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堂練習設計研究

時間:2022-07-07 09:25:21

導語:初中歷史課堂練習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課堂練習設計研究

摘要:初中歷史課堂練習設計是教學流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夯實基礎知識和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的作用。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練習設計的成效具有正向關聯。初中歷史教師將課堂練習環節設計與實踐利用好,才能實現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積累與領悟內在的歷史沉淀。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練習;設計;高效課堂

1引言

初中課堂練習作業優化設計,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每篇課文的重點、難點各不相同,所訓練的內容和要求也不一樣。針對一年級新教材和班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課教學時,我從開拓思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訓練動機出發,減輕學生負擔,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堂作業指為了加深學生對歷史課堂內容的理解,教師針對學生的現狀制定的需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作業。其功能主要是通過當堂訓練,幫助學生鞏固“雙基”,而且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體現對三維目標的考查。因此,布置課堂作業是歷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鞏固和拓展延伸。適當的課堂作業有助于學生對所學教材保持記憶,并將課堂知識進行消化吸收,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只有在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的基礎上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探索的習慣,才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判斷意識,形成自己的思想。

2初中歷史課堂練習設計現狀分析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行,民族地區的初中歷史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上都有了提升,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歷史課堂作業卻成了被忽視的關鍵環節,沒有發揮作業對于教學的作用和意義。簡單來說,現階段歷史課堂作業主要表現為:第一,相對于語數外教師對作業的高度重視,初中歷史教師對課堂作業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第二,課堂作業一般由教師統一布置,題量大且題型枯燥陳舊;第三嗎,作業形式單一;第四,教師缺乏對作業的科學評價。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工作強度大且難以實現專業發展,學生疲于應付且“高分低能”。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歷史課堂作業必須在形式上、內容上及作業評價等方面加以改革。

3案例研究

本文在初中歷史的教學實踐中以三維目標為依據,嘗試著對歷史課堂作業的設計進行了改革。以《火燒圓明園和太平軍抗擊洋槍隊》一課為例。該課的能力目標為:通過將《俄國割占中國領土示意圖》變成簡表,培養學生制作歷史簡表與寓史于圖的基本技能;要求學生比較兩次鴉片戰爭中國喪失的主權和領土,以及外國侵略勢力到達的地區,初步形成一定的對歷史知識的歸納和比較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火燒圓明園不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華民族的國恥,激發學生對侵略行為的憎恨情感,并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認識中國人民一貫具有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定決心和光榮傳統。教學難點是:如何認識俄國“蠶食鯨吞”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過程以及如何認識俄國與英法對中國侵略的方法、方式與追求目的的差異性。

4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設計歷史課堂作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第一,課堂檢測的難度,要有明顯的梯度。習題一般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進行編排。題型應多樣化,題目應以改編題或原創題為主,可選擇時政、故事、漫畫等作為背景材料。第二,課堂檢測的題量應適中,一般以6—8題為宜,其中材料分析題一個(1-3個設問)即可。檢測、反饋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15分鐘。第三,對課堂檢測要進行有效的管理。讓學生自己制定檢測要達到的目標,目的是要讓學生人人過關,獲得成就感。課堂檢測一定要批改、反饋、訂正,有評價和記錄。要建立檔案,能顯示學生進步的軌跡。對歷史課堂作業設計在形式上、內容上、評價上加以改革就是要打破傳統歷史課堂作業的布置方法,建立科學的作業模式,有效的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課堂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有力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科學的評價作業,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作者:岑衛懇 單位:廣西田林縣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韓省.初中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途徑[J].成功(教育).2012(07)

[2]張衛東,孫自勝.利用鄉土歷史提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效果———以安徽鄉土歷史為例[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

[3]李興平.新課程背景下鄉土歷史資源運用[J].新課程(綜合版).2011(09)

[4]李劍云.鄉土歷史資源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2011(17)

[5]譚燦良.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9)

[6]張林.淺談吉林鄉土歷史資源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開發利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