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困境應對措施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8 09:23:00

導語: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困境應對措施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困境應對措施分析論文

【摘要】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绷謽I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但是,建國以來,由于過量采伐,森林木材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大幅下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林業管理體制落后,經濟嚴重危困,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與構建和諧社會及不相適應,為此,分析林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實施林業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管理體制生產能力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绷謽I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但是,建國以來,由于過量采伐,森林木材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大幅下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林業管理體制落后,經濟嚴重危困,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與構建和諧社會及不相適應,為此,分析林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實施林業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發展林業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森林資源總量嚴重不足,森林質量下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目前世界森林面積為3454億平方米,森林覆蓋率平均為26.6%,森林蓄積量為3831.27億平方米。我國森林面積僅占世界的3.9%,森林蓄積量不足世界總蓄積量的3%,森林覆蓋率為13.92%,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蓄積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別排在世界的120位和121位,森林覆蓋率排在142位。同時,又由于我國多年來對森林過量采伐,使大徑級木材比例大大減少,且多為國家保護的公益林,在中幼林中,人工林比重很大,由于人工林樹種單一,穩定性差,易于死亡,所以我國森林總量嚴重不足,且處于低產期、低效益的狀態。林業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森林資源,而森林資源的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必然影響林業經濟的發展。

(二)我國林業企業生產技術落后,研發能力差。我國林業企業在生產技術和裝備上普遍比較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要落后十多年甚至數十年。首先是代表現代技術水平的生產設備,我們還不能設計生產,主要是引進國外生產設備。所以我國林業企業的生產設備始終趕不上世界先進水平。

(三)我國林業企業普遍存在企業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目前世界木材加工企業的平均規模:膠合板大于1萬立方米/年,刨花板大于10萬立方米/年,中纖維板為10萬立方米/年。而我國的企業規模則是:膠合板平均規模為0.3萬立方米/年,刨花板平均規模為0.65萬立方米/年,中纖維板平均規模為0.37萬立方米/年,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我國林業企業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我國林業企業規模嚴重偏小,集約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低下。影響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

(四)我國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我國林業企業普遍存在規模過小,生產分散,重復建設等問題,這直接影響產品的生產成本,規模經濟效益。同時,沿海發達地區與內地及西部地區之間差距也較大,發展很不平衡。林業企業還普遍存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多,技術密集型企業少的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致使生產效率低下,影響林業經濟的發展。

(五)我國林業管理體制改革緩慢,束縛林業經濟的發展。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全面展開。但是,林業體制改革進展緩慢,主要表現在:1、我國現行的林業經濟體制還存在條塊分割,政企職責不分,產權和經營權不清,國家對企業管得過多過死,企業經營自主權不足。2、國家對林業企業投入少,稅費征收重,企業包袱沉重,企業自我技術改造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不夠。3、我國林業企業經營機制還沒有從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走出來,缺乏市場經濟、自由竟爭的意識,從目前看,我國林業企業要真正建立一個新型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經營機制,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

二、發展林業經濟應采取的對策面對林業經濟發展現狀應采取以下對策以促進林業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

(一)全面實施“綠色革命”工程,大力培育和發展后備森林資源。事實證明,違背自然規律來獲取經濟利益是要付出高昂的生態成本的,局部暫時的經濟增長,要帶來整體生態環境的惡化。反過來又會制約經濟的發展。建國以來,由于多年過量采伐,全國林業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大幅度下降,林業資源嚴重減少,為此,要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使森林資源得到保護,才能實現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要嚴格控制天然林采伐,調減木材產量,與此同時,還要加大造林力度,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首先要嚴格控制天然林采伐,甚至封山育林,只有封山育林,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好天然林,否則,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就無從談起。

