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策分析

時間:2022-09-12 08:46:46

導語: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策分析

可持續發展是滿足當代的需求,和危險不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茖W發展的主要內容,并在協調發展人與自然關系發揮重要作用,對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影響,尤其對于林業系統,具有先進的指導作用。所以我們應立足當下,努力研究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我國林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林業共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傳統林業發展時期,目的是通過大量砍伐天然木來保障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第二個時期是探索時期,在這一階段,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改革計劃,所以處于林業發展的摸索階段。而第三個時期是可持續的長遠發展時期,由于過度的砍伐使得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存也受到威脅,所以為了能夠良好的發展以謀求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我們必須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對待林業經營,提出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發展戰略仍然存在如下問題。1.1我國林業資源總量少,質量低。林業的發展依賴于資源,根據最新森林清查結果表明,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勻,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森林的增長速度已經永遠不能滿足飛速發展的經濟的需求,從中不難看出我國林業發展有著諸多問題。1.2林業建設難度加大,發展存在誤區。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并未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條件,就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今雖然我國實行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但相關部門落實不到位,宣傳不夠廣泛加之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就導致亂砍亂伐的現象屢屢發生,邊破壞變修復這種得不償失的做法使得我國林業建設的難度越來越大。并且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并沒有重視林業產業為我們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是只將目光放在經濟效益上,這就造成了我國不得不走上了一條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這種道路使得我國林業發展非常被動,也是我國林業發展的誤區。1.3林業產業管理模式不夠完善。雖說我國的林業治理模式屬于綜合治理,但實際過程中是將各個治理任務分配到各個部門來執行,這種做法有一個弊端就是各部門之間容易互相推卸責任,工作上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就會導致得不到滿意的結果,生態環境的修復和建設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再加上這種工作管理上的問題,導致林業建設難上加難。

2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綠色環??沙掷m發展的過程中要求的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協調與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所以,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在開發過程中注意保護人類生態林業發展的建設過程中不斷的共同的原則和可持續發展,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而如今的中國迎來了新的時代,綠色,作為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所以,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林業建設不但是政府的任務也是每個公民的任務。人類的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我們應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推進林業建設的更好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我國生態建設做出貢獻。

3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加快林業創新機制轉型。創新作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動力已滲透到各行各領域,林業建設也不例外。森林建立創新機制是技術為先導,協調好林業發展總的趨勢,處理與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等方面之間的關系。摒棄傳統的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一切發展為經濟讓路的錯誤觀念。以此為基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技公司主要的核心,機制創新林業綜合效益的目的。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在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新格局[1]。并且通過實踐的方式將最新的林業相關科技成果與實際相結合,做到科學技術走出實驗室,能夠實際應用的地步,全面多層次的深入提高林業綜合建設能力。3.2改變林業結構,加快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從歷史的經驗總結中,我們可以看出想要發展林業就要做到全方位多樣化發展方式,生態環境在不斷的發展,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問題發生,單一的發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只有做到多重林業發展手段同時把握,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管理結構不合理,實現林業產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優化。并且,我們要放棄傳統的孤立的看待林業發展問題的方式,只注重林業經濟中的樹木砍伐,栽培和加工過程,應同時注重其他相關產業的需求和發展,增強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提高企業的綜合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做到在發展林業的同時也將發展的紅利與其他產業分享。

參考文獻:

[1]蘇春艷.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探討[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1.6-7.

作者:林建軍 單位:黑龍江省林口林業局湖水經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