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病蟲害防治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9:51:00

導語:果樹病蟲害防治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果樹病蟲害防治管理論文

結合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2001年果樹病蟲害信息,現介紹果樹幾種重大病蟲害的防治,以減少因其危害而給果農造成的經濟損失。

一、金紋細蛾

金紋細蛾又名金紋小潛葉蛾,俗稱蘋果細蛾,屬鱗翅目、細蛾科,是一種分布很廣、為害日益嚴重的潛葉害蟲。金紋細蛾主要為害蘋果樹,也可為害梨、沙果、李、海棠、桃、櫻桃等果樹。幼蟲潛伏在葉背面表皮下取食葉肉而使表皮與葉肉分離,被害葉片背面產生黃色斑點,并逐步擴大形成黃豆粒大小、鼓起的橢圓形蟲斑,內潛藏1頭幼蟲,并可透過葉背面表皮看到小堆黑色烘粒,葉正面呈現網眼狀、細小、黃白色斑點,為害嚴重時可導致葉片早期脫落而影響樹勢和植株的生長發育。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約2.5毫米,前翅狹長、金黃色,前翅端部前后緣各有3條白、褐相間的放射狀條紋。后翅灰色、尖細,緣毛很長。頭部銀白色,復眼黑褐色。卵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澤,扁橢圓形,長約0.3毫米。幼蟲扁紋錘形,黃色,老熟幼蟲長約6毫米,胸足和臀足發達,3對腹足不發達。蛹長約4毫米,黃綠色,復眼紅色。

防治措施:1)早春、秋末徹底清園,集中并燒毀落葉,以消滅越冬蛹;2)剪除樹冠下萌蘗并深埋,既減少越冬代成蟲產卵場所,又可消滅萌蘗上的一部分卵;3)在成蟲發生盛期及初孵幼蟲期,,噴40%復方水胺硫磷1000倍液、80%敵敵畏1000倍-2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20%速滅殺丁3000倍液、20%滅掃利3000倍液,或用50%甲基1605乳油1500倍液+80%敵敵畏1500倍液|滲透劑2000倍液,在金紋細蛾幼蟲盛發期即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機動噴霧器全樹均勻噴霧,每株用藥液10千克-15千克,對幼蟲有顯著的防效,對成蟲防效也很好,對蛹也有一定殺傷能力;4)自4月上旬成蟲羽化開始,用金統計表細蛾性誘芯誘殺雄蛾,一般每畝果軒用1個-4個誘芯,蟲口密度大時,可用3個-4個誘芯。將舊瓷碗或盆用細鐵絲綁縛,留好掛鼻,用細鐵絲把誘芯吊在碗口中央,使誘芯與碗口邊緣保持垂直,向碗中注清水(水不觸及誘芯為宜),然后把碗掛在樹內膛枝葉較少處。每天清理碗內死蟲并加注清水。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要更換誘芯。

二、蘋果葉螨

蘋果葉螨在果樹葉片正反而為害,受害葉片正面出現失縐小斑點,嚴重時葉片灰白色,可造成樹木燒膛、焦葉、枯葉。它主要危害蘋果、沙果、梨、桃等果樹。

防治措施:1)秋季在枝干上綁草圈誘集越冬成螨和產卵,并結合冬剪刮除老翹皮,清除核果類樹枝干上的膠點,直接殺死越冬成螨卵。春季結合防治腐爛病、輪紋病,在驚蟄前后,細致刮除枝干上的粗、老、病翹皮,清除園內雜草及落葉集中于果園附近背風向陽場所,待天氣轉暖,瓢蟲、花蝽等天敵生物適出后燒毀,減少害螨茲生場所;2)抓住關鍵時期,采取合理用藥與保護天敵的綜合防治方法。抓住越冬螨出蟄期、產卵盛期及越冬卵孵化盛期用藥防治。5月下旬(個別個份、個別果園在4月下旬),當平均每葉上有4頭活動螨時,細致噴1次50%阿波羅懸浮劑5000倍-6000倍液,20%螨死凈懸浮劑2000倍-3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20%噠螨酮3000倍液、10%天王牛星4000倍液、50%托爾克3000倍液、20%三氯殺螨醇1000倍液,或用20%蟲螨星乳油(有效成分:阿維菌至少、噠螨靈)3500倍-4500倍液防治蘋果葉螨,其田間防效在96.44%以上。3)已知的蘋果葉螨捕食性天敵有深點食螨瓢蟲、小花蝽、捕食螨類等15種,當天敵與葉螨比為1:20以下時,天敵可有效控制成螨為害,兩比為1:20-1:30時,天敵可抑制成螨不造成經濟損失,兩者比為1:40時,需用藥防治??梢源俗鳛樯a上用藥的參考指標,充分保護和發揮天敵作用。