(二)深化林業體制改革,增強林業發展活力。首先要推進國有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個行業都不斷通過體制改革和創新獲得了加快發展的新動力,都已基本完成了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唯有國有林業仍一直實行單一封閉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和僵化落后的經營機制,游離于市場經濟之外。體制性的弊端已成為束縛林區發展的根本瓶頸和主要矛盾,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困難和問題。因此,全面深化國有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是加快解放林業生產力的關鍵,是引領和推動國有林區走出體制性、資源性、結構性、社會性矛盾的制約瓶頸,走向全面發展和振興的重要開端,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國有林區的最生動體現。其次是實行林業分類經營管理體制。要改革過去林業那種粗放經營方式,實行林業分類經營,把林業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兩大類,即把一部分森林劃出來作為公益林,其主導利用方向是為國家提供生態服務和社會服務,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投入為主,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建設,落實各種管護經營責任制,凡納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資源,政府將以多種方式對投資者給予合理補償,生產經營者要放棄林產品收益權和一部分經營自主權,擅自改變經營方向要承擔法律責任。另一部分森林劃定為商品林,其主導利用方向是提供木材和林產品,放寬政策,由投資主體和經營者根據市場需求,自主經營,以經濟效益最高為目標,用現代化手段,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長量。這樣,才能盡快促進森林資源的發展,保障林產工業的用材,真正把林業從多年的困境中解脫出來,真正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林業的體制、機制,才能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接軌??梢哉f,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和實現林業分類經營是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關鍵。

(三)實施“優化升級工程”,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推進林業經濟發展,必須實施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把林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林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首先,根據生態建設和市場要求,實行林業產業戰略改組,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我國林業企業普遍存在著規模小、技術相對落后等不足,推進林業經濟發展,必須實行戰略改組,擴大產業規模,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加大技術改進力度,實現企業提檔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大力發展木材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另外還要強化布局調整,合理配置資源,逐步淘汰落后產品和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產品,大力開發新產品、特色產品,推進林業經濟快速發展。其次要大力發展林業特色經濟,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一是要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森林、河流、冰雪等林業特色資源正在成為人們的旅游熱點,漂流、滑雪、暢游天然氧吧等正在成為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旅游項目,旅游業已成為林區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為此,應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二是充分利用林業山特產品資源,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綠色食品是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純天然、無污染的優質、營養類食品。綠色食品是食品中的精品,食用綠色食品是人們對自身健康的追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綠色食品以保證身體健康的愿望日趨強烈,綠色食品加工業的潛在市場無比寬闊,與木材加工業相比,綠色食品加工業具有產業鏈長、領域寬、發展前景廣闊的特點,再加上林業資源危困,因而發展林業替代產業已成為振興林區經濟、加快林業經濟結構調整的當務之急。同時還要樹立品牌效應,創立名牌產品,把企業做大、做強。三是要充分利用林區中草藥資源,大力發展醫藥制造業。林區具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中草藥是我國醫藥出口的拳頭產品。公務員之家

(四)加強依法治林,實行科技興林。國家應加強林區立法工作,抓緊制定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國有森林資源經營管理以及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亂砍亂伐林木,亂墾濫占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以確保林業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實現林業資源的永續利用。實行科技興林是振興林業經濟的關鍵,目前,我國林業科技貢獻率約為27%,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振興我國林業經濟,必須依靠科技,實施科技興林這一重大舉措。首先要重視林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高林業科技創新能力。重點研發林木良種選育,條件寒冷地區造林、重大森林病蟲害防治及林產品加工轉化等關鍵性技術。建立并抓好林業重點實驗室,使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與林業技術的應用緊密結合,促進林業經濟快速發展。其次是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發揮市場機制對林業科技進步的促進作用。在林業科學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中,要積極推進企業、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要選準目標集中攻關,改變傳統的“條塊割裂”,項目重復等不足,要建立起適應林業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靈活的林業科技管理體制。對林業科學研究、新技術推廣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重獎。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大力培養林業專業技術人才,建立林業科技示范點,不斷完善林業科技開發體系。再次是加大對林業建設的投資。緊跟世界林業高科技步伐,實行科技興林,加快發展林業經濟,必須加大對林業的投資力度,否則林業科技研究和林業建設就無法保障,林業經濟快速發展就無從談起。所以依靠科技興林,必須加大對林業的投資,同時還要加快對外開放,引進國外先進的林業科學技術和資金,加快提高我國林業科學技術水平,彌補資金不足,全面推進我國林業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