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程設計與開發
時間:2022-06-09 08:55:40
導語:初中歷史課程設計與開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走班制下初中歷史課程的整體設計
在泡桐樹中學的課程體系中,初中歷史隸屬于“初中人文與社會領域”,為學生必修課。初中歷史課程分為兩個部分:課堂學習部分和游學部分。在課堂教學部分,初一到初二四學期每周為一課時,初三每周為兩課時。在每學年的選課時段,學生自主選擇歷史學科班級。正式開課后,學生需要到歷史學科教室進行持續1學年的學習。課堂學習之外,我校整合與利用成都地區和周邊資源,設置游學課程,在每個學期的小學段內實施,每位學生三年內要選擇4個游學課程,而歷史是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走班制下初中歷史課程的自主開發
在泡中課程整體規劃之下,歷史教研組對初中歷史課程做了如下的自主開發。
(一)重視學習環境,以教室建設開發課程資源
走班制下我校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學科教室。歷史學科教室在國外的歷史教學中已經是一種常態化的設施,在國內特別是西部地區還處在建設的起步階段。在建設歷史學科教室時,我校歷史教研組將歷史學科教室定義為一種課程資源———通過建設歷史學科教室,為學生創設歷史學習必要的情境和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通過查閱資料,我們梳理出建設歷史學科教室至少要遵循學科性與活動性兩大原則:其一要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特色;其二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活動的空間。在這兩大原則的指導下,我們對歷史學科教室進行了如下設計。1.體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追求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從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和人文素養出發,遵循歷史教育規律,充分發揮歷史教育功能,使學生掌握中外歷史基礎知識,初步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并提高正確認識現實的能力,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鑒于此,筆者在教室門上粘貼了兩幅卡通畫,上有兩個問題,即“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通過設置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明白歷史學科所探討的是人類的過去,而學習歷史重在以史為鑒。2.創設歷史學習情境,提供歷史學習工具為了創建歷史學習情境,一方面在教室擺放了歷史地圖、歷史模具或文物等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實物;另一方面在上課前會播放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影像資料,讓學生走進教室就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濃濃氛圍。此外,歷史學科教室中設有歷史圖書角,張貼有中國古代朝代表、中國和世界地圖等工具,以便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3.給學生充分的活動和展示空間在教室的后方和側面設有白板和軟木板,用以展示學生的作品。其中后方白板為定向展示區,分為“歷史上的今天”“我們的歷史”和“歷史故事”等板塊。而教室側面的軟木板上是自由展示區,多用于展示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的成果、課后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等。
(二)編制學習任務書,促進歷史課程校本化
我校歷史教研組以“歷史學習任務書”的呈現形式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整合與開發。編制歷史學習任務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銜接初中會考與高中課程,整合教材內容川教版初中歷史教材是以時間為序,按中外歷史主題分別編寫的,初一為中國古代史,初二為中國近現代史,初三為世界史。成都初中會考考點模塊分布是:中古史(初一)17%,中近現代史(初二)28%,世界史(初三)50%,成都史5%。鑒于此,在編制歷史學習任務書時,本教研組以課程標準和初中會考要求為依據,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大幅度的刪減,最后于初三上期完成教學內容,為復習爭取了大量的時間。高中歷史必修分為政治文明史、經濟文明史和思想文明史三大模塊,每一模塊內以專題的形式呈現,聯系古今,貫穿中西。而成都初中歷史會考在近幾年特別重視與高中歷史課程的銜接。鑒于此,在編制新課學習任務書時,本教研組注意將古今中外知識進行對比,分政治、經濟和思想三大模塊,按專題重新編排內容。2.