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濟管理優勢分析
時間:2022-07-20 10:46:22
導語:林業經濟管理優勢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情況的不斷擴大,地球生態失衡事件頻頻發生,極端天氣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F針對低碳經濟環境現存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與探索,并從四方面提出了具體解決措施,以創新林業經濟管理體系,健全林業經濟發展制度,并為低碳林業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方向。
[關鍵詞]低碳經濟;林業經濟;現存問題;改革措施;創新理念
當前社會,低碳經濟環境已成了主流發展模式,同時也對林業經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低消耗、低污染、保護生態環境,而且還要調整部分林業產業結構、創新理念,以制定合理的低碳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生態體系。
1低碳經濟視角下林業經濟的管理優勢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逐漸增多,低碳經濟逐漸成了林業產業發展的核心理念,不僅要低耗能、低污染,而且還要保護森林系統生態環境,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林業經濟產業發展中,低碳經濟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1.1提高林產品比較的優勢
與傳統模式相比,以低碳經濟為核心的產業結構,提高了林產品的比較優勢。我國大多數地區地域資源較多,林業物資豐厚,可以從多個角度促進林業產業發展[1]。比如,生產過程中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對一線從業人員的技術培養,使其充分了解工作內容與林產品資源優勢。從業人員還應以低碳經濟為核心理念,對主要林產品資源進行技術改革,提高林產品加工優勢,進一步提升行業總產值與產品附加值。
1.2促進新型林產工業的發展
傳統林場工業雖然經濟效益穩定,但是并不符合新時代的發展趨勢,新型林產工業以林業經濟為主要核心理念,可以促進局部地區內的林業、農業、工業整體和諧發展[2]。比如在部分地區貧富差距較大,雖然林業物資豐富,但整體林業的經濟卻處于弱勢。主要是由于當地林業產業配套的工業、農業設施相對落后,為林業產業發展造成了一定障礙。低碳經濟的加入,為發展新型林產工業提供了切實的路徑,解決了部分地區林業勞動力有富余、部分人員無法就業的現實問題,實現了林業經濟的正向增長。
1.3促進生態旅游業的發展
低碳經濟的推廣對部分地區的生態旅游產業有積極的促進作用[3],比如當地政府可以借助豐富的林產資源與野生森林生物,發展旅游業,進而促進當地林業經濟的提升,形成正向經濟增長圈。在滿足低碳經濟的同時,又利用旅游經濟促進了當地林業產業的發展。
2林業產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低碳經濟主要以低消耗、低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為主要目標,林業產業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環境、可再生資源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
2.1林業產業可以有助于實現低碳經濟發展
當前社會現代化設備的不斷使用與投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漸增加,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雖然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可是也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破壞。而林業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而且森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還可以吸收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幫助人類緩解了全球變暖的步伐[5]。
2.2林業產業是重要的可再生資源
林業產業包括森林資源與野生生物資源,可以通過合理的調控與使用,形成正向資源增長規律。而現階段的林業產業大部分已被開發殆盡,造成了嚴重的資源匱乏與環境惡化[6]。因此人們應重視低碳經濟與林業產業的和諧發展,通過提高森林可再生資源,增加林產品種植面積,以形成林業經濟的正向增長模式。
2.3林業產業有助于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增加林產品種植面積,改善產業結構形式,可以較好的保護當地生態環境,既能固沙防洪,又能阻止部分地區荒漠化,對凈化空氣、改善當地環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低碳經濟環境下林業經濟管理的改革措施
當前社會,林業產業在發展中應結合低碳經濟理念,提高管理流程和技術手段,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產業體系[7]?,F從以下四方面對低碳經濟環境下林業經濟管理模式改革與創新,進行了具體論證。
3.1加強植樹造林力度
當前環境下,社會發展的重心在市場經濟領域,對林業經濟重視度較低,造成了林業產業發展緩慢的現象。因此政府要加強植樹造林的力度,增加森林覆蓋面,在林業產品開發利用的同時,組織綠化活動。一方面增加森林綠化面積,減少土地沙漠化,保證生態環境良性循環[8]。另一方面對現有的植被要加強保護,企業進行森林開采時,要嚴格遵循國家的規章制度,對于一些不合理破壞植被的行為和現象要大力懲罰。通過防治結合的模式,促進林業低碳經濟的發展,保護植被與生態環境,促進開發與維護良性循環[9]。比如政府可以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與熱情,讓其深入了解綠色生態環境的作用與優勢,并且可以組織植被認養、造紀念林等活動,豐富活動形式,組織市民為林業低碳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3.2為林業產業發展提供經濟與政策支持
我國當前的林業產業發展十分緩慢,主要由于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不夠。比如一些偏遠山區,雖然有良好的地形地貌,卻由于政策與資金不足,造成了林業產業發展緩慢的現象。當地政府一方面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相關的政策制度,另一方面還要增加資金與技術投入,保證一線人員能夠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植樹造林活動。政府還要提供技術支持,可以組織專家現場培訓指導,包括育苗、栽種、維護等,通過專業的科學知識,提高一線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素養,進一步提高當地林業產業的發展。政府還要靈活的運用市場監管與管控機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主動開發造林,以進一步完善林業生態建設工程。
3.3完善林業經濟發展服務體系
林業產業的發展不僅包括森林植被的栽種與維護,還包括林產品的經濟網,完善林業經濟發展服務體系,可以有效促進低碳經濟模式的開展。對于部分地區的林產品資源,雖然種類繁多,卻市場需求量小,導致了產業發展緩慢[10]。因此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經濟服務體系,提供可靠的經濟信息,以提高產品加工銷售效率,確保林產品有銷路、有發展、有市場。比如政府可以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市場考察,林業產業提供精準指導,確保其良性發展循環。
3.4加強森林科學研究力度
除了以上幾點外,政府要想發展林業低碳經濟理念,還應加大科學研究力度。政府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低碳發展模式進行開發研究,利用綠色植被與野生動物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對于重點生態地區進行重點保護,優先治理。其次政府應進行有效的市場調控,對于利用率不大的產業與技術,應該暫停開展或緩慢發展,已為森林產業恢復提供一定的空間。單純的依靠林業產業,自身的發展力度不足以形成低碳經濟模式,政府應加強技術研發力度,增大市場監督與管控,林業低碳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4總結與展望
受當前全球生態環境的影響,低碳經濟模式已成了林業產業的主要發展目標。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資金與技術投入,另一方面還要進行市場監督與管控,控制林產品過度開發,鼓勵企業與市民主動參與植樹造林活動,以保證我們的生態環境做到林業與低碳經濟深入結合,極大的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林業產業經濟管理的創新與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依據。
參考文獻
[1]魏繼花.對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經濟師,2020(8):294-295.
[2]吳信社.淺析林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7):172-173.
[3]郭宏偉.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6):221.
[4]龐潤宇.簡析林業經濟創新管理和發展趨勢[J].中國集體經濟,2020(16):59-60.
[5]連素蘭.低碳經濟視角下福建省林業產業結構與林業經濟協同發展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7.
[6]高明.基于撫育強度的大興安嶺用材林生態經營模式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4.
[7]王淑欽.浙江省杉木林撫育增匯潛力及其效益評估[D].浙江農林大學,2019.
[8]周敏.基于WebGIS的森林撫育樣地可視化信息系統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7.
[9]李祥.撫育強度對興安落葉松林生長及光合作用的影響[D].東北林業大學,2015.
[10]鐘呈.不同齡林杉木人工林撫育間伐成效分析[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8.
作者:葉航 高麗 鄧清文 單位:西藏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傳統文化元素在室內設計的應用
- 下一篇:網劇商業模式解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