三、柑橘紅蜘蛛、介殼蟲、瘡痂病

柑橘紅蜘蛛為害柑橘葉片,使被害葉片失去光澤,呈現灰白色,引起落葉及枯梢。

防治措施:1)采果后,結合冬季修剪,剪除潛葉蛾為害的僵葉,減少越冬蟲源;2)合理間作,保護天敵種群??稍诟涕賵@中合理種植豆類或其他綠肥植物,不但能增加土壤肥力,同時,可維持天敵種群,直到控制柑橘紅蜘蛛作用。3)藥劑防治。采果后到第二年春季新芽萌發前,噴1波美度-2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抑制越冬蟲口。當春芽萌發后,嫩葉長0.5厘米時,可噴以下農藥防治:40%氧化樂果1000倍-1500倍液、20%三氯殺螨醇800倍-1000倍液、73%克螨特2000倍-3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30%除螨特乳油1000倍-1500倍液,農藥防治時應注意農藥的輪換使用,以增進殺螨效果和延和使用年限。

介殼蟲以矢尖為害最為普遍和嚴重。它們吸食柑橘葉片、小枝和果實汁液,葉片受害處輕則出現淡黃或黃褐色斑點,重則出現黃色大斑塊,嫩葉受害后扭曲變形,枝葉枯焦,葉片脫落。果實受害處呈現淡黃或黃色斑,影響果品的外觀,降低果實品質。該蟲一年發生2代-3代,以雌成蟲和少數2齡若蟲在田間越冬,次年4月-5月當平均氣溫達17℃以下,雌成蟲停止產卵孵化。溫暖潮濕和蔭蔽環境最利于介殼蟲發生和危害。

防治措施:由于介殼蟲主要以雌成蟲越冬,次年第一生量大而整齊,加之第一代天敵數量少,故化學防治重點應放在第一代。其防治指標為:有截止冬雌成蟲的去年秋梢葉片達10%,或去年秋梢葉上有越冬雌成蟲達15頭/100片葉,或植株上有一個小枝組出現枝葉枯偽即應噴藥防治。第一次噴藥時間應在枳豐錦橙初花后25天-30天,或2齡雄蟲初見后5天;之后20天再噴一次。主要藥劑有:40%速撲殺2000倍-3000倍液、40.7%毒死蜱或40%氧化樂果或40%水胺硫磷或25%喹硫磷或20%撲虱靈1000倍-2000倍液、0.5%果圣1000倍-1500倍液和95%機油乳劑50倍-100倍液等。最好用前6種藥劑之一的2000倍-3000倍液+0.25%-0.3%機油乳劑。如果蟲口密度大、危害嚴重,可在7月下旬再噴0.5%果圣1500倍液或上面提到的前6種藥劑之一與機油乳劑混合液,以防止其危害果實,提高果實品質。如蟲口密度大、樹冠較郁蔽,最好在施藥前先剪除部分有蟲枝和郁蔽枝,以減少蟲源、改善果園環境、提高防治效果和恢復樹勢。

柑橘瘡痂病是一種由柑橘瘡痂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該病原物只為害柑橘類植物。不同品種的柑橘抗病能力不同,一般橘類最易感病,柑類次之,橙類最為抗病。此病只侵染感病品種的幼嫩組織,如幼果和幼葉。幼葉發病時先產生水漬狀、黃褐色突起小點,隨即木栓化并隆起,呈現凸鏡狀或圓錐狀,顏色也由鮮色變成暗色、灰色或棕色。幼果發病時先產生水漬狀、褐色突起小點,后變成圓錐狀、乳頭狀或疣狀,隆起的頂部木栓化,瘡痂呈褐色或灰白色,表面粗糙,嚴重時葉片畸形扭曲,果小、畸形,常早期脫落,果汁少而味酸,導致柑橘減產且品質低劣。病菌在病梢和病葉上越冬。病害發生的溫度為15℃-24℃,最適溫度為20℃-21℃,超過24℃時就停止發生。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發需要高濕的條件,在柑橘感病時期雨水越多,發病越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枝葉過密或偏施氮肥,有利于病害發生。

防治措施:1)消滅越冬蟲源。冬季清園,將病枝、病葉、落葉、落果、枯枝集中燒毀或深埋,并噴布0.8波美度-1波美度石硫合劑后封園。結合春季整枝修剪,剪除發病嚴重的枝葉、過刻枝梢、徒長枝、弱枝,集中燒毀;2)嚴禁從病區引進苗木和接穗。帶土苗木用0.8%等量式波爾多液噴灑流水線,接穗用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30分鐘;3)藥液防治。春季芽萌動時(芽長不超過2厘米),噴施0.5:1.6:100-0.8:1.6:100波爾多液一次,保梢應在春芽長0.5厘米時用0.8%等量式波爾多液或77%可殺得101(Kocide101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霧;保護幼果應在花落2/3時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藥量以噴濕枝、葉、果而不滴水為標準。各發生期在第1次噴藥后7天-10天再噴1次,可提高防治效果,防效可達93%以上,多菌靈、退菌特等也可使用。另據《農藥》2001.3《科博防治柑橘瘡痂病藥效試驗》報道:78%科博可濕性粉劑400倍-600倍液對柑橘瘡痂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達81.83%-89.56%,村橘幼果感病期較長,可用78%得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2次,防效可提高到94.43%。防治柑橘病蟲害時,要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和保護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