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0-25 08:38:00

導語: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問題及對策

【摘要】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國家和人民越來越關注生存環境的問題。作為一個農林業大國,可持續的發展戰略要求大力保護生態。在干旱問題較嚴重的北方,植樹造林可以有效固定土壤涵養水源,是防護土地沙漠化最好的方法之一。但抗旱造林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本文將系統地討論我國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可采取對策。

【關鍵詞】林業工程;抗旱造林;對策研究

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使土地承受力受到挑戰,人均土地面積小等問題備受關注。為了保證耕地紅線不可變,在林業種植上,只能把目光放在了不利于種植的山區等地,干旱問題更加嚴重。盡管面臨著林業面積縮小,環境惡化嚴重的問題,但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飛速進步,也推動了林業的技術革新,在預防土地沙漠化和退耕還林的方向上有了許多進步,許多先進防治觀念帶來了新的實際效果。

1存在問題

早期為了緩解人口壓力和糧食的問題,盲目采取擴大耕地面積的應對措施,導致了部分土地沙漠化和干旱的現象。盡管現在國家和社會對林業工程的重視程度已經提升,但現今的植樹造林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我國林業技術發展較短,許多新技術新理念的更新不及時,總體工程建設不完善,且行業管理者的水平不足,對整個林業工程沒有設立長遠的目標和計劃。其次,抗旱植物幼苗的采購渠道單一,沒有受到市場的調控,導致許多地區難以大批量采購,其幼苗質量也難以保證。最后,在植樹造林的過程中盲目種植,沒有分析種植地的特點,有時選擇的抗旱植物并不適合種植地,沒有達到涵養水土的作用,還會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

2解決方法

2.1因地制宜。我國國土面積廣闊,跨越區域廣,氣候差異大,因此造成干旱問題的原因也千差萬別。在實行植樹造林工程的時候,先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加以了解??砂才耪{查員進行實地考察,充分了解當地土壤環境、氣候變化和生物習性,根據不同抗旱植被的生長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不能盲目統一的選擇一種植被在多地進行種植,這樣一方面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另一方面還可能會加劇種植地的水土流失情況。此外,還需要注意種植地的季節特點,日照時間和原本的水資源情況也會對植物的生長造成影響。2.2植被選擇。我國常種植的抗旱植物棗樹、山杏樹、白皮松等,他們適合栽種的區域并不相同。棗樹是闊葉類樹種中抗旱能力最強之一,這類樹種的抗旱能力區別較大,種植時需要具體區別。山杏樹屬于灌木類,更適合溫帶寒帶地區的抗旱栽種。而白皮松屬于針葉類樹種,廣泛適用于我國北方地區的生長環境[1]。有區別的對不同樹種加以區分,可以提高植被成活率,加快完成造林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方種植防護林時,不僅要選擇根系旺盛,能有效固土存水的植被,還需要注意到病蟲害對植被的破壞問題。一旦選擇不當,會導致防護林的成片死亡,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2.3提前整地。在做好充分實地調研工作、選擇合適植被后,不能盲目進行樹種的采購和種植,需要先對種植地的土壤進行調整。整地工作雖不能明顯看出成效,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項工作也十分重要。北方缺水且寒冷,許多山區土地質量很差,還有結塊的現象。在種植林木之前,需要對土地進行預處理,使土質變得松軟,便于植物根系的蔓延生長。此外,在整地過程中,可以預先給土地中加入適當的營養物質,改善土壤貧瘠,在播種后更利于植被生長。如可以調節土壤表層的含水量、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群,建立一個更適合植被生存的土壤環境,以提高后期種植成活率。2.4技術革新。除了需要完成栽種工作的前期準備之外,還可以從種植技術的角度進行創新改革。常見的新型種植技術有覆膜技術和容器苗法。覆膜技術就是將傳統的農業覆膜種植技術應用在林業工程中,在土地上覆蓋一層特制薄膜,可以防止因日曬時間過長導致的土壤水分蒸發。薄膜阻止了蒸騰作用,又將這一部分水分重新歸還到土壤中,也可使植被吸收更多水分,提高成活率。容器苗法適用于山區地帶,在一般的山區地帶,土質稀薄,不能很好地種植幼苗。種植者會將植物幼苗底部去掉,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植物的根系健康,覆以薄土就可完成植被種植[2]。這兩種新技術現已廣泛應用到林業工程的實際種植中,數據顯示,采取新型種植技術的林區,幼苗成活率遠高于傳統的種植區。這提示林業從業者,要有眼光長遠性,及時學習行業新知識、新理念,把理論科學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3結束語

總之,干旱抗旱的問題一直受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我國在這方面每年投入巨大。農林工程可以通過積極造林對抗干旱,但治理工作不僅是植樹造林這么簡單,要最大程度提高育苗的成活率,有效保證固土保水的效果,才是解決干旱問題的重要方法。在栽種幼苗之前,做好實地考察工作,提前了解當地干旱原因,有針對性的合理選擇樹種,及時更新相關種植技術,科學解決干旱問題。

參考文獻

[1]黃艷偉,齊恒,林永進.試析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的相關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113.

[2]尹海東.探究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的相關問題及應對策略[J].林業科學,2017(12):213.

作者:李洪奎 單位: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