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保護地栽培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因素
時間:2022-05-12 08:39:00
導語:小議保護地栽培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護地栽培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蔬菜周年均衡供應,保護地栽培面積已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普遍采用的生產設施仍是相對簡陋的,在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以及出口創匯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很大差距。從總體上看,我國保護地栽培的發展正處于一個十分關鍵的十字路口,機遇與挑戰并存。本文對保護地栽培的發展趨勢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相關分析,力求為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保護地發展道路提供借鑒。
1.國內外保護地栽培的發展趨勢
1.1國外保護地栽培發展趨勢現在世界各國的保護地栽培發展很快,一些發達國家在實現自動化的基礎上正向著完全自動化、無人化的方向發展。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二點:1.力求操作自動化保護地栽培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而目前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為此,發達國家發明了機器人來進行作業。另外發達國家也進行了種苗特性、優質種苗的選擇方法、間苗方法等基礎技術的研究。計算機的應用還為溫室節能、施肥、經營管理提供了方便。例如園藝強國荷蘭,以先進的鮮花生產著稱于世,玻璃溫室全部由計算機操作。2.環境因素控制自動化為滿足植株生長對環境的要求,必須能夠實現對環境的控制與調節。一般而言,對環境因素的控制常采用二種方法:①單因子控制。指對溫度、濕度、光照和CO2等環境因素進行單個控制,其中主要是對溫度和濕度的控制。但其不足之處在于,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很容易影響到內部的小環境,靠人工不可能實現動態調控。②多因素綜合控制。指利用計算機對各種環境因素進行綜合調控。具體作法為:將各種作物對環境因素的要求輸入計算機,當某一環境因素發生改變時,其它環境因素便會在計算機的自動調控下作出相應的改變。
1.2我國保護地栽培發展趨勢我國保護地栽培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但主要是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實踐經驗在推動保護地栽培的發展,沒有什么大的突破。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保護地栽培得到了迅速發展。據資料顯示,至1999年底,全國以蔬菜栽培為主體的保護地栽培面積已近100萬hm2,居世界第一。但采用的生產設施仍然相對簡陋,在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以及出口創匯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很大差距。因此,我國保護地栽培的發展,應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自身的特點,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保護地發展道路。
1.發展無公害蔬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原來的吃新鮮、吃特色,到后來的吃營養,再到現在的吃健康。現如今,人們在購買蔬菜時,更多的是關注無公害蔬菜、綠色產品。無公害化生產是指在生產、運輸、銷售、貯藏、加工過程中,有害物質不超過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因此,無公害蔬菜在符合人們消費心理的同時,也確實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所以,無公害蔬菜將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
2.保護地栽培將實行重點區域發展目前,我國的保護地栽培呈現遍地開花的局勢,有些地區沒有經過調查研究便盲目上馬,結果導致連年虧損,即使盈利也是少之又少,起不到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目的。為此,我們必須進行適地適栽。縱觀國外保護地栽培的發展,凡是保護地栽培發展較快、發展較好的國家,都是實行適地適栽的國家,這樣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保護地栽培的快速、健康發展。
3.大力推廣無土栽培無土栽培在我國發展很快,據統計,目前我國無土栽培面積約為溫室總面積(20萬hm2)的千分之一。大力推廣無土栽培技術,可以防止連作障礙和各種病蟲害,提高產品的產量、質量和商品性;大力推廣無土栽培技術,有利于實現工廠化生產,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另外,我國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推廣無土栽培技術,可進行立體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
4.走保護地栽培企業化發展的道路我國保護地栽培雖取得較大發展,但發展程度參差不齊。有現代化的大型溫室,也有簡易的塑料大棚;既有企業化的蔬菜生產線,也有家庭經營的蔬菜生產作坊。而且,在這其中,后者占大多數。它們一般沒有什么抵御風險的能力,市場的稍許波動都會給它們造成滅頂之災,況且我國的蔬菜市場還很不成熟。要使我國的保護地栽培取得更大的發展,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就必須走“公司+農戶”的企業化發展道路,從而提高經濟效益,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2.保護地栽培發展的影響因素
2.1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對于保護地栽培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首先,一個特定地區的氣候、土壤和水資源等條件決定了在該地區適宜栽培什么作物,以及栽培什么作物才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只有進行適地適栽,才能以最低的成本,獲得高質量的產品;其次,選擇了一個地區,你就選擇了該地區的市場、交通以及社會服務體系。一個較大的當地市場,可以成為產品銷售的理想緩沖地帶。另外,良好的交通條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從原材料的購進,到產品的及時外運,都離不開發達的交通網絡;再次,當地能源的可利用程度也是很重要的。在保護地栽培中,需要對局部環境條件進行調控,冬天需要加熱,夏天需要降溫,就必須有充足的、且價格低廉的能源。比如:在山西省發展保護地栽培,冬天的加熱費用就會相對較低。
2.2人才現在的農業是科技型農業,需要高科技人才。一個蔬菜公司要想真正發展起來,必須要擁有一支科技人才隊伍。有些個別的公司或基地,起初建設時的想法是好的,但建成后的經濟效益卻不是很理想,多數是由于缺乏有實踐經驗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在引進先進設施的同時,也應配備一些精干的栽培技術專家。
2.3資金保護地栽培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資金投入越多,企業規模越大,實力越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就越強,反之,則相反?,F代保護地栽培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高技術,而高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利用,又是高投資的結果。由于我國經濟基礎差,很多地區進行保護地栽培,才僅僅是為了脫貧致富。所以,高投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我們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以達到最優的投入產出比。
2.4勞動力保護地栽培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資源對于保護地栽培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一些保護地栽培比較發達的國家,由于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便開始采用機器人進行作業。而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這是我國發展保護地栽培的一大優勢。但隨著保護地栽培科技含量的升高,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企業必須加強對勞動力的技術培訓,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5政府在我國,政府始終是推動保護地栽培發展的主導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政府通過加大科研投資力度,大大促進了保護地栽培的發展。加入WTO以后,我國保護地栽培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面對成熟的國際市場,政府必須加大對保護地栽培的資金支持力度,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規范農產品市場,使保護地栽培成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彥華.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與設施園藝發展趨勢[J].北方園藝.2001,(1):2-3
[2]巨換梅.淺談我國設施園藝業發展現狀[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14(3):113-114
[3]張躍群,佘德琴.設施園藝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世界農業.2002,283(11):41-43
[4]李亞靈,溫祥珍,李慶華.山西省設施園藝發展現狀[J].日光溫室.
[5]<<溫室園藝>>記者.我國設施園藝發展的幾個問題與對策[J].溫室園藝.2003,(7):34-37
[6]馮廣和.我國設施園藝發展的簡要歷程[J].溫室園藝.2003,(4):31
[7]蔣衛杰,屈冬玉.我國設施園藝發展趨勢和可持續發展的建議[J].中國農學通報.2000,(16)3:61-63
[8]胡瑤玫,吳松.我國設施園藝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農業機械.2001,(9)
[9]張紅萍,張法瑞.中國設施園藝的歷史回顧與思考[J].農業工程學報.2004,(20)11:291-295
[10]陳杰,楊祥龍等.中國設施園藝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農業科學報.2005,(21)1:236-238
[11]張福墁.農業現代化與我國設施園藝工程[J].設施園藝.2002,(12):9-10
[12]欒非時,崔喜波等.我國高寒地區設施園藝發展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3,34(2):226-230
- 上一篇:小議退耕還林績效的博弈探討
- 下一篇:小議高校園林專業園林工程課案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