、單位制造費用、機器產能等;在實際生產運行中,通過預設的成本分析表單,讀取相關標準成本參數、實際生產過程成本信息,從而實現對生產成本中材料差異分析(數量和價格)、人工差異分析(工資率和工時)、制造費用差異(耗費、效率、閑置能量),分析生產成本差異原因,改進生產成本管理。對于作業成本法下的成本管理中,可以通過對系統中的各環節作業動因與成本的關聯性、敏感性分析,從而成功實現對生產環節的價值鏈管理。生產管理中另一方面的庫存管理,在財務信息管理系統中,可通過銷售訂單/合同中對銷售數量的預測、企業安全庫存量、交貨周期等,生成產品生產計劃;根據生產計劃、成本信息,結合原材料庫存數量,生產原材料采購需求信息。從而將原材料、產成品、在產品等存貨的庫存信息實時監控,并自動生成相應的生產計劃申請和采購計劃申請。通過對管理信息系統中的庫存變動數據,利用線性回歸分析等技術手段,實現存貨的最優庫存量、最優訂貨量的分析與管理,進而實現存貨管理最優化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3.5企業經營分析。企業經營分析的角度和技術手段很多。在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基礎上,可以實現企業部分經營分析的實時化、自動化,提高財務管理效率的同時,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通過對管理會計需求與企業經營會計核算等日常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基礎信息設置的結合,可以實現企業經營多維度的財務分析。譬如,通過對銷售系統中銷售合同的商品名稱、價格、數量、時間等,及客戶檔案信息中地區、信用政策等信息數據的讀取,通過預設的財務分析表單,可以實現不同產品的一定期限內銷售環比/趨勢分析、不同時間點的同比分析、不同客戶的銷售貢獻率分析、不同客戶采購傾向性和采購計劃習慣、不同營銷策略影響下的銷售變動分析、產品銷售價格的敏感性分析、產品的價格彈性分析等。通過對銷售系統、成本管理系統和會計核算系統中相關信息數據中對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結轉、資產數額、權益數額等信息的讀取,通過預設的財務分析表單,可以實現對企業獲利能力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不同產品的毛利率分析、產品邊際貢獻率分析、銷量等因素對毛利潤的敏感系數分析、資產凈利率分析、權益凈利率的分析,以及銷售毛利率、資產周轉率、產權乘數、股利分配率的分析及相應杜邦分析等等。3.6風險管理。企業風險管理程序通常包括基本程序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等環節。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意味著企業對信息化系統的控制,對企業風險管理程序中的風險控制活動至關重要。部分經營風險的監控指標,如營運資金、流動性比例、速凍比率、現金比率、應收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可以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中預設管理目標指標;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通過特定表單讀取會計核算系統相應數值并自動計算,隨時查閱、實時監控相關風險指標實際執行情況,并在相應情形下進行預警。通過在費用報銷時自動讀取的相應預算控制限額及已累計發生金額,自動實現費用的預算控制;通過對客戶信息中信用政策的設定,銷售發貨時可以自動識別客戶應收余額是否在既定信用政策之內,進而自動控制發貨單的審批。3.7企業績效管理。管理會計中績效管理,尤其是企業在信息管理系統中設定內部轉移價格后,可實現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對部門銷售部門、生產部門、中間服務部門的產品邊際貢獻、部門可控邊際貢獻、部門邊際貢獻等績效管理;可以實現對部分管理部門實現部門可控管理費用、部門管理費用等的績效管理。通過對銷售系統中新客戶的開發時間、客戶采購數額等信息分析,實現對新客戶開發情況的銷售績效考核管理;通過對銷售系統、資金管理系統中客戶應收、回款、信用政策等信息分析,可實現對應收管理的績效考核;客戶的通過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對提取各流程節點的單據處理時間、單據處理的正確情況,可以實現企業績效管理中對不同崗位的信息化工作流程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正確率的評估,進而對不同崗位進行縱向、橫向分析。企業信息化基礎上的管理會計實踐,并不是機械的、靜止的;它需要對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企業發展規模、管理需要、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評估后,選擇合適管理會計方案,因地制宜組織設計與實施。

參考文獻:

[1]王國棟.管理會計視角下的成本研究管理[J].價值工程,201,01.

[2]吳亞平.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相關問題研究———以中石化財務共享為例[J].納稅,2019,03.

[3]麻陽陽.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J].財會學習,2018,12.

[4]孫勝利.企業信息化建設與企業管理創新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02.

作者:王國棟 單位:青島中富泰科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