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發展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6-22 10:57:18
導語:林業發展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深入實地調查展開研究,全面分析了高臺縣在林業生態建設工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出了在發展林業長效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為林業事業科學發展和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關鍵詞:生態建設;造林綠化;高臺縣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又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產業,不僅承擔著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涵養水源、預防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組織開展造林綠化等主要職能,同時在經濟建設、生態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發展林業已成為全黨全國工作的戰略重點。
1高臺縣林業發展現狀
根據高臺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和2010年高臺縣林地落界成果,高臺縣現有林地面積78499.30hm2,林地面積占全縣土地面積18.40%,其中:有林地4350.96hm2,疏林地250.83hm2,灌木林地43237.3hm2,未成林地2130.13hm2,苗圃地144.91hm2,無立木林地421.19hm2,宜林地27907.61hm2,林業生產輔助用地56.37hm2。近年來,高臺縣以建設生態文明縣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中心,突出生態建設、產業建設、城市綠化、科技推廣等工作重點,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堅持“南保水土、北御風沙、中建綠洲”的生態立縣戰略,積極動員和組織全縣人民大搞防沙治沙、植樹造林活動,先后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濕地保護工程、城市綠化工程、國家生態公益林補償等重點生態建設項目,為實現生態經濟發展目標、促進經濟社會轉型跨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高臺縣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脆弱的生態環境是高臺縣農村存在的普遍問題森林資源配置結構的不合理,致使高臺縣大部分位于沙漠邊緣村鎮的土地沙化現象沒有得到有效改善。高臺縣現有的防護林帶多建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樹種單一,大多以常見二白楊和沙棗為主,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20世紀八九十年代栽植的大部分防護林大多已長成過熟林,加上近年來由于黑河節水工程渠道襯砌工程的實施及水費制度的改革和鄉(鎮)林業站撤銷并入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后,人員不固定,致使這部分防護林的灌水及管護工作難度加大,同時由于廣大農戶的居安思危意識日漸淡薄,有些防護林一旦采伐后難以更新復壯,農林矛盾日益突出。2.2林權制度改革的相關配套措施還沒有跟上隨著林改工作的深入推進,目前雖然林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的主體已經明確,但由于高臺縣發展林業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造林的積極性。特別是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后,現有的林地管理體制已不再適應林地、林木合理經營和流轉的需要,不利于改革后的林業資源的規范化、法制化管理,這就需要建立相對完善的森林資源評估、林權登記管理、林業科技法律信息咨詢等機構來配套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進一步推進。2.3林業產業發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低下由于高臺縣相對薄弱的林業資源基礎,導致很難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林業產業資源,沒有林業主導產業和名牌林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F有的林業產業由于生產力技術落后,主要以生產初產品原木為主,其他涉林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缺少精深加工和產業化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帶動,導致產品經濟附加值低,對農民致富增收貢獻不大。2.4農田林網建設工程還需進一步加強由于早期規劃栽植的農田林網間距小,各林帶之間的間距大多在100~150m左右,且林帶設計樹種均為楊樹,隨著樹木生長,樹冠冠幅逐年增加,脅地面積也越來越大,特別是近年來制種行業的發展導致群眾抵觸情緒強烈,采伐更新難度大。加之渠道襯砌等節水工程實施,沒有預留林業用地;灌溉用水減少限制了林網建設;現有的管理措施跟不上,盜伐及拔大苗式的濫采濫伐現象普遍,導致現有農田林網缺株斷帶情況非常嚴重,造成現有防護林效益下降。
3發展對策
林業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涉及社會各方面,是一項造福子孫后代的公益性事業,建議地方政府結合“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實施,將其作為營造發展環境的重要內容,把林業工作放到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科學謀劃,合理安排,推進高臺縣林業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3.1進一步完善林業產業發展機制,優化林產業發展環境鑒于林業投入大、見效慢、回收期限長、效益低等特點,要建立以各級政府投入為主,“多級投入、各方支持、各界參與”的多元化、長期投入的多渠道融資機制。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出臺的發展林產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共同為林業產業的長足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逐年加大林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資力度,為林業及林產業可持續發展搭建良好機制平臺。3.2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不斷加快林產業培育,壯大林業經濟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要深入貫徹《關于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精神,逐步建立起“產權清晰、主體落實、責任明確、保障嚴格、流轉規范、監督到位”的林業產權制度。大力發展林產業,讓農民充分利用林業生產資料實現森林資源財產的保值、增值,依托林產業增收致富,真正使全縣大多數林農能夠形成“耕者有其林、耕林有其責、務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的共識,初步形成高臺縣森林數量逐年有增長、農民收入逐年有增加的良好態勢。同時還應以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要加大林業科技推廣力度和服務廣度,促進林業資源能夠更好的綜合開發利用,提高林產業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農民收益增加。3.3建立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全力組織實施好以三北防護林等項目為重點的各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構建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結合“十三五”生態建設規劃、水利發展規劃、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及新農村規劃建設,以主要道路、干渠及陰溝綠化為重點,支渠、毛渠及四旁綠化為補充,加大農田林網更新改造力度。完成全縣以綠化陰溝、主干道、斗渠農田林網的更新改造工作,使縣鄉級公路及干支斗各級渠道,陰溝綠化率都大幅提高,在骨干主副林帶形成后,逐年調整現有林網結構布局和樹種搭配,不斷完善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為全縣經濟發展構筑起安全生態屏障。3.4大力發展以林業新產業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有效提高農民收入加快培育和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能拓展林業產業的發展領域,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林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同時重點扶持市場潛力大,地方特色強的林業新產業,帶動林產品加工業走向質量效益型和品牌擴張型發展道路,進一步提升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使林業產業成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3.5統籌推進城鄉綠化,改善人居環境圍繞宜居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大城鄉園林綠化力度,使城鄉綠化布局更均衡、結構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城區綠化通過擴大綠化面積,增加綠化品種,豐富綠化景觀,精細施工管護,提高綠化檔次。嚴把住宅小區和單位綠地率,做好拆墻透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的文章,積極推進單位和居住區綠化建設。鄉村綠化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總要求,結合新農村“四化”示范點打造和精準扶貧,以村鎮周圍、村鎮道路兩側、農戶房前屋后、庭院為重點進行綠化美化,努力營造環境優美、居住舒適的生活環境,真正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加林業建設、綠化家園的積極性。
作者:邢志軍 單位:甘肅省高臺縣林業調查規劃隊
- 上一篇:林業資源共享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基層林業站問題與對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