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林業建設策略
時間:2022-03-26 04:17:57
導語:地方林業建設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和諧林業是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現代林業
1.1“天人合一”與“和諧林業”
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先秦各學說,特別是儒家學說。即天與人、自然應是合一的。也就是說人與自然必須共生共榮,和諧共處。因此,所謂和諧林業,就是在“天人合一”人文理念及生態文明全面普及和深入人心的前提下,通過科技與制度創新,實現營林集約高效、資源豐富;產業資源節約,生產清潔;森林健康、生態優良的現代林業[2-4]。
1.2和諧林業是人與自然良性互動的林業
和諧林業的主要特征是:①崇尚與敬畏自然。全社會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大大增強,林業生態體系漸趨完善、林業產業體系漸趨發達、生態文化體系漸趨繁榮。②科技與制度創新。通過大力加強科技創新,極大促進林業建設的和諧健康發展;通過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的不斷創新,實現林業的各項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為實現林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③營林集約高效、資源豐富。在森林培育和經營中,林地資源及生產力明顯提高,林地產出最大限度得到發揮。④產業資源節約,生產清潔。在生產和消費中,森林資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生產環節環保清潔。⑤森林健康、環境優良。無論鄉村森林還是城市森林系統結構合理、功能最優化、最大化(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景觀效果);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較高的生態安全性;受到多種干擾后的可恢復性;較高的生物產量;較高的循環經濟價值;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和身心愉悅的要求。要實現綠色湖南首先就必須構建和諧林業[5-8]。
2和諧林業是建設綠色湖南的必然選擇
2.1和諧林業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講科學發展首先就是要尊重客觀規律,敬仰自然萬物。人類起源于自然,必然依賴自然。古人早就有“人天同構,人副天數”之說。過去我們有很多違背自然客觀規律的林業經營和生產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如大面積的營造單一樹種純林,帶來嚴重病蟲害;大面積燒山全墾造林,在生態脆弱的地區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發展現代林業就必須將林業納入整個國民經濟這個復雜系統中來思考,把人與自然和諧放在首位的同時,在確保生態環境優良的前提下,為全社會提供豐富的林產品供給。因此,建設和諧林業,就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系統平衡法則,實現人與自然全面發展。
2.2和諧林業是實現綠色湖南有效途徑
孔子的“執兩用中”的思想對我們建設現代林業任然具有重要啟發意義。執兩指要把握事物的兩端,只有在明白事物的兩端之后,才能找到適合的中來。目前,雖然湖南生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生態壓力居高不下。隨著人口增多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還會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護生態,不僅無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人民群眾也無法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我省審時度勢,科學把握綠色發展大勢,提出了“綠色湖南建設“發展戰略,運用自然、經濟和社會規律,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不斷增強資源環境承載力,構建起節約能源資源和有利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推動綠色增長,從而實現社會發展與自然相協調。其主要任務是建設綠色環境、發展綠色生產、引導綠色消費、弘揚綠色文化等四大領域。其核心是提升環境承載力和增強生態容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其目的是實現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幸福、社會和諧,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和諧林業的主要目標就是要通過保護生態、恢復生態、改善生態,為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同時通過清潔生產、循環再生、高效利用,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和永續利用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林產品和服務[9-10]。
3建設和諧林業助推綠色湖南建設的策略
3.1普及森林文化及生態文明理念,增強綠色發展理念
(1)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大力普及宣傳“天人合一”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生態文明價值觀、道德觀、政績觀,讓全社會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使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2)加強教育培訓。凝練和頒布全民生態文明道德規范,建設一批具有顯著標志性的森林文化教育基地。每個市縣都要選擇有良好植被的近郊森林公園或有文化內涵的林地建立森林生態教育基地;要在主要交通和林區醒目地方建立永久性具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宣傳或警示牌(匾)。把生態文明內容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企業管理者和城鄉居民的生態文明知識培訓與普及。(3)加強示范引導。通過領導推動、典型帶動、制度驅動、活動拉動等方式,大力開展義務植樹、森林保護節、觀鳥節、花卉節等綠色節慶活動和綠色創建活動,不斷壯大綠色志愿者隊伍和民間綠色組織,形成綠色示范引導效應,廣泛普及森林文化及生態文明,提高綠色發展理念。
3.2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1)堅持高效節約。在營造林上,全面貫徹森林健康理念,注意資源的合理配置,切實加強營造林工作的全過程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林地生產力,確保造林質量和成效。在處理培育和采伐利用的關系上,做到在培育中合理采伐利用、在利用中積極加強培育。在工程監管上,大力強化工程效果監測工作,提高工程建設水平。在產業發展上,積極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單位個人集約化、規?;a業化發展林業,特別是積極鼓勵林產加工等用材企業發展原料林基地,保障木材和林產品的供給,大力扶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高技術高效益產業建設。(2)突出生態保護。一方面,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的方針,切實保護好森林資,促進自然生態恢復;另一方面,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科學經營和利用森林、濕地、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實現林業資源利用和保護相互促進、相互依存。(3)實施分類經營。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場,使生態林得到有效的經營保護,使其生態防護效益得到時最大限度發揮,使林地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使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得到充分釋放[11-12]。
3.3深化林業改革創新,促進綠色發展活力
(1)深化體制與機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林業和諧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現代林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成果,繼續深化配套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加快林業綜合執法改革,推進林權管理服務體系和林業產權市場體系建設,加強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著力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努力提升基層林業站管理與服務水平;建立生態補償和共建共享機制,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深化林木采伐制度改革,嚴格限制公益林采伐;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綠化機制,深入開展森林城市、綠色村莊、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5]。(2)加強科技創新。要把林業科研引導到“綠色”二字上來,無論是良種選育、森林經營、產品開發、生產工藝等各個林業建設關鍵技術研究都要注重是否有利于生態保護、資源節約、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積極支持有利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科技攻關項目。
3.4健全林業法律體系,保障綠色湖南建設
一是在進行林業行政立法時,應在“充分體現生態規律、充分考慮生態利益與經濟利益協調平衡、充分考慮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加快制定出臺一系列有利于促進和諧林業體系建設的專門法規,二是在執法方面。嚴格執法,尤其要注重森林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執法力度[13-15]。
作者:何洪城魏海林楊駿工作單位: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 上一篇:林業科技推廣改革及創建思路
- 下一篇:地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