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扶貧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12 08:28:04

導語:林業生態扶貧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生態扶貧模式分析

烏蘭察布市貧困地區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屬于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貧困是最大短板。實施脫貧攻堅戰以來,現行國家標準貧困人口由2015年底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6.1萬戶、13.7萬人減少到3.8萬戶、8.4萬人。全市林業用地面積為262.53萬hm2,占總土地面積的48.2%,其中有林面積169.73萬hm2,宜林地面積92.8萬hm2,森林覆蓋率23.14%,活立木總蓄積量1246萬m3。

1當前重點脫貧模式

1.1森林資源管護脫貧。烏蘭察布市列入國家級公益林面積73.33萬hm2,年公益林管護金3700萬元。2016年,按照精準扶貧“五個一批”脫貧方式要求,計劃生態脫貧1萬人,2017年底,已完成聘用責任心強、有勞動力、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護林員6091名,年人均護林工資收入4000多元,其中年護林收入1萬元的有650人,既有效保護了生態建設成果,又脫貧了一批貧困戶,實現了資源保護與精準扶貧雙贏目標。1.2重點項目直補增收。烏蘭察布市從2000年啟動國家重點林業建設工程以來,到2017年底,國家累計投入退耕還林工程和公益林生態項目補償補貼到戶資金80億元,覆蓋農戶50多萬戶,近180萬人,全市貧困人口80%以上享受了國家退耕還林和公益林補償政策待遇。2017年烏蘭察布市享受國家退耕還林和公益林補貼到戶資金5億元,惠及100萬農牧民,其中有10萬在冊貧困人口享受到補貼政策,人均年享受補貼500元,占全市在冊貧困人口的85%。1.3林業產業帶動脫貧。全市林業產業中,第一產業有經濟林地1.33萬hm2,有各類苗圃200多處,總面積0.63萬hm2,各類苗木5.2億株,有以日光控溫、觀賞苗木等為主的花卉種植面積9.4hm2,各類花卉2億枝,有陸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1.6萬頭(只);總產值20多億元。第二產業主要有以葡萄酒、集成藥、中成藥等經濟林加工利用企業公司,總產值7億多元。第三產業主要是以二龍什臺、蘇木山森林公園為主的森林旅游業,面積8.47萬hm2,年收入1億多元。全市一、二、三產業共帶動貧困戶2.3萬戶,4.5萬人,人均增收1000多元。2017年烏蘭察布市專門出臺了經濟林發展扶持政策,對連片新建百公頃以上果園每公頃給予7500元補助、新建33.33hm2以上果園每公頃給予15000元的補助;貧困戶發展經濟林在水利、電力設施給予配套支持,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林,政府無償提供苗木。1.4參與生態建設脫貧。近年來,烏蘭察布市每年造林綠化投資超過40億元,特別是從2013年自治區重點區域綠化和“美麗鄉村”建設開展以來,對造林綠化布局和重點項目進行了調整,人多的地方多栽樹,優先綠化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的區域,重點推進道路兩旁、村莊前后、園區內外、城鎮周邊等重點區域的造林綠化步伐,帶動了所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與到當地生態建設中,年人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同時貧困地區的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2存在的問題

2.1林業產業脫貧輻射力不強。經濟林經營管理粗放,集約化水平低,缺乏科技化、標準化的種植管理模式,導致品種退化,產品品質和產量下降,且烏蘭察布市林產業加工企業規模小、成本高、效益低下,基本上都是以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小規模生產經營,帶動和輻射作用小,周邊的農牧民特別是貧困戶得到的實惠小。2.2貧困地區綠化工程任務少。近年來,地方重點區域綠化工程主要集中在主要鐵路、公路兩側和城鎮周邊,偏遠貧困區立地條件差,綠化工程項目少。2.3貧困護林員選聘有困難。部分有公益林的地區無貧困人口或貧困人口的年齡和健康狀況不符合標準;部分貧困人口集中的地區公益林面積不大,森林資源與當地貧困人口不匹配。

3建議

林業要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完成脫貧任務,就必須找準扶貧攻堅的路徑,以科學實施的策略完成扶貧任務。林業工程項目政策和發展林產業帶動脫貧是林業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要大力推進特色林產業脫貧、林業生態建設保護脫貧等林業扶貧模式,采取科學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實施,不斷提高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讓貧困人口從林業生態中得到更多實惠。一是發展林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要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發揮林業建設的綜合效益,積極扶持培育特色經濟林產業,增加林業收入。要充分利用好市政府2017年出臺的特色經濟林扶持政策,在貧困地區重點布局經濟林產業,在體現生態、社會效益的同時兼顧經濟收入;同時在義務植樹基地、通道綠化、城鎮綠化中搭配經濟林品種,并鼓動貧困戶參與發展經濟林,在資金和技術上給予扶持,帶動其增收脫貧;要扶持引進經濟林產品加工銷售企業,輻射帶動貧困戶增收。并制定出臺相關政策促使林產品深加工企業在烏蘭察布市落戶,特別是促使果品加工、沙棘加工企業來烏蘭察布市建設發展經濟林種植基地,建立互聯網+林產品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提高經濟林產品倉儲和加工能力,形成經濟林發展產業鏈,提升綜合效益。二是利用好林業工程項目政策,繼續加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實施力度,同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地方重點區域特別是村屯綠化實施力度,在安排任務時重點向扶貧開發任務重、貧困人口較多的地區傾斜,優先安排或者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實施,通過項目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增加其收入。三是充分利用好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進一步加大貧困護林員選聘工作力度,并建立動態管理制度,實時掌握貧困護林員情況。

參考文獻:

[1]吳明忠.林業精準扶貧與生態保護[J].云南林業,2016(01).

[2]張國明.林業生態保護與財政扶持政策[J].林業經濟,2001(07).

作者:劉瑞龍 單位:烏蘭察布市森林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