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中林業作用
時間:2022-04-11 05:54:00
導語:生態環保中林業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
1.1我國局部地區環境日趨惡化。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些年來雖然環境治理和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我國每年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未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已達到367萬km3,我省每年平均輸入黃河的泥沙量達3.66億t。全國沙漠化面積達153.3萬km3,嚴重影響了農林牧業的生產,人口與土地矛盾日益尖銳。
1.2大氣污染形勢嚴峻。目前我國以城市為中心的大氣污染問題仍在加劇,并不斷向周邊擴展,尤其以人口密集的工業地區最為嚴重由于我國能源結構主要以煤為主,近期廢氣中SO2的排放量增長,工業粉塵排放量增長,大氣污染形勢非常嚴峻。
1.3自然災害頻繁。據初步統計我國每年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000—4000萬km2,因災害減產糧食200多億,倒塌房屋300多萬間。每年災害受到影響的人口已超過2億,每年因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600億元。近年來自然災害發生次數增多危害加重,已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團結。
綜上所述,在我國社會和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生態環境呈幾何速度惡化,自然生態系統被污染和嚴重過度索取,大量自然資源都面臨著短缺和后續乏力,其中林業資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來說,作為可再生資源的林業,只要統籌科學、開發合理,是可以持續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但是,我國森林產業的現實狀況是:森林生態系統退化速度比建設速度快,局部好轉,總體惡化。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缺位、供體錯位,載體即林地和林木發展跟不上經濟發展需求。林業生態環境惡化造成了每年數百億的經濟損失,傳統的林業經濟模式已經無法適用于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改變勢在必行。林業主要以森林為主要資源,森林是一種復雜的復合生態體系,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是人類氧氣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凈化器,也是生態鏈中重要的一環。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主要也是對森林資源而言的,林業的生態建設是指針對人類社會面對的越來越嚴重的的生態問題和環境危機而提出的一種保護、恢復和建設生態林業系統的規劃和措施。而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現在面臨的環境與發展的困境,實際上是人類長期錯誤對待大自然的結果,生態問題和環境危機嚴峻形勢迫使人類去思考如何與自然相處,去思考人類的命運和地球的前途。林業是所有生態建設的主體。同時其又可以是規模巨大的生態經濟循環系統。林業生產的物質產品絕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綠色能源,在節能減排目標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義和作用。林業又是生態文化的源泉。必須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樹立正確的森林經營理念,體現在人與環境、資源與生態、經濟與自然的協調和統一的發展,通過科學、政策、技術和不斷進步的管理措施,通過不斷地適應尋找到適合我國社會自身發展情況的道路。以期達到林業資源的多方面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3、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有效策略
3.1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特別應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意識。生態環境是人類生活生存的重要條件,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也就是保護人類本身。而森林是生態系統的核心和主體,是防災減災、防風固沙、保護農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促進人類健康等特殊作用,是其他物種不可代替的。因為森林占地空間大,覆蓋層厚,葉面積總和也大,固定太陽能、制造有機物質的數量和功率最高。尤其是天然林,它是在一定自然條件下,經過長時間演替發展而成的其結構穩定,物種繁多,生態效益比人工林強,自然生長力及生長速度也比人工林快。可以說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結構最復雜,產量最大的生物庫、基因庫、儲存庫。人類不能沒有森林,森林如果被毀,人類就難以生存。因此,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其最重要的是保護森林資源。
3.2轉變經營機制,增加對林業生產資金的投入。當前,我們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1)林農結合式。應用和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果,采用科學的生產和管理方法,以林為主,林農結合,多種經營,逐步建成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林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兼備的兼作。如實行林草間作、林藥間作、喬灌混交等種植模式,最終使退耕還林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收入的良機,同時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綜合效果;
(2)造林多樣化。采用多樣化的以林養林方式,有的以發展苗木養林,有的以發展經濟果林養林,林農還可以采取林苗結合、林禽結合、林菜結合、林果結合等方式提高林地產出和經濟效益。當前由于生態林業的發展,自然保護區不斷擴展,林業資金更顯不足,此資金除各級政府相應的財政撥款外,林業部門可依自然地理位置條件建立各式各樣的森林公園及觀光旅游勝地,爭取資金投入林業,還可以爭取各界人士奉獻、投資自然資源保護工程。
3.3實施“科技興林”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用科學技術促進林業生產高速發展。實踐證明,發展“高產、優質、高效”林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必須強化“科技興林”,加快林業科技成果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其能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各級各部門都應因地制宜認真抓好林木良種豐產栽培技術;名優特經濟林良種栽培技術;節水和抗旱造林技術;重大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特別是應用生物及鳥類防治森林病蟲害的技術,此項技術可以保護原有森林生態環境不受藥物的污染。充分應用自然力促進天然林的迅速發展,最有效辦法是大量開展封山育林,是短、平、快發展生態林業的最好辦法。同時,對現有大量的針葉樹低產林、老頭林進行技術改造,強度或適度間伐,套種適宜的闊葉樹種,改變單一的林分結構,促進生長,促使演化近似天然林。
4、結束語
總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建設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認識到林業經濟發展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要利用林業資源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要保護林業資源來維護生態平衡。而造成生態平衡及林業經濟發展困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人為的利用甚至破壞森林資源是個重要的因素之一,只要能讓人們提高認識,用發展的目光來看待林業經濟的發展,不能一味只要經濟的發展而過分利用破壞了生態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節制地利用林業資源又能充分地利用林業資源來發展林業經濟。
- 上一篇:招商局加快電子產業發展工作意見
- 下一篇:農業執法以人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