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2-08-25 09:03:06
導語:高職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現代企業運營管理對于財務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發展需求不相符。由于很多院校仍然沿用傳統的教育培養模式,知識內容更新不及時,造成會計專業教學質量不高。財務會計作為企業運營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崗位,對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管理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也使得企業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整體要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必須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將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效結合,從而不斷提升會計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由來已久,是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也是高職院?,F代化建設與教學創新發展過程中非常關鍵的轉折點。我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起步相對較晚,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必須積極借鑒先進的理念和方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創新?,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與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方針不謀而合,會計專業作為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點專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實踐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與企業加強合作與交流,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培養模式,不斷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素質。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相關制度不完善、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高職院校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之間合作,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實力,為學習與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1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簡述
1.1含義
現代學徒制主要指的是通過院校和企業之間進行深度的合作與交流,教師與企業人員采用多樣化的手段,聯合進行教育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目的,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不斷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開展教學活動,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深度交流與合作,為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創造有利條件和良好環境,也能夠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最大程度上滿足企業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逐步實現校企雙贏的最終目的。
1.2特點
現代學徒制的出現是為了培養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具備以下特點:學生的身份發生了轉變,獲得了雙重身份,既是學生,更是企業的實習學徒;雙導師教學,和以往教學模式相比較,不再局限于課堂授課方式,由學校與企業共同開展教育與培養工作;學習環境發生轉變,不再是以往只是在課堂中開展教學的模式,學習環境更加豐富,不僅有課堂教學還有企業實踐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學習相關知識經驗,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2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也備受人們的廣泛關注,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陸續實施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實際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院校與企業之間在開展合作時沒有方向、不夠深入等。未將現代學徒制與實踐教學活動有效融合、未結合學生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不知道如何開展有意義的合作教學等,都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開展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高校方面必須高度重視。
2.1相關制度體系不完善
就目前現狀來看,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多數是大企業。對于企業而言,需要員工及相關會計專業人才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且基礎知識扎實,能夠盡快接手相關工作,并為企業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和學校開展合作時,不能花太多的時間和資源去培養學生,但是在西方發達國家,政府與企業之間配合力度更大,全面實施企業與院校之間的深度融合,目的在于培養具體到合格員工的數量或者解決了哪些實習崗位等依據為參考,同時會根據以上參考數據,對企業適當減免稅費。但是當前我國并未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相關制度比較缺乏,使得院校和企業之間未能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也沒有真正意義上全面開展,未達到理想效果。
2.2缺乏科學合理的師資隊伍管理制度
高職院校的教師除了要具備教師資格證書之外,還應當具備一定的實踐教學經驗,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但是就目前現狀來看,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并不具備專業的經驗與行業背景,只是從一個學校到另一個學校,對整個行業并未完全了解,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缺乏經驗,同時也無法保障教學質量。對于高職院校教師而言,除了要教授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之外,還應當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與動手操作能力,能夠有效解決企業存在的相關問題。企業員工具有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但教學方法不足,無法很精準地陳述出來。針對以上問題,學校方面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創新與優化師資隊伍管理制度體系,全面推進“雙導師制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課程教學體系缺乏科學合理性
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在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課程內容體系存在諸多問題,核心課程更新不及時,缺乏實踐課程,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收到的相關知識無法有效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部分課程已經被企業淘汰,或者出現了新的課程內容。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內容多年不變,也未邀請專家開講座,給予相應的指導,也沒有讓優秀的學生分享心得,甚至學生學到的知識內容難以運用到實踐中,對學生進入崗位并沒有幫助。因此,學校方面應當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優化與改進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從而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提供基礎保障。
3高職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策略
3.1制定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首先,結合院校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并進行實踐調研,深入全面了解相關政策以及學校的發展規劃、會計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以及發展趨勢等,對多方資源信息進行全面整合,從而制定出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與課程體系。其次,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會計專業課程導師應當結合企業相關崗位的實際需求與職責,并針對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等要求,進一步確定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實踐情境,對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具體結果進行全面整合。制定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校企雙方加強合作,共同開發與改革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結合課程標準,全面實施新課程教學體系,逐漸創新與優化傳統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場地與方法的靈活轉換,從而為會計課程教學活動的高效有序開展提供基礎保障,適當調整課程實訓時間,并充分結合會計業務處理特點和時間。同時應當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與優化,可邀請企業方面的專家宣講,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去學習和參觀企業,了解和學習企業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工作責任心。教學活動包括課堂理論教學以及實踐操作教學兩部分,具體課程內容比例設置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在學習會計基礎內容時,可由企業的工作人員帶著學生深入到實際工作當中,了解企業會計日常工作內容以及賬簿情況,在學習稅法知識時,可以組織學生在稅務局協助工作人員開展相關業務,向客戶進行宣傳和答疑解惑,并帶領學生辦理保稅業務。實訓課程可以在月初,由實踐導師帶領著去銀行辦理相關業務,學校方面組織學生在年底去企業實訓,接觸會計崗位工作業務,由教師和實踐導師雙方共同給予指導,校企雙方相互協商,相互指導與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從而進一步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法相結合的模式,如學生評價,教師互評以及校企監督、雙導師互評等多種形式。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畢業頂崗實習的機會,由實踐導師帶領,在實踐工作中應當嚴格按照定崗實習相關規定要求進行,從而保障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有效開展。
3.2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實施
首先,合作企業與實踐工作崗位的多樣化,在現代學徒制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當盡可能與多個領域及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設置多樣化工作崗位與實踐機會,從而盡可能保障課程實訓的全面高效開展。其次,還應當保障教學實踐多樣化,課程教學實踐主要包括校內部分與企業實踐部分,由雙導師指導開展。頂崗實習主要是在企業開展,因此,實踐導師要給予相應的指導與考核,校內教師給予相應的輔助。學校與企業之間應當開發更加多樣化的合作方式,如共同開發課程,開展實訓教學,鼓勵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雙向流動,教師與企業員工之間通過加深合作交流,從而不斷提升雙方的綜合能力,實現共贏,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在企業當中掛職鍛煉,頂崗實習,不斷提升教師的業務綜合實踐能力。
4結束語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與當前的教育目標以及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不謀而合,通過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與交流,逐步完善課程體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學習機會,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道德素養,有效解決與改善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為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澄澄鮑.高職?,F代學徒制試點項目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為例[J].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2020,3(11):152.
[2]吳玉平.以"校中企"為載體,創新高職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遼寧理工職業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為例[J].財會學習:2016(03):164.
[3]趙文靜,劉榮梅,張靜,要亞玲.高職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才智,2019(13):103.
[4]韓曉丹.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7(11):18.
[5]呂華瑛,沈偉,李波,劉波,宋磊.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技投資,2019(08):272-273.
[6]韓伏媚,李永明,白夏平.高職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探討[J].知識經濟,2017(19):169-170.
作者:康樂
- 上一篇:多元智能理論在會計專業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名師工作室建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