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時間:2022-09-30 03:13:32
導語: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通江林業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發展階段。在加強黨的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活動中,黨和群眾還需要樹立危機意識。在保證生態建設的同時進行扎實有力的林業產業發展。因此,本文通過對通江林業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闡述對通江林業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林業產業;生態文明;通江
通江縣位于四川省內,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盆周山區,是長江中上游重要生態縣,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通江有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自從建國以來,通江林業在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發展,帶動了全縣的經濟發展,為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通江縣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林業工作的同時也進行林業產業建設,并且有接近20年的歷史。近年來,依托國家對林業產業“天保”和“退耕還林”兩大工程的實施,帶來了通江縣的產業結構以及生態經濟型產業的調整和發展。相繼開展了以農作物為主的蔬菜、干果等農作物產業,以花卉采集培養為主的林草培植,以森林、田園風光觀賞為主的森林旅游行業,以及職工自營的家庭林場建設的項目實施。隨著各個項目的開展和實施,在通江縣林業產業的經濟發展上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并且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通江縣作為一個占有國土比重很大的林業縣,最終決定全縣經濟發張的是林業產業。所以,通江縣的林業產業發展僅憑借現有的產業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政府結合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背景下,對通江林業產業的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解放生產力,讓每一分林地發揮最大的價值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的。因此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落實和深化管理的過程當中首先要確保做到及時糾錯,不留任何死角,防止后患發生。明確林地的使用權,讓每一塊林地都有證可查,使每一位持證人都有林地明確的使用權,同時使大家樹立對林產權擁有的責任心,使林業改革工作從人民群眾心里的負擔轉變成他們的生活保障和致富機遇。其次,成立林業產業服務體系,包括林業基礎信息登記處、司法信息咨詢處、林業資產評估體系、林權流轉市場、林產品購銷體系、以及科技服務等,滿足林業產業發展需要。最后,解放群眾思想是關鍵,從過去的“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由過去政府的造林、護林行為思想轉變為自覺造林護林,全面提升群眾的積極性。經濟利潤是帶動一切經濟行為的源頭,所以林業產業的發展壯大將帶動整個林業產業的經濟建設以及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合理布局增加產業措施
通江在過去的林業產業發展種存在很多林業管理、產業銷路以及產業用處等布局上的不合理,沒有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造成很多有用資源的浪費,在其現有的二三產業基礎上,技術落后,管理落后,缺少大型企業帶動,因此,我們應該根據當地現有的林業資源,在依法保護林業的前提下,發揮創新精神,響應國家相關政策,大膽進行招商引資,大膽推行集體經濟和合伙或個人承包制、林權拍賣等形式吸引一切可吸引的社會資源力量。進行實地考察,制定適合本區域長期發展的可持續戰略,保證其在試用生態結構優化的同時還能適用城鄉一體化建設以及群眾增收致富的總體產業發展規劃,依據當地的林業產業發展方案綜合考慮當地土壤,溫度,濕度等因素,按照綜合開發的原則,由點到線到面的方式結合,制定從短期到中期最后到長期的科學發展戰略。形成國家、集體、個人相結合,公司、基地和群眾形成一個大的林業產業建設體系。清除一切不利于發展林業產業的因素,按照制定的規劃步驟全面開展林業產業的建設。借助國家政策以及社會力量,有序開展林業產業發展。
3.全面提高林地的使用價值
必須完全改正之前粗獷式種樹方式,只要有地就種樹的觀念是一種錯誤觀念,這種思想沒有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沒有充分了解國家制定的退耕還林戰略的本意,未能體現出該工程帶來的惠民價值。所以在今后的國家造林工程實施上,應該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分析市場因素,突出本地優勢,嚴禁掠奪式開發林業產業。在我縣林業覆蓋面積較廣,但是真正能夠利用起來的林業卻十分稀少,缺少名貴木材樹種,建議應對現有的林業進行改造,利用合適的林業用地大力發展果樹,觀賞木,名貴木材等相關產業,能夠通過林業改造,發展當地旅游資源,讓每一塊林地都是一份希望,發揮出其最大價值。
4.增強保障,放手發動
結合本地豐富的森林資源,本著綜合利用、充分利用、合理利用的原則,發展相關環保木材產業,發揮我縣特有的銀耳、木耳.香菇等比較有名的食材,發揮和挖掘“中國銀耳之鄉”的優勢,做好特色森林蔬菜種植的工作,不斷提高其養殖技術與管理技術,提高農村經濟。與此同時,擴大干、鮮果的種植面積,提高種植技術,切實做到讓當地人民把山當作地來種的想法,合理利用現有資源,讓每個當地人都能夠切實感受到大山給大家帶來的切身好處。增添有特色的的基礎建設,充分發揮人們的積極主觀能動性,結合本地優勢積極開發不同的旅游項目,創建上檔次、有特色、重規模的原生態森林公園,大力發展農家樂,讓農家樂普遍化、多樣化,提高本地旅游優勢。使我縣的森林旅游和文化旅游相互結合互相帶動,并且繼續擴大通江原有農作物以及中藥材的種植面積,如天麻、大黃以及茯苓、杜仲等中藥材的培育和種植。
作者:王剛 單位:農業綜合服務站
參考文獻
[1]李元元,聶華[J]北京市林業產業結構發展的灰色動態關聯分析[J]林業調查規劃,2016(3):94-97
[2]尚旭東.康云海,陳方云.南林業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30):14963-14969
- 上一篇:民族地區林業產業扶貧分析
- 下一篇:基于工作過程教學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