強化歷史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川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在某些學習內容的呈現上比較松散,重點不夠突出,學生比較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鑒于此,在編寫學習任務書時,本教研組做了如下調整:(1)按時間順序,分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三個模塊,梳理該部分歷史大事件,方便學生宏觀掌握歷史大勢;(2)每學習主題編訂“單元概述”,以文字和圖表的形式梳理本主題的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知識框架;(3)調整順序,將相關性強的內容編排在一起。比如在處理七上第5課“春秋爭霸”、第6課“戰國爭雄”和第21課“活躍的學術思想”時,我們將三者整合為一課,將“春秋爭霸”和“戰國爭雄”作為百家爭鳴的背景來處理。3.大量補充歷史資料,還原歷史囿于學時,在歷史課堂上對很多知識都只能淺嘗輒止,這樣就使得部分學生覺得歷史課不夠有趣,慢慢喪失了對歷史的興趣。鑒于此,在編制學習任務書時,我們設置了“課中鏈接”和“課后延伸”兩個板塊,補充大量有趣的歷史資料,盡量多給學生事實性知識,還原歷史,幫助學生形成更加科學的歷史概念。比如在學習“”這個歷史概念時,我們補充了“跑步進入社會主義”“全民煉鋼鐵”“小麥畝產八千斤”等回憶性資料,讓學生通過親歷者的講述,多方面地了解的相關史實,繼而形成對“”的科學認識。
(三)立足課程標準,開發歷史游學課程
史料是歷史研究和歷史學習的重要基礎。游學課程的開設使得學生能夠近距離地接觸到史料,了解課本之外的實實在在的歷史。然游學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史料甚多,如果任由學生走馬觀花,很難真正有所收獲,故此游學課程的開發顯得尤其重要。泡桐樹中學游學課程目前已經開發了西安、廣元、重慶等六條路線。歷史教研組對游學課程的開發有以下步驟:第一,游學踩點,發掘和選擇有價值的資源。第二,立足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制定每個游學景點的學習目標。每個景點至多三個目標,盡量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層面。以碑林為例,該游學點的學習目標被定為:1.通過了解“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李小孩石棺”等碑文和文物,理解實物史料對史學研究的重大意義;2.觀看拓片的制作過程,了解其制作工藝;3.欣賞碑文書法,感受書法之美。第三,在游學景點學習目標的指導下,精選資源,制定學習任務。學習任務至少涉及歷史史實、歷史原因和歷史評價等三方面,其中須以歷史知識為基礎,而此三者的比例關系可根據學生年齡等情況進行調節。此外,制定學習任務時,建議考慮充分調動學生的眼睛、耳朵、手和腦,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管理難度,提高學習效率。第四,設置評價標準。游學不是游玩,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以監測其學習情況。由于游學課程的開放性,評價標準設置應模糊化。評價的內容為學生一整天的表現,學生需在每晚的總結分享會之前將游學手冊交給輔導員。
三、走班制下初中歷史課程開發的反思與設想
選課走班制下,初中歷史課程應該如何開展?這值得長久探索。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失敗,也收獲了經驗,既感受到課程開發之不易,也體會到課程開發之重要。在未來的實踐中,我們將從以下方面著手,更加深入地開發初中歷史課程。第一,增添考古角、歷史模具制作區等,讓歷史學科教室真正成為一種課程資源?,F在的歷史學科教室的主要功能是構建歷史學習情境,而學生對歷史的認識主要來源于教室和課本。而教學方式,則以談話法和演示法為主。為促進學生對歷史的深入了解,發揮其主體性,擬通過增添考古角、歷史模具制作區,讓學生在做中學習歷史、體驗歷史,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第二,結合走班制下的學情,聚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進一步完善學習任務書。今年是泡中實行走班制的第二年,走班制下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對歷史學習任務書的使用也不甚滿意。在編制學習任務書之前,應該對學情進行調研,同時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深入研究,并追求其可操作性。第三,開設歷史類選修課,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目前我校的歷史課程均為必修,這使得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得不到充分的滿足,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沒有提升的機會。因此,開設歷史類選修課極為必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并適當地與高中歷史學習相聯系,兼顧學生的興趣與發展。第四,加強對游學課程的指導和評價,增強課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目前歷史游學課程的學習目標、內容設置、實施情況主要依據教師的經驗和觀察,缺乏科學的評價。要讓歷史游學課程長久而有效地開展下去,需要專業人士指導和科學的學習評價。
作者:李星霖 單位:成都市泡桐樹中學
- 上一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初中歷史教科書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