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建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8:17:00
導語:林業生態建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它包括自然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等很多方面。黨的十七大首次將建設生態文明寫入了黨代會報告,與建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五位一體,成為黨中央新的執政理念。
近年來,我區大力實施“三個鼎城”、“二次創業”發展戰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認為,還必須同時推進“生態鼎城”建設,實現“工業鼎城、商貿鼎城、城市鼎城、生態鼎城”的戰略目標。
一、推進生態建設的必要性
1、推進生態建設是當今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當今世界,由于經濟的高速增長和人口的急劇增加,人類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生態的破壞達到了空前嚴重的程度,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生態承載力與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節約資源,保護生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
2、推進生態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茖W發展觀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今年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一年,推進生態建設,建設生態文明不僅對中國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而且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推進人類社會文明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3、推進生態建設是鼎城實現長遠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市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生態建設的發展方向,但由于投入偏低,時機不太成熟,效果不是很明顯。目前提出建設生態鼎城,時機已經成熟,是順應時代潮流,切合鼎城實際,惠及子孫后代的一件大事。
二、提出生態鼎城建設的可行性
1、提出生態鼎城建設有可靠的政策基礎。我區既是農業大區,也是重點林區,有2451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有100萬畝的山林,100萬畝的耕地,70萬畝的水面,俗有“三山兩水四分田,一分道路與莊園”之稱,有著很好的自然基礎。近年來,國家在農業、林業、農機、能源、水利、科技文衛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支農惠農補貼政策。每年爭取國家、省級財政對我區投入補貼資金億元以上。特別是隨著金融危機的出現,去年11月,國務院出臺了4萬億元的十項投資計劃,第五項就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為生態鼎城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2、提出生態鼎城建設有扎實的工作基礎。近年來,我區深入開展了“創綠色家園、建宜居新村”和“鎮村同治”活動,大力推進各項生態示范工程建設?,F已建成新農村示范村51個,其中灌溪鎮的富貴村、石板灘鎮的毛栗崗村、荷花堰村被評為全省示范村。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已覆蓋26個鄉鎮村,受益8.5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1%。已建成沼氣池2.5萬個,惠及2.5萬農戶,農村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特別是在加快生態林業建設上,“十.五”期間,全區完成人工造林19.7萬畝,義務植樹960萬株,生態公益林保護范圍擴大到31萬畝,森林覆蓋率從原常德縣的26.1%提高到目前的37.1%。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花巖溪、石板灘森林休閑旅游已走出常德、跨出湖南、邁向全國。這一切為生態鼎城建設奠定了扎實的工作基礎。
3、提出生態鼎城建設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我區自1998年撤縣建區以來,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實施“工業鼎城、商貿鼎城、城市鼎城”發展戰略以來,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區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2007年,全區GDP生產總值完成88億元,同比增長12.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金投資16.1億元;全區實現財政總收入1.9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10908元和4029元。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把工業作為壯大區域經濟實力的重中之重來抓,充分依靠灌溪和橋南工業園的發展后勁,以工業促農業,為生態鼎城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撐。
4、提出生態鼎城建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v觀世界,本世紀以來,全球氣候日益變暖、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人們對如何改變生態環境、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近看鼎城,近幾年來,全區圍繞幾個鼎城一起上,各項事業發展迅猛,財政收入不斷增加、群眾生活不斷提高、生活觀念不斷改變,上至領導層,下到老百姓,已開始講究“衣、食、住、行、玩”,追求“綠色、環保、健康與休閑”?;◣r溪森林游、石板灘農家樂成了無數城里人理想的休閑場所。這也必將為生態鼎城建設獲取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
三、打造生態鼎城的幾點建議
生態鼎城建設是一個全方位的建設體系,筆者認為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全力打造生態鼎城建設。
1、突出特色,推進生態農業建設。我區是全國重點農業縣,抓好生態農業建設意義重大,要科學確立鼎城農業優質品牌。確立以種草養畜、生豬養殖、網箱養魚為主的畜牧水產業;以柑桔和林副產品開發為主的林果業;以優質水稻、棉花、瓜菜為主的高效經濟作業的生態農業發展框架,建立無公害生產基地。要繼續抓好鎮村同治,建設宜居新村,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大力推廣農村豬-沼-糧、豬-沼-果、豬-沼-魚、豬-沼-菜的種養模式,不斷推進全區生態農業快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2、優化環境,加快生態工業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是鼎城“二次創業”的重點。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力爭工業污染源100%排放達標,關停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企業;要完善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系統,實現工業的節能減排;要積極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單位GDP能耗要低于0.9噸標準煤/萬元,為鼎城生態工業的長期發展打好基礎。
3、緊抓機遇,加強生態林業建設。抓住國家近年對生態林業建設投入資金大,項目工程多的機遇,找準差距,進一步加快造林步伐、提高綠化標準。目前重點就是結合新農村建設,搞好道路和村莊的綠化,到2020年以前全面完成道路和村莊的綠化工作;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二類荒山的造林改造力度,搞高全區森林質量,增加森林生態效益;結合國家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全區油茶低改品改步伐,促進林農增產增收。同時,要突出重點,進一步完善財政投入;優化結構,進一步開展濕地保護;嚴格獎懲,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
4、挖掘潛力,努力打造生態服務業。生態服務業是一個范圍非常廣泛的行業,對于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建設生態鼎城,就是依托鼎城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堅持生態旅游和鄉村農家樂旅游并舉,打造常德市的后花園,重點培植以花巖溪國家森林公園山水游和以石板灘毛栗崗村花木農家休閑游為主的鼎城旅游品牌,提高旅游服務質量,以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5、統一認識,強化“生態立區”理念。首先,要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建立生態道德,樹立生態意識,形成整體共識。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各部門通力協助,各鄉鎮大力配合,抓好各項生態建設。其次,要制定規劃,加大投入。政府各部門圍繞“生態立區”理念,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制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建議區財政拿出專項資金推動工作開展。最后,要完善措施,落實責任。從生態規劃、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等方面入手,把生態鼎城建設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實,要按照生態鼎城的指標體系,納入單位和各級領導干部崗位目標管理考核內容。通過幾年的努力,把鼎城建設成一個民風純樸、山川秀美、環境亮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鼎城”。
- 上一篇: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思考
- 下一篇:企業盈余管理影響和治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