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

時間:2022-01-20 02:52:32

導語:初中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

摘要:歷史教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培養學生愛國情感、提升思辨能力、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之一。

關鍵詞:音樂;檢測;微課;接龍;猜猜看

歷史課程的學習,是讓學生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學應體現時代性,貼近學生生活、貼近時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那么,教師如何轉變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一、加入音樂旋律,烘托教學氛圍

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下發生的,而這樣的歷史事件,只是通過教師枯燥的講解很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難體會到當時人們的所想和所需,從而使得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在教學中,如果能通過媒體加入一定的音樂元素,如進行“楚漢戰爭”的教學時,播放《十面埋伏》表現楚霸王已經身陷絕境,那種孤立無援的情境,此時再通過歌曲《霸王別姬》:“我站在烈烈風中……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人世間有百媚千種,我獨愛愛你那一種……”表現出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愛江山更愛美人的霸王情懷,便可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抗日戰爭的相關內容教學中,可以引用《抗敵歌》《救國軍歌》《松花江上》《長城謠》……這些抗戰時期的歌曲,一首首承載了深重苦難的中華民族發出了抗爭的怒吼,一首首不朽的戰歌在血火中誕生,鏗鏘戰歌,鮮血譜就,這些響徹神州的歌曲是沖鋒的號角,是奮戰的鼓聲,激勵著中華兒女與日寇血戰到底,將這些歌曲引入到課堂,每每聽來,依然使得學生熱血沸騰,情之所至,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引入學習檢測,增強學習的信心

作為初中生,對于所學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尤其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具體的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及些許歷史事件的意義和影響,能夠通過自己閱讀,或者和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初步得到解決。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一定的題型,如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和簡單的材料分析題等,幫助學生夯實這些基礎知識,增強他們對這些歷史基礎知識的記憶,一方面給教學的重難點的突出和突破節省了更多的時間,另一方面在這些歷史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也讓學生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他們對于歷史知識學習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把師生從繁重的學習中解放出來,為進一步的知識探究奠定了基礎。

三、微課再現歷史,感染學生情感

現代教育媒體,為歷史教學提供了多種多樣的資源,微課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微課就是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左右時間,就一個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者視頻。由于微課講解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不僅適合移動學習時代的知識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化學習的需求,深受廣大師生的青睞。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尤其是在歷史教學中,由于許多歷史事件已經不可再現,只有通過微課的形式,在模擬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實際情況,諸如愛奇藝、搜狐和爆米花等網站,如果在聯網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直接播放,達到教學的目的,否則,需要教師在課外篩選下載,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媒體播放,如匡衡鑿壁偷光、商鞅立木為信、蘇武執節牧羊等一些歷史小知識,無需教師在課堂上贅述,只需播放相關資源,學生自然一目了然,其中所講述的內容、反映的問題、得出的結論,隨著故事的進展,就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和生成,從而結束了學生在課堂上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討論和交流自然就能做到有爭辯、有交流,更有新的知識的生成!

四、巧用知識接龍,提升學習效果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學習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雖然通過了音樂感染和微課學習,學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但這只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如果不復習鞏固,很難將暫時記憶變成長期記憶,但如果復習的時候,不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只是簡單、機械地予以問答,學生勢必會對學習感覺味同爵蠟,久而久之,自然失去了對歷史這門科目的學習興趣。這個時候,如果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進行復習,其中知識接龍就是其中的一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意義或者影響,可以以個體,也可以以組為單位:(1)開始前,給學生3-5分鐘的準備時間,這是活動的前提;(2)推選出記錄員和監督員,便于賞罰,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3)以時間、速度和爭取率作為評價的標準,判斷勝負的依據。游戲開始,學生緊張而有序的參與,不僅可以調動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學生的某個知識點或者說某些內容掌握不夠扎實,就會輸掉比賽,這對于愛面子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激勵和挑戰,不用說,他們一定會不遺余力地參與,不用問,這種活動肯定會使他們將歷史知識的學習延伸到課外,這樣,歷史教學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五、適時用猜猜看,加深知識記憶學習,并不是進入有圍墻的學校才進行的,學生可以通過上網、課外閱讀、聽廣播、看電視等多種形式獲得,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或者教學過程中,出示提前準備好的紙片,上面有歷史人物、事件、意義等內容,同時將學生分組,利用背對背的方法,一個學生用語言描述自己在卡片上所看到的內容,但在描述中不能出現卡片上的字眼,另一位(組)學生針對描述學生的表達,猜出所描述的相關內容。比如王羲之,學生描述的時候、可以用他的字、代表作及生活的時代,王羲之的喜好等,但描述中不能出現王羲之,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使得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方面,無論是能力還是興趣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歷史在發展,歷史知識在積累,歷史文化在積淀,相信,在不斷的探索中,廣大教師一定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為歷史教學開拓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馬小波 單位: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